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子合传与黄老“黜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文本解读层次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少华 《北方论丛》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一个是《史记》记录的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等四子所处时代的“原始”史料;另一个是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而若从第二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有利于“黜儒”之四子学说在汉代的继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黄老 黜儒
下载PDF
《史记》中老子韩非合传原因之疏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杰 林聪舜 《江汉学术》 202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 韩非 黄老 法家 道家 司马迁
下载PDF
《史记》老子韩非合传考
3
作者 别茜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5-50,共6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韩非合传,自古以来颇有争议,反对者有之,赞同者有之。太史公将二者合传的依据在于其“皆原于道德之意”,且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从学术源流来看,韩非作《解老》《喻老》,可见其学说受老子影响;从社会历史层...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韩非合传,自古以来颇有争议,反对者有之,赞同者有之。太史公将二者合传的依据在于其“皆原于道德之意”,且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从学术源流来看,韩非作《解老》《喻老》,可见其学说受老子影响;从社会历史层面来看,韩非之学与黄老之学均强调“道”向“术”的转向。探究司马迁作出“归本于黄老”这个判断的原因,主要从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政治上,无为而治到外儒内法的转型显现出酷吏横行的弊端,故太史公更赞同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上,黄老与儒学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这期间法家思想也一直贯穿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老子 韩非 合传
下载PDF
论《史记》关于韩非思想渊源的判断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艳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22-26,共5页
《史记》中司马迁将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与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并列于一传,即《老子韩非列传》,认为韩非的思想"归本于黄老",渊源于道家。在探讨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异同的背景下,就韩非思想的理论架构和基本主张进行辨析... 《史记》中司马迁将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与先秦道家创始人老子并列于一传,即《老子韩非列传》,认为韩非的思想"归本于黄老",渊源于道家。在探讨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的异同的背景下,就韩非思想的理论架构和基本主张进行辨析,以探讨这一判断的理论根据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韩非 老子 思想渊源
下载PDF
浅论老子的“道”——兼谈《史记》老庄申韩合传
5
作者 伏俊连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0年第2期40-43,70,共5页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合传。对此,司马贞认为老子同韩非“静躁不同,德刑斯舛”(《补史记》序),不宜合传。明代黄震认为老韩合传,是史公为了明示道家之弊,“无为自化,则其弊不得不出于刑名”(《黄氏日钞》卷四六).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史记 司马迁 浅论 申不害 思维形式 韩非 无为 处世之道
下载PDF
精神、手法有同老子——读《韩非子·说林》
6
作者 杨旭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7-39,53,共4页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 太史公著《史记》,传历史人,列传中有将思想同一源流合为一传者,《老庄申韩列传》即此类。早年读史,不求甚解。老子无为,清静自正,韩子用世,强调人为,何得以类相从?年来读老子五千言,浏览《韩子》,始知太史公目力如炬,无不察照。韩子不啻有《解老》、《喻老》以己意释五千言,而举凡论说均有与老子合者。老子无为,是为有为;韩子用世,以求胜人:择计为用,此其大同。难怪有人说:《老子》实兵家之书,《韩子》为策士之作。又,老子说理,取喻成譬,韩子论策,敷事成教,其手段盖有伺然者。由是,于太史公,遂服膺不已。 近读韩子《说林》,愚以为韩子意与老子合者,概有如有诸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太史公 手法 五千言 《论六家要指》 老子本义》 《随园诗话》 庄子 《史记 马识途
下载PDF
司马迁经济思想──学习《史记·货殖列传》断想
7
作者 李德甫 《创造》 1999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 经济思想 “无为”思想 老子 经济哲学思想 价格运动 经济行为 本富为上 资金周转
下载PDF
《史记》老庄同传发覆
8
作者 徐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寓言"而已。这其中的原因,一则是源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儒道斗争的社会现实;一则是其"务为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老庄的同传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庄子 老庄合流
下载PDF
趣谈“老子”之名的由来
9
作者 齐谐 《文史杂志》 2011年第5期80-80,共1页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但是,他为什么被称为“老子”呢?
