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雨之境
1
作者 钱国宏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7期12-13,共2页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是夏天的血脉,它流动起来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季!因此,我总是怀着一颗素心去聆听夏雨的呢喃,进而读懂夏天的纹理。北方的夏季时有雨水造访。每逢雨天,我必寻一个妥帖位置,关闭一切红尘通道,...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是夏天的血脉,它流动起来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夏季!因此,我总是怀着一颗素心去聆听夏雨的呢喃,进而读懂夏天的纹理。北方的夏季时有雨水造访。每逢雨天,我必寻一个妥帖位置,关闭一切红尘通道,激活全部听觉,去感受雨的潇洒、雨的狂骤、雨的沉思、雨的欢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听雨
2
作者 申树 《文化产业》 2024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数百年前,蒋捷在词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听雨,听尽了一生。时值早春,雨忽而落下。屋檐滴落雨水,开始... 数百年前,蒋捷在词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听雨,听尽了一生。时值早春,雨忽而落下。屋檐滴落雨水,开始是一滴一滴,继而连成一条线,很快打湿地面。潮湿的空气氤氲,湿润的风带着雨滴从玻璃上滑落,留下一道道印记。雨似乎是从东南方向来的,靠西的墙壁被雨水洇湿了,看起来颇为斑驳,东面的墙壁则留下了三两处水流过的痕迹,有的长,有的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捷 东南方向 一条线 悲欢离合
下载PDF
听雨
3
作者 王继怀 《初中生辅导》 2024年第10期45-46,共2页
(1)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2)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 (1)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2)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的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令人
下载PDF
古诗词歌曲《虞美人·听雨》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研究
4
作者 王宇航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4期162-165,共4页
《虞美人·听雨》是由我国青年作曲家白栋梁以南宋词人蒋捷所作的《虞美人·听雨》为蓝本,运用中西合璧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手法谱写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宋词这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中华民... 《虞美人·听雨》是由我国青年作曲家白栋梁以南宋词人蒋捷所作的《虞美人·听雨》为蓝本,运用中西合璧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手法谱写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宋词这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中华民族璀璨的诗词文化和古典美学思想,于曲词结合之中以音乐语汇表达出词人叹流年暗度,诉一生漂泊的心境。文章简要从古诗词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创作背景入手,介绍此部作品的时代特征以及作曲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此首歌曲在歌词意蕴,艺术手法和钢琴伴奏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特征,从气息运用,古典化的咬字行腔,润腔技巧的运用,音色的把控,情感的表达五个方面阐述古诗词歌曲《虞美人·听雨》的演唱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歌曲 《虞美人·雨》 艺术特征 演唱技巧
下载PDF
抒情性散文文本核心解读及教学启示——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为例
5
作者 张旭辉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散文类文本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文类,其人文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类型多样,凸显浓郁的文学性及美育价值。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昆明的雨》一课为例,紧扣抒情散文的特点及汪曾祺的写作风格,结合课标理念及课堂教学设计... 散文类文本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文类,其人文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类型多样,凸显浓郁的文学性及美育价值。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昆明的雨》一课为例,紧扣抒情散文的特点及汪曾祺的写作风格,结合课标理念及课堂教学设计,对文本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总结、反思了课堂教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的雨》 散文教学 写结合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以《桂花雨》一课为例
6
作者 刘红宏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4年第3期47-49,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旨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将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旨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将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以期对实际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综合能力 《桂花雨》 小学语文教学 写一体化教学 语文 实际教学 一体化教学策略 与写作
下载PDF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绮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8期116-118,共3页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展现了词人自我一生的行藏出处和情感变化,典型地反映了宋末元初易代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讽喻性。其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蒙太奇手法的借用,意象化词语及...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展现了词人自我一生的行藏出处和情感变化,典型地反映了宋末元初易代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讽喻性。其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蒙太奇手法的借用,意象化词语及象征手法的使用,情景关系与言意关系的处理等均独到高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捷 《虞美人·雨》
下载PDF
多少恨,欲说还休——读蒋捷《虞美人·听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懿 《科教文汇》 2006年第8期145-145,共1页
本文结合历史时代背景解读了宋朝词人蒋捷的代表作《虞美人·听雨》。
关键词 蒋捷 《虞美人·雨》
下载PDF
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散文复习——以“听雨”主题散文教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纪顺 《学语文》 2018年第4期58-59,57,共3页
