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运震《史记评注》纠驳旧注辨析——以司马贞《史记索隐》为主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风 马志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8期16-19,共4页
牛运震《史记评注》作为一部点评《史记》的著作,在清代《史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其书对说解《史记》的旧注批驳甚多,多言之有理,内容涉及到体例、文字校勘、典章故实、词语训释等多个方面,形式上有批驳其讹误之处者、有辨司马氏之... 牛运震《史记评注》作为一部点评《史记》的著作,在清代《史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其书对说解《史记》的旧注批驳甚多,多言之有理,内容涉及到体例、文字校勘、典章故实、词语训释等多个方面,形式上有批驳其讹误之处者、有辨司马氏之未明者、有可两说并存者、有个别司马氏不误而牛氏误者等四种情况。本文以其书对司马贞《史记索隐》的点评为对象,辨析其纠驳内容与形式,总结其学术特点,以期对清代《史记》学研究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运震 《史记评注》 《史记索隐》
下载PDF
《史记评注》批评体系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7-100,共4页
牛运震跨前清康、雍、乾三朝,学问淹博,于史无所不窥,其晚年的苦心孤诣之作《史记评注》,用文学与史学两只眼睛细读《史记》,知体要,抓义法,集注释、校勘、评议、汇评、考辨于一体,批评的广度与深度,在前清甚至整个《史记》研究史上罕... 牛运震跨前清康、雍、乾三朝,学问淹博,于史无所不窥,其晚年的苦心孤诣之作《史记评注》,用文学与史学两只眼睛细读《史记》,知体要,抓义法,集注释、校勘、评议、汇评、考辨于一体,批评的广度与深度,在前清甚至整个《史记》研究史上罕有其匹。《评注》主论《史记》文法笔力,其文学批评虽不出传统评点学由字法而句法而章法的批评理路,但却始终将"神理说"与"情纬论"作为渗透其中的精神命脉,从而构筑了一个由点及面、由表而里的严整理论体系,避免了传统评点学琐屑而不成系统及"死于章句"、"溺于文辞"等弊病,做到了对太史公之书,不惟得其文义,且传其精神意态,对读者和研究者体悟《史记》的文章之美与史公的作史微旨,均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评注》 文学批评 史学批评 体例与注释 地位与影响
下载PDF
从《史记评注读本》看民国时期白话文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睿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发展,以至白话文在书面形式上逐渐取代文言文这一过程是极为漫长、艰辛的。民国时期,为推进白话文的发展与普及,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政府机关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这使得白话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作为一种新的... 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发展,以至白话文在书面形式上逐渐取代文言文这一过程是极为漫长、艰辛的。民国时期,为推进白话文的发展与普及,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政府机关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这使得白话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作为一种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其发展仍是不尽成熟的,其表达仍是不尚规范的。本文将以清代秦同培的《史记评注读本》为依托,对民国时期白话文的语言特色作一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白话文 语言特色 《史记评注读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