关键词 老子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哲学家
下载PDF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10
作者 郎佩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19,共2页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郎佩娟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秦王赢政读《孤愤》、《五蠹》等篇,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生活的时代,秦统一中国的... 韩非的“法术势”给现代领导者的启示郎佩娟韩非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一次,秦王赢政读《孤愤》、《五蠹》等篇,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生活的时代,秦统一中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领导者 老子韩非列传 著名思想家 秦王 现代行政管理 秦统一中国 领导艺术 授官 战国末期 难势
下载PDF
《韩非子》的“道德之意”与“法术之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宗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39-44,共6页
《韩非子》“法术之治”的思想,一向被认为是建立在它的“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但是,不能忽略的是,《韩非子》的这个思想还有另外一个理论依据,这就是它的“道德之意”。《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曾明确说:“韩非引绳... 《韩非子》“法术之治”的思想,一向被认为是建立在它的“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但是,不能忽略的是,《韩非子》的这个思想还有另外一个理论依据,这就是它的“道德之意”。《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曾明确说:“韩非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综观《韩非子》,它的“法”、“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人性论基础 “术” 理论依据 思想 史记 “法” 自为 老子 “德”
下载PDF
司马迁批评《老子》了吗?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怀宇 《史学月刊》 1984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开头这样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校点本) 历来... 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开头这样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校点本) 历来的史家都根据这一条资料,说司马迁在这里对《老子》提出了批评,指斥老子的思想行不通。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理,有悖于司马迁的基本思想。其实,司马迁在这里非但不是批评《老子》,相反却赞同《老子》的主张。试申述四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文字训读看,有两点应当校正。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 道家思想 思想逻辑 老子思想 申述 货殖列传 引文 政治
下载PDF
大耳朵的老先生——从文化人类学推测老子的名称和身份 被引量:2
13
作者 萧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62-67,共6页
老子的传记材料非常少,又充满疑问和矛盾。仅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涉及的“老子”就有三个:李耳,字聃,周守藏史;老莱子;周太史儋。莫知所自,莫识所终。真有点像孔子所形容:“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的传记材料非常少,又充满疑问和矛盾。仅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涉及的“老子”就有三个:李耳,字聃,周守藏史;老莱子;周太史儋。莫知所自,莫识所终。真有点像孔子所形容:“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7.2140)这条龙滑得像老泥鳅,捞不到,捉不住,而况它还能驾云登天;“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庄子·天运篇》)。孔子犹如此感觉,何况吾人! 他被称为“老子”,恐怕首先是因为他老,活得长。孔子说,“窃比我于老、彭”,彭祖八百岁。老子该多少岁?他姓李,也很可疑;李、老双声,不无可能从“老”得“姓”。扬雄《方言》说,虎,“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应劭《风俗通》说南郡“呼虎为李耳”。刘尧汉先生以土家族、彝族等称“虎”为“李”或“李耳”,说明其称呼与虎图腾崇拜有关,“至少说明其思想深受彝、纳西、土家先民即古羌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儋 老子韩非列传 老莱子 守藏史 刘尧汉 文化人类学 曲仁里 风俗通 《方言》 南楚
下载PDF
评《老子》选三章
14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58,共5页
老子其人、其文都极奇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向老子问礼,此说若可信,则老子当与孔子同时代。《老子》巍巍五千言,理论体制之宏大,似乎超越了时代。商、周时期,由于工具局限,为文艰巨,问天卜卦,刻之于甲骨,三言两语而已... 老子其人、其文都极奇持。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向老子问礼,此说若可信,则老子当与孔子同时代。《老子》巍巍五千言,理论体制之宏大,似乎超越了时代。商、周时期,由于工具局限,为文艰巨,问天卜卦,刻之于甲骨,三言两语而已。邦国记事,铸于钟鼎,征伐祭祀、赏赐,铭文不过五十来字。西周毛公鼎铭文最长,四百九十余字。《尚书》(就其可靠者如《盘庚》为代表),基本是记言。《尚书周书》中的诰、命、训、诫、誓,不仅记事,而且记言,乃一大进步。官方文书,不惜辛劳铭铸。民间交流,口头对话,限于现场,随时而逝。《论语》为孔子逝世后近一百年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追记,再逐渐编撰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韩非列传 毛公鼎铭文 《尚书》 民间交流 官方文书 五千言 老子 再传弟子
