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琴图》“画眼”与“移觉”的融通性探析
1
作者 王熠萌 段江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移觉”是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美学经验,它是不同类型的艺术之间交流与联系的桥梁。一幅画作若能使人从观感中产生乐感,其构图元素的排列特点和意象的创造,必然会对听者的音乐体验和回忆表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引起审... “移觉”是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美学经验,它是不同类型的艺术之间交流与联系的桥梁。一幅画作若能使人从观感中产生乐感,其构图元素的排列特点和意象的创造,必然会对听者的音乐体验和回忆表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引起审美上的“移觉”。《听琴图》乐感是由“画眼”为核,辅以图像形式构成的结构和观众对艺术感受的体验回忆所引发的。从“画眼”与“移觉”的维度出发,对《听琴图》的构图、意象和思韵进行剖析,探寻“画眼”与“移觉”融通性的内在结构,呈现宋代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图》 画眼 移觉 融通性 琴音入画
下载PDF
仙风道骨《听琴图》
2
作者 曹先兵 刘世军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83-84,共2页
《听琴图》作为徽宗时的一件不可多得的人物画作品,其风格代表了当时画院的典型特征。而从其构图和取景等多方面来分析,它是一件最完美地表现出宋徽宗对道教的神往与重视的作品。因此,它深受宋徽宗的喜爱。
关键词 《听琴图》 宋徽宗 道教
下载PDF
乐和,人和,天地和——《听琴图》新论及其作者再考释 被引量:3
3
作者 时玲玲 谢建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7,共9页
琴为乐器之首,在人类文化史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听琴图》是否为宋徽宗之作,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一方面通过《听琴图》文化内涵的阐释,与宋徽宗著作《御注道德真经》、《冲虚至德真经义解》等文论节选相互印证,表现出思想的一致性,... 琴为乐器之首,在人类文化史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听琴图》是否为宋徽宗之作,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一方面通过《听琴图》文化内涵的阐释,与宋徽宗著作《御注道德真经》、《冲虚至德真经义解》等文论节选相互印证,表现出思想的一致性,体现了宋徽宗以圣人之德、圣明之君自我标榜的人生哲学;还可见出宋徽宗以艺贯道、道法自然、不为外物所累、以天地自然之心、中和万物之儒道相糅的艺术观;另一方面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听琴图》与前代画家的作品、与宋徽宗的其他绘画作品、与宋徽宗同时代作品的比较,在题材、内涵、造型、景观、笔法、图案装饰等方面体现出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结合文献史籍对宋徽宗的记载和评论以及宋徽宗自身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图像、诗歌、史籍相互印证,得出结论:《听琴图》为宋徽宗所作。图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继承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图》 宋徽宗 比较 作者再考释
下载PDF
《听琴图》三疑
4
作者 黄杰 《中国书画》 2019年第2期16-18,共3页
故宫博物院所藏《听琴图》是一幅精妙的人物画,其正上方是落款为蔡京的七绝题诗,右上边低于题诗有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筋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边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画押。原为清内府所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与清人胡敬《西清札... 故宫博物院所藏《听琴图》是一幅精妙的人物画,其正上方是落款为蔡京的七绝题诗,右上边低于题诗有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筋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边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画押。原为清内府所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与清人胡敬《西清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图》 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 人物画 题诗
下载PDF
门类艺术间通感激发的具体审美动因分析——以跨门类视角下的《听琴图》图像形态中的几组关系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8,88,共8页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基础在于对各门类艺术间的共通规律和原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美术与音乐两个门类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而绝非风马牛不相及。艺术通感是艺术接受者赏析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深度审美体验,也是...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基础在于对各门类艺术间的共通规律和原理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美术与音乐两个门类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而绝非风马牛不相及。艺术通感是艺术接受者赏析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深度审美体验,也是各个门类艺术之间相互沟通、关联的桥梁和纽带。如果一幅绘画能令人产生音乐的通感,那么这幅作品的画面要素排布特征和画面意境的营造必定能够对接受者的音乐经验和记忆表象形成刺激效应,从而产生艺术联觉。《听琴图》画面音乐通感的产生源自于画面的形态结构中蕴含的诸多动因,以及观者自身的艺术感知的经验记忆被激发产生联觉效应。由艺术通感生成动因的维度,展开对《听琴图》的图像形态分析,对艺术理论研究方法的丰富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通感 《听琴图》 动因 关系
下载PDF
从王正华对《听琴图》的解读谈西方-中国艺术史学方法论的应用
6
作者 陈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4期98-100,共3页
