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后现代转向的主题化阐释——评《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
1
作者 梦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 社会文化语境 审美经验 审美真理 人文科学
下载PDF
游戏化电影中后现代美学的淡化与转向——以虚拟数字场景设计为中心
2
作者 刘航 《视听》 2023年第9期29-33,共5页
在数字技术升级和影游融合的背景下,游戏化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大众对数字文明及未来科技的想象与反思,而游戏化电影对虚拟数字空间的呈现正是这种想象与反思的具象化表征。当审视游戏化电影虚拟数字场景的设计思路、表现手法变迁时... 在数字技术升级和影游融合的背景下,游戏化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大众对数字文明及未来科技的想象与反思,而游戏化电影对虚拟数字空间的呈现正是这种想象与反思的具象化表征。当审视游戏化电影虚拟数字场景的设计思路、表现手法变迁时可以发现,其间充满反叛意味、后现代气息的赛博文化在发生美学转向,包括在对数字技术和未来世界的恐慌情绪之外出现了缅怀电子游戏、影游文化的情结,在解构和异化的主题之外出现了畅想数字文明、期冀虚实共生的未来世界等新线索。这为游戏化电影虚拟场景设计注入了新的思路,也体现出数字技术和游戏文化已经被历史化的现象,反映着面向智能时代的技术发展正与当代文化持续融合、寻求平衡的时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电影 虚拟数字空间 场景设计 后现代 美学转向
下载PDF
后现代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
3
作者 胡鹏林 党晓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 文化研究 实践美学
下载PDF
小议美国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美学转向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雪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1,100,共5页
美国动画电影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演进中呈现出了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出早期传统动画和后工业时代动画的醒目差异,但同时这种差异在美学上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质的突变,还是潜藏着某些深刻的内在联系... 美国动画电影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演进中呈现出了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出早期传统动画和后工业时代动画的醒目差异,但同时这种差异在美学上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质的突变,还是潜藏着某些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主要以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为例,在比较二者差异的基础上试图寻找美国动画电影后现代美学转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动画电影 后现代主义美学转向 现代 审美现代
下载PDF
在“后现代转向”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学?
5
作者 江业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中国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已出现“后现代转向”,美学的分层越来越明显,因此,舍弃偏执性的美学,吸取传统美学和各种“后现代转向”美学的长处,提倡一种多文化互动、具有某种整合性的“软美学”,也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 “软美学
下载PDF
威廉斯大众文化理论与美学的后现代转向
6
作者 舒开智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我们将舒开智博士的美学论文发表在了本期论坛,因为他所谈的话题可以说与设计领域密切相关:正是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使美学走出了狭小天地而进入到大众生活,特别是各类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才有了设计美学的今天。而施爱芹博... 我们将舒开智博士的美学论文发表在了本期论坛,因为他所谈的话题可以说与设计领域密切相关:正是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使美学走出了狭小天地而进入到大众生活,特别是各类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才有了设计美学的今天。而施爱芹博士的论文所谈的设计史中的平民性思想,正可与之相互发明。戴孝军与王伟两先生的论文分别从建筑与服饰之变迁具体阐发了设计美学的某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理论 设计美学 威廉斯 后现代转向 论文发表 设计领域 大众生活 产品设计
下载PDF
空间转向与美学研究的后现代演进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欣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6,共8页
西语学界萌发的"空间转向"将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思想升华到哲学理论的高度,"空间"不仅成为哲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更作为一种方法论对当代西方文化生活和学术建构产生了新的震荡。空间转向对于多元性、异质性、学... 西语学界萌发的"空间转向"将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思想升华到哲学理论的高度,"空间"不仅成为哲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更作为一种方法论对当代西方文化生活和学术建构产生了新的震荡。空间转向对于多元性、异质性、学科互涉性的彰显推动着空间理论和美学理论的交叉渗透。空间转向促进了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方法论原则的调整,拓宽了当代美学学科的理论视野和资源储备。空间转向对美学学科的介入实现了空间理论与美学研究的内在通约,不仅生发出阐释美学的空间理论,而且引入了空间化的美学理论,从而为美学阐释后现代文化现象提供了具有实践性质的"空间美学"方法论。这种美学样态不仅借助空间体验实现了对生命的诗性言说,而且成为培育后现代文化实践方式的示范文本,对于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建设性探索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空间转向 空间美学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后现代转向与实践美学
8
作者 胡鹏林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18,共8页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一方面在旧形而上学思想的支配下仍然以主体论美学、意识哲学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为主体,而实践美学否定了这种旧形而上学的普遍...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一方面在旧形而上学思想的支配下仍然以主体论美学、意识哲学美学和语言论美学为主体,而实践美学否定了这种旧形而上学的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使现代美学得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表现了其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 实践美学 形而上学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试论当代二人转的后现代美学转向
9
作者 张俊美 《活力》 2007年第8期156-156,共1页
