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梅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75-192,共18页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然后分论三妇批语,剖析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下载PDF
《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2
作者 俞为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作为《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的批评与男性作者及男性批评者对《牡丹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女性读者与批评者的身份和眼光,在肯定女主角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的同时,更强调男主角柳梦梅在"情"与&qu... 作为《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的批评与男性作者及男性批评者对《牡丹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女性读者与批评者的身份和眼光,在肯定女主角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的同时,更强调男主角柳梦梅在"情"与"理"的抗争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柳梦梅与杜丽娘一样,也是"情"的代表人物。在对剧作的结构、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艺术手法的批点上,三妇也表现出了女性批评者细腻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批 非必求古人
下载PDF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梦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3,117,共7页
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
下载PDF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4
作者 姚品文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8年第2期304-311,共8页
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2... 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2007年第1期发表了刘淑丽的文章(该文还论及《才子牡丹亭》),我深表赞同,在此略作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吴山 还魂 牡丹亭 知识女性 杜丽娘 《西厢记》 戏剧研究 点本 罗江怨
原文传递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之文化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筱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40,共6页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吴山 牡丹亭 唱和式 理想婚姻 传播意识
下载PDF
评点文本与人生经历的虚实共生——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6
作者 陈旭青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7年第1期248-254,共7页
以吴吴山三妇各自的人生经历及与丈夫吴吴山的生命交集为着眼点,分析三位作者在不同心理状态下人生经历与评点文本互相交织影响所呈现的虚实共生特色,以及在男性视角审视下三妇所做评点中的女性情欲认知。
关键词 《吴吴山牡丹亭 虚实共生 女性
原文传递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英德 《戏曲研究》 2006年第3期18-39,共22页
汤显祖(1550—1616)的传奇名著《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在明清两代流传极为广泛,现存版本即不下50种。但是各种公私书目记载颇为混乱紊杂,甚或难以凭据。兹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汤显祖(1550—1616)的传奇名著《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在明清两代流传极为广泛,现存版本即不下50种。但是各种公私书目记载颇为混乱紊杂,甚或难以凭据。兹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等书所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 玉茗堂 叙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 索书号 汤义仍 吴吴山 戏曲研究 明代传奇全目
原文传递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8
作者 朱伟明 《戏曲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36-150,共15页
《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则以无时间性的存在方式... 《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则以无时间性的存在方式代代相传。应该说,正是《牡丹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文本阅读 杜丽娘 还魂 阅读史 经典地位 吴吴山 李渔 中国文学史
原文传递
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 被引量:16
9
作者 叶长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7-88,共12页
明代后期,许多戏曲作品极鲜明地表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并反映了有关女性的各种社会问题。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吸引了女性作家直接参与创作。她们的剧作大多写女性的才干和情爱,以此来表现她们的自尊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明代后期,许多戏曲作品极鲜明地表现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并反映了有关女性的各种社会问题。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吸引了女性作家直接参与创作。她们的剧作大多写女性的才干和情爱,以此来表现她们的自尊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明清戏曲中出现了如花木兰、杜丽娘、李香君等许多著名角色,同时有更多不知名的女性角色,她们共同构成了绚烂的艺术人物画廊,给历代读者和观众传达了古代妇女的情感心态,表达了她们的生活感受和她们的理想企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戏曲 女性角色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作家 女作家 戏曲作品 明末清初 女剧作家 女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