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又朴的《史记七篇读法》
1
作者 俞樟华 虞芳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1,共10页
清人王又朴编选的《史记七篇读法》,是当时应举士子的为文指南。王氏从《史记》中精选出七篇文法尤为高超而主旨被世人误读的篇目,通过评点结合的方式将方苞的"义法"说具体运用到文章阅读中,引导读者通过了解文章作法得出文... 清人王又朴编选的《史记七篇读法》,是当时应举士子的为文指南。王氏从《史记》中精选出七篇文法尤为高超而主旨被世人误读的篇目,通过评点结合的方式将方苞的"义法"说具体运用到文章阅读中,引导读者通过了解文章作法得出文章义理。他先在独立于选文的各篇读法文章中揭示文章的儒道大旨,接着提出"一气读""分段细读",由大到小、有层次的阅读技巧,最后通过具有明确指示作用的随文圈点来配合读法,使其读法在文中一目了然。出于指导作文、适应时文的目的,王又朴与方苞一样执著于对文章修辞、谋篇等写作技巧的指导,因而无法揭示出《史记》博大精深的文学成就,也无法为读者提供开阔的阅读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七篇读法》 王又朴 《史记 义法
下载PDF
“义法”理论在《史记》评点中的体现——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析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方愚 张新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87,共8页
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继承前代评点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从选本角度看,他的选编目的和原则是以儒家思想体系阐释七篇文章背后隐藏的深意。虽然只选择《史记》七篇作品,但涉及到本纪、世家、列传三种体例,便于分析文章的义法,而且... 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继承前代评点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从选本角度看,他的选编目的和原则是以儒家思想体系阐释七篇文章背后隐藏的深意。虽然只选择《史记》七篇作品,但涉及到本纪、世家、列传三种体例,便于分析文章的义法,而且传主都是当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反映了西汉王朝由建立到逐渐强大兴盛的过程。从评点角度看,王又朴继承桐城派鼻祖方苞的“义法”理论,并把这种理论贯穿在具体的评点之中,由法见义,因义观法,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论证和相对完整的体系,较之一般的评点有较大发展。从读法角度看,《史记七篇读法》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提供了阅读《史记》的方法,如“一气读”“分段细读”“对比阅读”等。从评点史的角度看,选编者在继承前代评点基础上采用独特的评点方式,揭示了《史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叙事写人的手法,既引导读者深刻领会《史记》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又朴 《史记七篇读法》 义法 读法
下载PDF
义法与史公笔法:王又朴对《史记》叙事技法的阐释
3
作者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89,共5页
王又朴的《史记七篇读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史记》辑选本,也是《史记》唯一的一部以“读法”为名的著作,是清代《史记》文学阐释中极具特色的典籍。此作首次将义法与史公笔法连接起来,以义法解释史公笔法,并将之视为解开史公笔法的钥... 王又朴的《史记七篇读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史记》辑选本,也是《史记》唯一的一部以“读法”为名的著作,是清代《史记》文学阐释中极具特色的典籍。此作首次将义法与史公笔法连接起来,以义法解释史公笔法,并将之视为解开史公笔法的钥匙。在此基础上,他详细地分析了每篇所用的叙事方法和技巧,并探索了司马迁的叙事策略与深意。不仅如此,王又朴将金圣叹对小说评点中的一些术语和发明用于对《史记·项羽本纪》的叙事技法的阐释与归纳,这些新引入的术语和方法比纯文章学的术语含义更丰富,分类更细腻,更适于《史记》色彩斑斓、变化多端的叙事方法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又朴 《史记七篇读法》 史公笔法和义法 叙事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