中国的艺术史有其独特的传统,各个时期的艺术精神贯穿于作品中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通过王正华对《听琴图》解析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有很大启示的。当然,"图像学"以... 中国的艺术史有其独特的传统,各个时期的艺术精神贯穿于作品中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通过王正华对《听琴图》解析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有很大启示的。当然,"图像学"以及"情境分析"等西方艺术史方法论有时候并不适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西方艺术史 史学方法论 《听琴图》 王正 应用 解读 美术史研究
下载PDF
《听琴图》中的“琴韵松风”
7
作者 贺晋亭 《中国书画》 2022年第9期61-62,共2页
《听琴图》轴是一幅传为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设色工笔画,现藏故宫博物院。关于《听琴图》的作者,学界并无定论。一部分意见认为,应出自翰林画院画师之手;另一部分意见则认为,乃宋徽宗赵佶本人亲笔所作。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生... 《听琴图》轴是一幅传为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设色工笔画,现藏故宫博物院。关于《听琴图》的作者,学界并无定论。一部分意见认为,应出自翰林画院画师之手;另一部分意见则认为,乃宋徽宗赵佶本人亲笔所作。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生于元丰五年(1082),19岁继任皇位,在位25年(1101-1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本设色 琴韵 工笔画 宋徽宗赵佶 故宫博物院 《听琴图》 翰林画院
下载PDF
论北宋《听琴图》中的多维空间
8
作者 吴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7期51-53,共3页
空间艺术是绘画探索中非常值得研究的永恒课题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听琴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画中独特的审美空间。因此,从历史空间、视觉空间中的构图与色彩,音画与文人隐逸空间等多维视角出发,透过《听琴图》来看宋... 空间艺术是绘画探索中非常值得研究的永恒课题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听琴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画中独特的审美空间。因此,从历史空间、视觉空间中的构图与色彩,音画与文人隐逸空间等多维视角出发,透过《听琴图》来看宋画背后的审美意趣,采用以小观大的方式探讨宋画中的“通感”,以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物画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听琴图》 音画关系 听觉意象
下载PDF
《听琴图》——皇帝爱古琴
9
作者 游妍丽 《少儿国学》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在我国历代皇帝中,北宋皇帝赵佶(ji)(1082—1135),即宋徽宗,是一位少有的艺术造谐极高的君王。他不但擅长吟诗作画,还精通书法与音律,善弹琴。这幅经典画作《听琴图》,现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画面正中央的弹琴者,据说就是宋徽宗本人,... 在我国历代皇帝中,北宋皇帝赵佶(ji)(1082—1135),即宋徽宗,是一位少有的艺术造谐极高的君王。他不但擅长吟诗作画,还精通书法与音律,善弹琴。这幅经典画作《听琴图》,现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画面正中央的弹琴者,据说就是宋徽宗本人,他弹奏的乐器便是古琴。宋徽宗不但喜爱弹琴,还喜欢收集天下名琴进行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历代皇帝 古琴 故宫博物院 《听琴图》 弹琴 弹奏 书法
原文传递
宫廷生活的写实与“镜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听琴图》探析
10
作者 窦文龙 《紫禁城》 2023年第6期122-135,共14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听琴图》一轴,此图尺幅巨大,描绘精细,图中所绘人物、器用皆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十二美人图》有相似之处,二者有什么联系?图中所绘女子为谁??又绘于哪个时代?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美人 故宫博物院 《听琴图》 尺幅 器用
原文传递
《听琴图》:抚琴的宋徽宗
11
作者 田玉彬 《现代青年》 2023年第10期73-81,共9页
[北宋]宋徽宗赵佶·《听琴图》轴绢本设色纵147.2厘米横5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我们来看宋朝一位很特别的皇帝:宋徽宗。你看,右图中正在抚琴的人就是他。他抚琴,别人听琴。这幅画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
关键词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 《听琴图》
原文传递
关于《听琴图》作者及画中人物的考辨之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标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传世名画《听琴图》因涉及宋徽宗赵佶以及蔡京此二位历史名人,从而引起众多是非争议。概观之,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为绘画作者问题,争论焦点集中于是否为宋徽宗赵佶亲笔。二为画中人物问题。凭借现有史料与技术手段,就此画真伪而言,... 传世名画《听琴图》因涉及宋徽宗赵佶以及蔡京此二位历史名人,从而引起众多是非争议。概观之,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为绘画作者问题,争论焦点集中于是否为宋徽宗赵佶亲笔。二为画中人物问题。凭借现有史料与技术手段,就此画真伪而言,能考证其创作年代、题画者之真伪。就此画所绘对象而言,能获知其身份之尊贵。至于画之作者何人,所绘者为谁,殊难确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图》 赵佶 蔡京
原文传递
宋徽宗《听琴图》再讨论——兼论《听琴图》与《文会图》《十八学士图》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怡 陈星宇 《荣宝斋》 2013年第9期218-231,共14页