散文复习应在对基本题型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并以后者为旨归。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散文复习,利用群文阅读的可取之处,注重从选择主题、自主出题、审美感悟等多个角度增加散文复习效果,并学会将在此过程中习得的能力运... 散文复习应在对基本题型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并以后者为旨归。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散文复习,利用群文阅读的可取之处,注重从选择主题、自主出题、审美感悟等多个角度增加散文复习效果,并学会将在此过程中习得的能力运用到其他类型的散文复习中,以期能举一反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文 主题 出题 审美
下载PDF
《听听那冷雨》的体验性解读
10
作者 张家榕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7期91-93,共3页
余光中是蜚声文坛的诗人与散文家。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余光中在用右手写诗的同时,又用左手打开了一方散文的新天地,他丰富的情感、卓越的才华... 余光中是蜚声文坛的诗人与散文家。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余光中在用右手写诗的同时,又用左手打开了一方散文的新天地,他丰富的情感、卓越的才华、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都在散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充盈着作者灵动的情思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冷 蜚声文坛 文学成就 文质兼美 体验性 余光中 中国新文学 思乡之情 感受体验
下载PDF
赏出喜爱 读出快乐 悟出真情——《桂花雨》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凤英 李敏 《教师》 2016年第4期81-81,共1页
【目标呈现】 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桂花带给"我"的快乐;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桂花 桂花树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 母亲会 课文内容 五年级 人教版 桂花香 课文
下载PDF
负重为文 文重思赡——乐朋《西窗听雨》读后
12
作者 邓仪中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乐朋 《西窗雨》 杂文 中国 当代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沧桑巨变 笔底波澜——读张天健《听雨敲诗录》
13
作者 何世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9-53,共5页
张天健是研究唐诗的专家,对旧体诗词创作也颇有心得,在数十年的教学与学术生涯中,精研唐诗,出版了约一百二十多万字的著述。在古典文学教学中还亲力亲为,实践示范旧体诗词创作,出版《听雨西窗试剑鸣》。近年他又从格律诗中精选一百首七... 张天健是研究唐诗的专家,对旧体诗词创作也颇有心得,在数十年的教学与学术生涯中,精研唐诗,出版了约一百二十多万字的著述。在古典文学教学中还亲力亲为,实践示范旧体诗词创作,出版《听雨西窗试剑鸣》。近年他又从格律诗中精选一百首七绝,辑为《听雨敲诗录》。在此括其生涯,知人论诗,从游履、落难、亲情多方面解读《听雨敲诗录》,以知社会沧桑巨变,诗人笔底波澜的创作,这也可窥见杜诗饷馈后世文士创作诗词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健 七绝 《听敲诗录》
下载PDF
巴山夜雨涨秋 池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壶”美学赏析
14
作者 陈龙大 《江苏陶瓷》 CAS 2015年第1期67-67,共1页
沏一壶好茶,品一首好诗,坐看浮云清风,耳听百鸟之鸣,天大地大,我心悠然,其乐无穷。茶是草木,壶为土石,草木土石毕竟是中国人最终的精神归宿。历史上,紫砂壶在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大师的演绎下,成为文人墨客案头的珍赏,吟诗作画咏... 沏一壶好茶,品一首好诗,坐看浮云清风,耳听百鸟之鸣,天大地大,我心悠然,其乐无穷。茶是草木,壶为土石,草木土石毕竟是中国人最终的精神归宿。历史上,紫砂壶在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大师的演绎下,成为文人墨客案头的珍赏,吟诗作画咏紫砂的诗人们也多起来,他们无一不是收藏家、鉴赏家,他们用壶玩壶、赏壶、赠壶,一壶一茶间独具性灵,情趣尽现。于是,著名学者周高起说:"某为壶祖某云孙,形制敦庞古光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高起 时大彬 云孙 砂壶 林古度 精神归宿 友泉 顾景舟
下载PDF
雨中听人生——读蒋捷和纳兰性德的两首《听雨》词
15
作者 郭梅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1期26-27,共2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雨"这个意象似乎已定格为淡淡的诗意和淡淡的哀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雨"这个意象似乎已定格为淡淡的诗意和淡淡的哀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千百年来,这些名句中的"雨"早已赋予了清闲优雅和轻愁薄怨的内涵。文人墨客们爱雨惜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蒋捷 《菩萨蛮》 中国古典诗词 晏几道 春词 临江仙 韦庄 歌楼
下载PDF
《听雨楼随笔》与相如、文君文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房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清代学者王培荀所撰《听雨楼随笔》收录了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相关的诗作及评述,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相如与文君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如与文君文化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王培荀 《听楼随笔》 相如与文君文化 史料价值
下载PDF
道是无情却有情——《虞美人·听雨》隐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卫平 刘军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7-98,共2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听雨》的分析,指出隐喻作为作者表达自身体验的重要方式,不仅仅是创作的修辞手段,更是读者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作者情愫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隐喻 分析 方式
下载PDF
“听雨”意境的传承与衍变——谈《听雨楼图》题咏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元末明初画家王蒙的《听雨楼图》引出了几十位诗人的题咏,他们的人生经历各异,或官场失意,或寄情山水,或以身殉国,用不同的心态诠释着"听雨"的意境,"雨"这一意象也在传承中不断改变其中的意蕴。由于以书画形式的实... 元末明初画家王蒙的《听雨楼图》引出了几十位诗人的题咏,他们的人生经历各异,或官场失意,或寄情山水,或以身殉国,用不同的心态诠释着"听雨"的意境,"雨"这一意象也在传承中不断改变其中的意蕴。由于以书画形式的实物作载体,《听雨楼图》题跋者之间的思想感情更易引起共鸣。后代的收藏者却只将其视作名人墨宝,并未理解"听雨"一词在诗卷中表达的真正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论 意境论 题画诗 王蒙
下载PDF
动静结合 含蓄深婉——杜甫《曲江对雨》赏读
19
作者 邹春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1年第8期42-42,共1页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关键词 《曲江对雨》 动静 杜甫 含蓄
下载PDF
漫漫雨夜 悠悠人生——《听雨》赏析
20
作者 孟宪法 《初中生(一年级版)》 2006年第7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听雨》 初一 语文 崔舸鸣 散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