建国后,由于官方对文艺形态有意识地控制和改造,二人转在形态上和本质上都开始有别于建国前的二人转,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在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意识形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改革开放后,后现代主... 建国后,由于官方对文艺形态有意识地控制和改造,二人转在形态上和本质上都开始有别于建国前的二人转,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在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意识形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改革开放后,后现代主义思潮由国外传人,大众的文化消费口味也开始倾向于轻松搞笑的文艺节目,二人转灵活的演出方式使它立即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人转 美学转向 政治服务 文艺形态 艺术形式 意识形态 政治宣传
下载PDF
在传统与后现代语境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评刘纲纪美学思想及石长平《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
10
作者 张弓 《云梦学刊》 2013年第5期24-27,共4页
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关于刘纲纪美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刘纲纪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认识论美学而走向实践本体论美学,而且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非认识论倾向以... 石长平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研究》是关于刘纲纪美学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它不仅揭示了刘纲纪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认识论美学而走向实践本体论美学,而且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的非认识论倾向以及"后现代实践转向"的思想成果。刘纲纪的美学研究路径对于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纲纪美学思想 实践本体论美学 传统美学思想 后现代实践转向
下载PDF
海德格尔将我们引向何方?——海德格尔“热”与国内美学后现代转向的思想进路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兴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7,共13页
本文对中国当代语境中由海德格尔"热"所导致的思想走向提出质疑:首先,海德格尔"热"以比启蒙现代性更先进、更深刻为号召,导致中国美学的思想视野从主体论转向存在论,从而远离了启蒙现代性的思想方向。进而,海德格... 本文对中国当代语境中由海德格尔"热"所导致的思想走向提出质疑:首先,海德格尔"热"以比启蒙现代性更先进、更深刻为号召,导致中国美学的思想视野从主体论转向存在论,从而远离了启蒙现代性的思想方向。进而,海德格尔向存在源始之域回返的思想进路导致中国思想界诸多领域的原始哲学和审美主义盛行。最后,面对中国极其严重的制度缺失、社会分化扭曲和生活世界混乱无度的危机,海德格尔"热"导致了一种强大的理性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将一切规范作为主客关系的"座架"产物而加以排除,而且将所有可能形成规范的思维乃至思想领域的分化本身视为"对象性之思"和"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中国美学 “热” 后现代转向 启蒙现代 国内 “形而上学” 社会分化
原文传递
卢卡奇的“惨败”与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转向
12
作者 许静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7,69,共7页
布达佩斯学派批判性地反思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理论缺陷并完全超越了该书的理论视域。在卢卡奇晚年写作《美学》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期间,布达佩斯学派一直围绕在卢卡奇身边,特别是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拒斥直接导致了布达... 布达佩斯学派批判性地反思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理论缺陷并完全超越了该书的理论视域。在卢卡奇晚年写作《美学》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期间,布达佩斯学派一直围绕在卢卡奇身边,特别是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拒斥直接导致了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转向,即转向后现代微观哲学,并在美学或艺术的立场上重新阐释了卢卡奇思想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布达佩斯学派 后现代转向 美学
下载PDF
海德格尔“热”与国内美学后现代转向
13
作者 董原(摘)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20,共1页
吴兴明在《海德格尔将我们引向何方?——海德格尔“热”与国内美学后现代转向的思想进路》中说,本文对中国当代语境中由海德格尔“热”所导致的思想走向提出质疑:首先,海德格尔“热”以比启蒙现代性更先进、更深刻为号召,导致中国... 吴兴明在《海德格尔将我们引向何方?——海德格尔“热”与国内美学后现代转向的思想进路》中说,本文对中国当代语境中由海德格尔“热”所导致的思想走向提出质疑:首先,海德格尔“热”以比启蒙现代性更先进、更深刻为号召,导致中国美学的思想视野从主体论转向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后现代转向 中国美学 “热” 国内 启蒙现代 当代语境 存在论
原文传递
论艾尔雅维茨的社会主义先锋艺术符号学美学
14
作者 匡存玖 王伟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1-78,共8页
艾尔雅维茨大量借鉴结构主义、符号学和逻辑主义等批判方法,图式化解读了当代视觉文化和艺术的图像转向与视觉文化转向,建构了“艺术政治符号学批判”“图像与视觉文化转向”“艺术的意义功能”等重要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命题;揭示了... 艾尔雅维茨大量借鉴结构主义、符号学和逻辑主义等批判方法,图式化解读了当代视觉文化和艺术的图像转向与视觉文化转向,建构了“艺术政治符号学批判”“图像与视觉文化转向”“艺术的意义功能”等重要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命题;揭示了现代与后现代图像崇拜文化实践背后的商品化、全球化等本质特征;差异化审视现代与后现代先锋艺术与政治的逻辑关系及其理论进路,在推动后现代性艺术转向及美学全球化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尔雅维茨 社会主义先锋主义 符号学美学 图像转向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后现代多维空间与文学间性——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与当代文论的建构 被引量:31
15
作者 麦永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6,共10页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 在电子传媒时代和文化数字化的语境下,当代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蕴含着哲学思维范式的嬗变与文艺美学的焦点转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现代多维“空间”,尤其是主导性的赛博空间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多元、开放、流变的特征,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其中有“20世纪最重要的空间哲学家”之誉的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美学思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他和加塔利所创造的“千高原”、“块茎”、“褶子”等后结构主义关键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当今的后现代理论空间、互文性空间、赛博空间和新巴洛克美学空间,从而对拓展和建构当代文论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美学思想 后现代空间转向 当代文论建构
原文传递
美学:走向新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法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存在方式 西方美学 《真理与方法》 伽达默尔 非西方 阿多诺 美学理论》 巴尔塔萨 神学美学 后现代理论 现代转向 美学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