一前言 宋微宗赵佶(1082-1135),在历史上直被认为是一位昏庸的皇帝,然而,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却享有盛名。尤其爱好绘画,水平甚高,如南宋邓椿《画继》中记载:“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关键词 《听琴图》 宋徽宗 学士 中国艺术史 《画继》 皇帝 赵佶 绘画
原文传递
读有关宋徽宗画艺文著的点滴体会——兼及《听琴图》为赵佶“真笔”说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珉中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9,共11页
宋徽宗赵佶在绘画史中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不朽人物。对于他的作品历来就有代笔之说,且流传至今的遗作为数有限,而其中精美之作亦往往被鉴家定为“代笔和御题画”。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赵佶之作皆被视为非赵佶的“亲笔”。作者有感于此,乃重... 宋徽宗赵佶在绘画史中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不朽人物。对于他的作品历来就有代笔之说,且流传至今的遗作为数有限,而其中精美之作亦往往被鉴家定为“代笔和御题画”。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赵佶之作皆被视为非赵佶的“亲笔”。作者有感于此,乃重新学习有关文献记载及当代论画名著,略有体会,因而提出个人的不同认识,特别对于《听琴图》提出了为赵佶“真笔”的七条论据,为研究赵佶“真笔”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绘画史 《听琴图》 赵佶 作者考证 御画
原文传递
论宋徽宗《听琴图》中家具的文化心灵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喆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4,共6页
宋徽宗《听琴图》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艺术性和写实性,是对当时的物质生活的呈现和精神世界的表达。画中的家具构筑的美学场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画的视觉审美和精神内涵形成紧密的联系,因而,宋画是解读宋代家具重要的途径。本文提... 宋徽宗《听琴图》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其艺术性和写实性,是对当时的物质生活的呈现和精神世界的表达。画中的家具构筑的美学场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与画的视觉审美和精神内涵形成紧密的联系,因而,宋画是解读宋代家具重要的途径。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看宋画中的家具,即"文化心灵"。文化心灵的观点源于胡晓明先生对中国诗学的解读,提出了文化心灵这一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本文依据胡晓明先生这一观点,借鉴文化心灵的解读思路来透析宋画中家具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灵 胡晓明 宋画 宋徽宗 《听琴图》 中国诗学 宋代家具 视觉审美
原文传递
浅论宋代士大夫衣着时尚--以《听琴图》为例
16
作者 吴义达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4,共2页
《听琴图》所绘的抚琴者,身着道服,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一种衣着时尚。范仲淹的《道服赞》则从文字上记录了当时士大夫着道服的时尚。本文以《听琴图》中所表现的道服为例,具体分析宋代士大夫阶层着道服的时尚。
关键词 《听琴图》 道服 士大夫 时尚
原文传递
赵佶《听琴图》的艺术魅力探微
17
作者 任洁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229-230,共2页
本文主要是对赵佶《听琴图》的艺术魅力进行探究,重在探究《听琴图》与宋徽宗赵佶之间的密切联系,着重联系宋徽宗赵佶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观,对这幅《听琴图》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于人物以及细致的茉莉花、奇石的摹画方面进行分析点评,以... 本文主要是对赵佶《听琴图》的艺术魅力进行探究,重在探究《听琴图》与宋徽宗赵佶之间的密切联系,着重联系宋徽宗赵佶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观,对这幅《听琴图》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于人物以及细致的茉莉花、奇石的摹画方面进行分析点评,以此了解宋徽宗赵佶的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佶 宋徽宗 《听琴图》 蔡京 祥瑞
原文传递
简论宋徽宗《听琴图》的意涵
18
作者 王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5-66,共2页
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是一幅争议颇大的作品。从蔡京的题诗、画中道士的身份,再到整幅绘画的内涵,研究者都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听琴图》是赵佶以"道君皇帝"化外身份来拯救世俗世界的内心反映。
关键词 宋徽宗 《听琴图》 蔡京
原文传递
陈洪绶人物画《听琴图》考析
19
作者 姜菊玲 《收藏投资导刊》 2018年第16期44-49,共6页
陳洪绶是明代人物画继往开来者,其把握了中国画“以形传神”的秘决,善用线条表现物象,造型古气趣怪。其因画仕女、高士和道佛等人物风格“夸张高古”的独创性,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陈洪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8岁)考... 陳洪绶是明代人物画继往开来者,其把握了中国画“以形传神”的秘决,善用线条表现物象,造型古气趣怪。其因画仕女、高士和道佛等人物风格“夸张高古”的独创性,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陈洪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8岁)考取诸生,到崇祯十四年(1643年、45岁)获得中书舍人一职三个月后便慨然南返。明亡之后成为遗民,晚年因生计所迫卖画“隐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陈洪绶 《听琴图》 考析 中国绘画史 以形传神 中国画
原文传递
赵佶《听琴图》
20
《文史知识》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本图描绘了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红袍、青袍两人静坐倾听的场景。图中人物形貌传神,背景描绘富有情趣。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
关键词 《听琴图》 赵佶 自画像 宋徽宗 描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