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愈《听颖师弹琴》所及乐器辨析
1
作者 尹晨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韩愈《听颖师弹琴》中所及乐器的争辩起自欧阳修与苏轼的一次对话,此后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绵延不断的探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除了对史上有关文献进行归类辨析之外,以音的四种基本属性相对应并结合史上诸... 韩愈《听颖师弹琴》中所及乐器的争辩起自欧阳修与苏轼的一次对话,此后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绵延不断的探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除了对史上有关文献进行归类辨析之外,以音的四种基本属性相对应并结合史上诸贤之推臆,对韩诗中所及乐器进行推论,认为韩愈诗中所及乐器当为古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听颖师弹琴》 古琴 琵琶
下载PDF
论《听颖师弹琴》引发的争论及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翟敏 《天中学刊》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听颖师弹琴》是唐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至宋代却产生了对颖师弹奏乐器的争论,遂有"听琴"说与"听琵琶"说的论战。这一历史公案的争论来源于对欧阳修"自是听琵琶诗"这一评语的理解,欧氏的这一评语实际... 《听颖师弹琴》是唐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至宋代却产生了对颖师弹奏乐器的争论,遂有"听琴"说与"听琵琶"说的论战。这一历史公案的争论来源于对欧阳修"自是听琵琶诗"这一评语的理解,欧氏的这一评语实际上并不是指颖师所弹乐器非琴,其背后反映的是其主和平淡泊、"崇雅斥郑"的古琴音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颖师弹琴》 琴说 琵琶说 内涵
下载PDF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军 《华夏文化》 2011年第3期38-39,共2页
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 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人之处,但若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论,实有不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 韩愈 李贺 《琵琶行》 指瑕 描写艺术 白居易
下载PDF
浅谈《听颖师弹琴》的音乐描写
4
作者 王金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X期85-86,共2页
《听颖师弹琴》这首诗是专门描写音乐的,但是全诗没有一个词与音乐有关,诗人从新的视角使用音乐意象把人们对音乐的抽象感受变成了直观感受,全诗还使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联想和衬托手法,把诗人听音乐的整个心理路程都展现了出来。
关键词 《听颖师弹琴》 音乐描写 韩愈
下载PDF
唐诗《听颖师弹琴》赏析
5
作者 唐惠忠 《中学生读写(高中)》 2006年第4期22-22,共1页
诗人开篇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写琴声袅袅起音,轻柔细微,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问夹杂一些嗔怪之声,那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正当诗人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缠绵的袅袅音乐声中,琴声骤然变... 诗人开篇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写琴声袅袅起音,轻柔细微,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问夹杂一些嗔怪之声,那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正当诗人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缠绵的袅袅音乐声中,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诗人又运用比喻和通感,把这激昂的声音比成勇猛的将士跃马挥戈冲入敌军阵营,奋勇搏杀,显得气势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颖师弹琴》 赏析 唐诗 诗人 比喻 琴声 细微
下载PDF
也谈韩愈《听颖师弹琴》诗中所及乐器
6
作者 石恩宇 《河北画报》 202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诗,虽是其为数不多的描写音乐的诗篇,却以其独特的手法描写声音,成为对音乐描写的经典之作。自宋代苏轼与欧阳修关于诗中所及乐器是琴还是琵琶的讨论之后,此诗中所及是何乐器也引发后世的热烈讨论。论文从诗歌的题... 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诗,虽是其为数不多的描写音乐的诗篇,却以其独特的手法描写声音,成为对音乐描写的经典之作。自宋代苏轼与欧阳修关于诗中所及乐器是琴还是琵琶的讨论之后,此诗中所及是何乐器也引发后世的热烈讨论。论文从诗歌的题目辨别、他人的文学作品以及不同的审美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认为韩愈诗中所及乐器应当是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听颖师弹琴》 乐器 讨论
下载PDF
韩愈音乐美学观的“性情三品”人性论基础——对《听颖师弹琴》《送孟东野序》的辨析与解读
7
作者 修海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在琴史以及琴乐美学思想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韩愈此诗所反映的琴乐审美观念及其真实态度的关注,就成为从音乐美学角度认识或评价其思想史价值的缘起。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在当音乐美学研究中被...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在琴史以及琴乐美学思想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韩愈此诗所反映的琴乐审美观念及其真实态度的关注,就成为从音乐美学角度认识或评价其思想史价值的缘起。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在当音乐美学研究中被集中关注的美学观念或命题,是"物不得其平则鸣"这样一个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语 音乐美学 《听颖师弹琴》 《送孟东野序》
原文传递
试论李贺诗中的死亡焦虑
8
作者 卢伟 朱继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李贺诗 死亡焦虑 生命时间 《听颖师弹琴》 生命价值 《琵琶行》 危机感 体型特征 宇宙时间 不良情绪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比喻的表现方式
9
作者 戴诚 沈剑文 《河西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5-36,34,共3页
自《诗经》中的民歌创造性地运用赋比兴手法以来,经历代诗人的丰富和发展,比喻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和最典型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表现方式 比喻 表现手法 丰富和发展 《诗经》 《登金陵凤凰台》 基本特征 《孔雀东南飞》 《听颖师弹琴》
下载PDF
“悄无言”与“秋月白”——《琵琶行》教学片段
10
作者 曹振国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9期58-58,共1页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赏析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对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对比赏析、涵泳品味等方法加以突破,引导学生鉴赏“悄无言”与“秋月白”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教学片段 无言 《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 对比赏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
下载PDF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道顺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刘道顺在群星灿烂、百花齐放的中唐诗坛上,李贺虽然只在他生命的旅途上跋涉了27个春秋,但他却像天空中划过的一颗闪亮的流星引人注目,并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现象刘道顺在群星灿烂、百花齐放的中唐诗坛上,李贺虽然只在他生命的旅途上跋涉了27个春秋,但他却像天空中划过的一颗闪亮的流星引人注目,并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贺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格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诗歌 通感手法 视觉形象 表现手法 主观感受 《听颖师弹琴》 艺术形象 视感 波德莱尔 通感现象
