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周本纪》“不显亦不宾灭”考 被引量:4
1
作者 于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1,共8页
"不显亦不宾灭"是《史记·周本纪》中的关键文句,对理解西周武王时期的活动至关重要,但文本正写尚有争议,已有解释也不够完善。与《逸周书》及《随巢子》对校,此句应正写为"不顾亦不宾灭",其含义为武王认为商... "不显亦不宾灭"是《史记·周本纪》中的关键文句,对理解西周武王时期的活动至关重要,但文本正写尚有争议,已有解释也不够完善。与《逸周书》及《随巢子》对校,此句应正写为"不顾亦不宾灭",其含义为武王认为商既没有充分照顾先代遗留的旧势力,又没有及时伐灭他们,所以一直到周初都还留有隐患。依此解,《周本纪》后文"志我共恶贬从殷王受"与"存亡国宜"两处长期存在争议的文句也可以相应读通。由此可知,周武王立国之初即深知旧族问题是政治隐患,除了安抚之外,也考虑过威服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周本纪》 《逸书》 旧族 武王
下载PDF
《史记·周本纪》历史话语中的主体意识
2
作者 徐军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5期45-51,共7页
《史记·周本纪》是上古史中叙述时间单位最短的一篇。司马迁在历史事实与社会意义的叙述中,构建了华夏民族的主体意识。一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农耕意识;二是历史记忆中的身份认同;三是社会变革中的德政思想;四是历史叙述中的主... 《史记·周本纪》是上古史中叙述时间单位最短的一篇。司马迁在历史事实与社会意义的叙述中,构建了华夏民族的主体意识。一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农耕意识;二是历史记忆中的身份认同;三是社会变革中的德政思想;四是历史叙述中的主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周本纪》 历史话语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论《史记·周本纪》对《尚书·周书》的继承与改造
3
作者 郭凌燕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4-17,26,共5页
《史记·周本纪》与《尚书·周书》对周朝的史实记载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从人物形象、观念和语言以及独特的叙述方式出发,探究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对《尚书·周书》的继承与改造。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周本纪》 《尚书·周书》 继承 改造
下载PDF
论《史记·周本纪》周人兴起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兆昌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7,156,共13页
历史书写一方面可以提供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书写者思想建构的主体诉求。《史记·周本纪》中有关周人兴起的历史书写,在描述自后稷至成康周人由初起而至鼎盛这一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司马迁本人关于"王... 历史书写一方面可以提供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书写者思想建构的主体诉求。《史记·周本纪》中有关周人兴起的历史书写,在描述自后稷至成康周人由初起而至鼎盛这一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实现了司马迁本人关于"王道"史观的理论建设。与儒家思想家们针对"王道"政治思想的直接阐释相比,司马迁借助于历史书写所完成的针对"王道"政治的阐释与建构,更具思想的兼容性与现实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周本纪》 司马迁 历史书写 王道史观
原文传递
先周文化渊源研究管见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朝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 关于先周文化的起源 ,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有“关中土著说”和“晋南说” ,后有人主张周族起于山东。前两种说法都与周族发展的时代不能照应 ,后一种看法却有明显的合理性。目前 ,人们对周族的世系认识比较模糊 ,许多人认为《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存在缺环 ,其实并不如此。周族祖先自弃至不都为后稷之官 ,历时夏朝始末 ,这一时期 ,他们便处在邰 ,其地当今山东章丘以南 ,这应当就是周族的渊源之地 ;不至公刘在今晋南和陕西西安东南古杜国一带 ;公刘迁到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渊源 文化 《史记·周本纪》
下载PDF
西周武王都洛考
6
作者 张赞恭 《河洛史志》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史记·周本纪》记载,太史公司马迁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从司马迁这几句总结性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司马迁以前,是... 《史记·周本纪》记载,太史公司马迁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从司马迁这几句总结性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司马迁以前,是“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的,到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则坚持“综其实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 司马迁 太史公 《史记·周本纪》 犬戎 西 学者 成王 召公 话语
全文增补中
穆王在位年数
7
作者 刘军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西周诸王年数的研究历来是史学界的一个重要也是难点课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或利用文献资料,或利用金文资料,或利用月相历法资料,但终因古籍记载有出入,或因研究理解上有歧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见解。穆王在位年数自... 西周诸王年数的研究历来是史学界的一个重要也是难点课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或利用文献资料,或利用金文资料,或利用月相历法资料,但终因古籍记载有出入,或因研究理解上有歧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见解。穆王在位年数自然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王 在位年数 西 历史研究 《史记·周本纪》 《太平御览》
下载PDF
也论姜嫄“履迹致孕”——读萧兵先生《中国文化的精英》
8
作者 王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5-27,共3页
姜嫄被当作周族的始祖母而写进了《诗·大雅·生民》里,当我们读彻《生暑》,就知道姜嫄生了看稷(就是那个司农大神),同时知道后稷没有父亲。那么后稷的母亲姜嫄是怎厶生的他呢?按《生民》的说法是“履帝武敏歆”,按《史记... 姜嫄被当作周族的始祖母而写进了《诗·大雅·生民》里,当我们读彻《生暑》,就知道姜嫄生了看稷(就是那个司农大神),同时知道后稷没有父亲。那么后稷的母亲姜嫄是怎厶生的他呢?按《生民》的说法是“履帝武敏歆”,按《史记·周本纪》及后来一些典籍的说法是“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就是姜嫄履迹致孕的史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中国文化 典籍 精英 父亲 母亲 《史记·周本纪》 始祖 后稷
下载PDF
中原地区西周青铜短剑简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天恩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3,共7页
西周时期的青铜短剑在中原地区约发现40余件,有些标本的年代可早到周初,可以印证文献中有关周人用剑的记载。西周时期已形成几个青铜短剑系统,并存发展。中原地区的短剑,应是受早期巴蜀文化以及中原晚商文化短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 西周时期的青铜短剑在中原地区约发现40余件,有些标本的年代可早到周初,可以印证文献中有关周人用剑的记载。西周时期已形成几个青铜短剑系统,并存发展。中原地区的短剑,应是受早期巴蜀文化以及中原晚商文化短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短剑系统,其形制与北方、南方同时期的短剑明显不同,相互影响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 西时期 中原地区 《史记·周本纪》 考古发现 器物 见解 简论 商代
原文传递
周厉王三十七年奔彘说献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泽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西周厉王在位年数的确定,关系到整个西周王年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结合有关铜器铭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厉王三十七年与共和始年重合的观点提出疑问,并就《史记·周本纪》... 西周厉王在位年数的确定,关系到整个西周王年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结合有关铜器铭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厉王三十七年与共和始年重合的观点提出疑问,并就《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对厉王奔彘之年提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王三十七年 奔彘说 西 铜器铭文 夏商年表 共和始年 《史记·周本纪》
原文传递
北京建城记(碑文)
11
作者 侯仁之 《北京文史》 2002年第1期5-5,共1页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日蓟。孔子授徒,谓“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事见《礼记·乐记》。《史记·周本纪》又称“封召公爽于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为古代自中原北上所...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日蓟。孔子授徒,谓“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事见《礼记·乐记》。《史记·周本纪》又称“封召公爽于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为古代自中原北上所必经。春秋时期,燕并蓟,移治蓟城。城近华北大平原之北端,实系中原与塞上来往交通之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史记·周本纪》 武王 碑文 黄帝 召公 春秋时期 《礼记·乐记》 古代 孔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