下载PDF
涡阳:道家始祖老子故里 被引量:3
15
作者 老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7-88,共2页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三家,源远流长。而儒道两家,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可谓根深叶茂,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道的学术思想,已飘流过海,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热门学派。 儒家的故乡在齐鲁,干古定论。而道家始祖老子之故里在何处...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三家,源远流长。而儒道两家,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可谓根深叶茂,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道的学术思想,已飘流过海,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热门学派。 儒家的故乡在齐鲁,干古定论。而道家始祖老子之故里在何处?争论不休。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传统的“河南鹿邑”之说。可是,史书记载,老子为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故里 道家文化 涡阳 出生地 学术思想 始祖 老子 鹿邑县 《史记·货殖列传》 我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史记》疑义辨正九则
16
作者 陶长军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9-72,共4页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和《老子韩非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文中有些常用词的特殊用法不易被正确理解和掌握。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辨正,得其确诂,对正确理解《史记》很有帮助。
关键词 《史记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训诂
下载PDF
《史记》老庄申韩合传浅议
17
作者 王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26-29,共4页
一、老庄申韩合传是学术源流的廓芜正本司马迁疏理、排比老子、庄周、申不害、韩非合为一传,阐明道术学说造端于老子,显露于韩非,庄周、申不害过渡而已,从学术源流上进行了归类,这是合传的首要原因。传统意识的“天”观念,在殷商时代即... 一、老庄申韩合传是学术源流的廓芜正本司马迁疏理、排比老子、庄周、申不害、韩非合为一传,阐明道术学说造端于老子,显露于韩非,庄周、申不害过渡而已,从学术源流上进行了归类,这是合传的首要原因。传统意识的“天”观念,在殷商时代即产生了。不过,这时是称“帝”或“上帝”。殷商以降,帝字逐渐为天字取代。如《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蒸民》则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尚书·汤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不害 庄周 蒸民 有物有则 殷商时代 学术源流 商颂 喻老 老子韩非列传 解老
下载PDF
史家笔下的韩非子
18
作者 赵明 《管子学刊》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同传,旨在礼乐文明转向帝制文明的背景中揭示韩非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老子对年轻孔丘的教言实质上是对韩非人生际遇的历史预言。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汉儒虽倡"罢黜百家... 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同传,旨在礼乐文明转向帝制文明的背景中揭示韩非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老子对年轻孔丘的教言实质上是对韩非人生际遇的历史预言。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汉儒虽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却是韩非子架设了连接春秋战国到西汉帝国之政治立法主张的桥梁;此乃史家反思和批判汉儒的高明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韩非列传》 黄老道术 独尊儒术 全生适性 法术势 规范
下载PDF
论韩非术治学说的可取成分
19
作者 朱有志 《怀化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22-28,共7页
关于韩非的术学治 说,历来各家著述、论 说,评价不一,褒贬不 同。本文仅就其可取性 问题,试陈管见,以求 教正。 要评论韩非的术治 学说可取与否,或其中 是否有可取之处,我认 为:首先得对韩非的术 治学说有一个确切的把 握,否则一切分析... 关于韩非的术学治 说,历来各家著述、论 说,评价不一,褒贬不 同。本文仅就其可取性 问题,试陈管见,以求 教正。 要评论韩非的术治 学说可取与否,或其中 是否有可取之处,我认 为:首先得对韩非的术 治学说有一个确切的把 握,否则一切分析和在 分析基础上的结论,就 难免有失误之处。 那末,什么是韩非 的术治学说呢? 我们先看一看韩非 子本人对其术治学说的 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取之处 子本 术学 韩非子》 分析基础 事当其言 难三 内储说 老子韩非列传 卒伍
下载PDF
《史记》格言警句撷英
20
作者 黄含龙 《语文知识》 1996年第11期23-25,共3页
《史记》全书的格言警句多达一百余条,它主要集中于“太史公曰”这种论赞中。既引君子之言,又录典籍之语,还采民间俚语俗谚。1.引君子之言。这主要指孔子、老子、韩非子的话,而以引孔子的话最多。如:①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 《史记》全书的格言警句多达一百余条,它主要集中于“太史公曰”这种论赞中。既引君子之言,又录典籍之语,还采民间俚语俗谚。1.引君子之言。这主要指孔子、老子、韩非子的话,而以引孔子的话最多。如:①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太史公曰 孔子弟子 游侠列传 韩非 老子 名言警句 君子 格言 成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