下载PDF
通感·诗篇·乐声对唐代描绘器乐效果诗篇的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涵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文借用钱钟书先生的“通感”理论,从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幻觉、意觉等六个方面逐一对唐诗中关于音乐诗篇涉及器乐演奏审美效果的描写部分作了一个分析。指出眼、耳、鼻、舌、身各感觉官能在审美中了无障碍。
关键词 描绘器 《李凭箜篌引》 诗篇 钱钟书 刘长卿 《听颖师弹琴》 《琵琶行》 音乐诗 唐代音乐 洛阳城
下载PDF
音乐描写之比较——析三位唐代大诗人的赏乐名篇
13
作者 王苹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2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音乐 唐诗 高中 语文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描写方法
下载PDF
摹音绘声《琵琶行》
14
作者 魏传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9-101,共3页
描写音乐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千古传唱,使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名篇也为之逊色。它的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人们已有不少的评述。然而我每次教读此篇,却另有感受萦于胸怀。这里,冒昧地谈出我的一得,就教于专家... 描写音乐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千古传唱,使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名篇也为之逊色。它的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人们已有不少的评述。然而我每次教读此篇,却另有感受萦于胸怀。这里,冒昧地谈出我的一得,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音 《琵琶行》 绘声 乐曲 音乐形象 音响 曲意 摹声 幽咽 《听颖师弹琴》
下载PDF
浅谈唐诗中的比喻
15
作者 尤兢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84-86,共3页
浅谈唐诗中的比喻尤兢生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不仅诗人大家辈出,而且名篇佳作也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收录了五万余首,这还远远未达到唐人创作诗歌的总数。唐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喻便是唐诗艺术表... 浅谈唐诗中的比喻尤兢生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不仅诗人大家辈出,而且名篇佳作也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收录了五万余首,这还远远未达到唐人创作诗歌的总数。唐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喻便是唐诗艺术表现手法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我国古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晚唐诗人 艺术表现手法 《听颖师弹琴》 受降城 《望庐山瀑布》 夸张性 《琵琶行》 大历十才子 文心雕龙
下载PDF
三首中唐音乐名诗的结构探析
16
作者 丁茂华 《甘肃教育》 2006年第03A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中唐 诗歌 音乐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意象 韩愈 《听颖师弹琴》 白居易 《琵琶行》 结构
下载PDF
古曲《三峡流泉》今安在
17
作者 刘济民 《三峡论坛》 2013年第1期139-139,共1页
近读唐诗,见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这首描写音乐艺术的诗作,堪与韩愈《听颖师弹琴》相媲美。诗云:“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飑,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 近读唐诗,见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这首描写音乐艺术的诗作,堪与韩愈《听颖师弹琴》相媲美。诗云:“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飑,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滠。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谁裁青桐枝,缒以朱丝弦。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听颖师弹琴》 音乐艺术 唐诗 岑参 诗作 韩愈 岷山
下载PDF
诗苑艺葩──谈古诗中的书、画、乐、舞
18
作者 徐昌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66-68,共3页
诗苑艺葩──谈古诗中的书、画、乐、舞徐昌洲在浩如烟海而又绚丽多姿的古典诗歌作品中,题咏书、画、乐、舞的诗篇,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艺术表现,给予人们以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精神陶冶。可以说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地里放射着瑰丽色彩... 诗苑艺葩──谈古诗中的书、画、乐、舞徐昌洲在浩如烟海而又绚丽多姿的古典诗歌作品中,题咏书、画、乐、舞的诗篇,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艺术表现,给予人们以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精神陶冶。可以说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地里放射着瑰丽色彩的艺术之花。一题咏书、画、乐、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古典诗歌 审美把握 古诗 少数民族舞蹈 《听颖师弹琴》 审美批评 音乐形象 书法形象 绘画
下载PDF
摹声至文 形神各异——唐诗中的三首音乐名篇之风格漫谈
19
作者 贾沛若 《文史杂志》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也是音乐的时代,诗歌与音乐结合得十分密切。一些用七言古体描写音乐的诗歌,如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歌》与他的《听万安善吹觱篥歌》等,都是把诗笔深入到音乐形象的名篇。继之而起的,有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韩愈的...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也是音乐的时代,诗歌与音乐结合得十分密切。一些用七言古体描写音乐的诗歌,如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歌》与他的《听万安善吹觱篥歌》等,都是把诗笔深入到音乐形象的名篇。继之而起的,有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描摹音乐形象,气韵不凡,更为诗评家所乐道。如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声至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创造音乐形象 唐诗 摹声 觉经验 形神 至文 诗歌 《李凭箜篌引》
下载PDF
异曲同工 各尽其妙——读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20
作者 邹元生 赵玉柱 《泰山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7-148,146,共3页
在唐代诗坛上,描写音乐的诗不少,如李颀的《琴歌》、《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等,但成就最高的当推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都描绘乐声,但各有千秋,各尽其妙.白诗... 在唐代诗坛上,描写音乐的诗不少,如李颀的《琴歌》、《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等,但成就最高的当推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都描绘乐声,但各有千秋,各尽其妙.白诗趋于写实,突出一个“情”字;韩诗重在联想,强调一个“变”字,李诗表现幻觉,追求一个“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颖师弹琴》 《琵琶行》 音乐形象 比喻 “情” 视觉形象 唐代诗坛 “奇” 《李凭箜篌引》 《沧浪诗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