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吴三传说钩沉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恒夫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6期184-187,共4页
近读咏东吴洞庭山古迹的历代诗文与《吴县志》,得三个早已失落的传说:毛公、丁令威与杜兰香.现对其作钩沉,为人们提供一份考察古代东吴地区民间信仰的新资料.毛公昔时太湖西洞庭山深处有一毛公坛,唐末诗人皮日休曾游此坛,并作诗描述道:... 近读咏东吴洞庭山古迹的历代诗文与《吴县志》,得三个早已失落的传说:毛公、丁令威与杜兰香.现对其作钩沉,为人们提供一份考察古代东吴地区民间信仰的新资料.毛公昔时太湖西洞庭山深处有一毛公坛,唐末诗人皮日休曾游此坛,并作诗描述道:“桧异松复怪,枯疏互撑柱.乾蛟一百丈,(骨尧)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坛,坛方不盈亩.当时云龙象,一片苔藓古.”他在诗中注道:“有刘先生镇坛符,今存于堂.”皮诗只描述毛公坛和提及“刘先生”,而没有详细叙述关于坛的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 三传 《神仙传》 丈人 《吴都文粹续集》 吴王 西洞庭山 吴郡 地方传说 化鹤
下载PDF
明代社学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4-57,共4页
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便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京师的国子监与地方府、州、县儒学,以及坊厢、里甲的社学纷纷创建起来。国子监和郡州之学已有不少文章论及,本文... 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便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京师的国子监与地方府、州、县儒学,以及坊厢、里甲的社学纷纷创建起来。国子监和郡州之学已有不少文章论及,本文只就明代社学作一初步探讨。一洪武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学 科举制度 述论 《孝经》 《明神宗实录》 教学内容 生徒 《明太祖实录》 地方官员 《吴都文粹续集》
下载PDF
论范成大《吴郡志》与郑虎臣《吴都文粹》之关系——一个从地志“变身”文集的典型个案
3
作者 谷维佳 《中国地方志》 2022年第3期57-63,M0004,M0005,共9页
宋郑虎臣《吴都文粹》乃全然“刺取”范成大《吴郡志》中诗文而成。然二者一为文集,属集部;一为地志,属史部,不仅性质分类截然不同,也很难从题目中直接看出二者实质上的内在关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模糊,参照文本错位,直接引发... 宋郑虎臣《吴都文粹》乃全然“刺取”范成大《吴郡志》中诗文而成。然二者一为文集,属集部;一为地志,属史部,不仅性质分类截然不同,也很难从题目中直接看出二者实质上的内在关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模糊,参照文本错位,直接引发了《四库提要辨证》的反驳和指摘。从地志类的《吴地记》《吴郡志》到文集类的《吴都文粹》《吴都文粹续集》,自然生成了一条地志“变身”文集的文学生态链。这些诗文虽然是由范成大所采集,但是却附录于地理志中。因为打破了地志和文集之间的“壁垒”,完成了二者之间的“切割”,归还了文学该有的独立性和地位,因此只是做了转录和更名工作的郑虎臣,却借此得以在文学史上占得一席之地,而其“成功”也不可复制,只能作为实际文学样态中的一个特殊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虎臣 《吴都文 范成大 《吴郡志》 《吴都文粹续集》
原文传递
《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校读 被引量:6
4
作者 范金民 《郑和研究》 2006年第4期52-58,共7页
宣德六年(1431年)春,郑和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驻泊太仓时,立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后经福建长乐时。又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这两块碑石。成为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最为第一手的资料。学界据此而纠正... 宣德六年(1431年)春,郑和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驻泊太仓时,立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后经福建长乐时。又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这两块碑石。成为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最为第一手的资料。学界据此而纠正了《明实录》和《明史》关于郑和历次下西洋的漏记误记。从而得以明了郑和每次下西洋的确切年代。这两块碑石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因而数百年来倍受人们重视。遗憾的是。《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至今未见原碑。后人依据的都只是嘉靖《太仓州志》或嘉靖时苏州人钱毅《吴都文粹续集》或明末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录碑文的文字,而这诸种抄录碑文文字。互有出入。甚至由此数件抄录文字校核。原碑恐也微有舛误;今人更据此数种抄件。辗转相抄。鲁氩豕亥。手民之误难免。为此。笔者拟据明人碑文抄件。互相比勘,试图恢复碑文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港 天妃 事迹 石刻 《天下郡国利病书》 《吴都文粹续集》 校读 《明实录》
原文传递
倪瓒《乐圃林居图》考
5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本文从《乐圃林居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诸多文献记载,详细考评了倪瓒的创作缘起和具体创作时间,指出《乐圃林居图》不但是倪云林少有的绢本、大幅杰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倪氏有生之年的最后画作,堪称绝笔。文章还通过收藏印记的辨识... 本文从《乐圃林居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诸多文献记载,详细考评了倪瓒的创作缘起和具体创作时间,指出《乐圃林居图》不但是倪云林少有的绢本、大幅杰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倪氏有生之年的最后画作,堪称绝笔。文章还通过收藏印记的辨识,对画幅在明清时代的流传经过及倪氏伪本、仿本进行了梳理,以此说明这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圃林居图 倪瓒 张适 乐圃坊 《吴都文粹续集》 《清闷阁集》
原文传递
钱穀的思想性格及其艺术创作初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傅东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40,共11页
钱榖是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的入室弟子,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吴门画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其介于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的特殊身份,使他在吴门画派第二代传人中颇具代表性。本文以其流传画迹和著录文献为线索,对钱榖绘画的风... 钱榖是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的入室弟子,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吴门画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其介于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的特殊身份,使他在吴门画派第二代传人中颇具代表性。本文以其流传画迹和著录文献为线索,对钱榖绘画的风格演进和绘画特色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探讨其人生际遇与绘画实践的内在关系,期望这种探讨能对吴门画派以及文徵明的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榖 吴门画派 文人画家 职业画家 艺术创作 文徵明 《吴都文粹续集》 绘画思想 性格
原文传递
姑苏城外的明代四大画家墓
7
作者 陈正宏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7年第1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董其昌 姑苏城 沈周 墓志铭 唐寅 明墓 苏州府 画家 《吴都文粹续集》 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传递
《吴宽生年辨正》补遗
8
作者 谭庄 《书品》 2011年第6期83-84,共2页
《书品》2011年第4辑所刊左鹏《吴宽生年辨正》一文,根据《匏翁家藏集》所载吴宽《次前韵自寿》、《答济之次前韵》、《生日》、《踏莎行·癸亥岁除自寿》诸作,以及《姑苏志》、《怀麓堂续稿》、《吴都文粹续集》所载李东阳《明... 《书品》2011年第4辑所刊左鹏《吴宽生年辨正》一文,根据《匏翁家藏集》所载吴宽《次前韵自寿》、《答济之次前韵》、《生日》、《踏莎行·癸亥岁除自寿》诸作,以及《姑苏志》、《怀麓堂续稿》、《吴都文粹续集》所载李东阳《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吴公墓志铭》(即吴宽墓志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宽 辨正 生年 《吴都文粹续集》 补遗 《书品》 《生日》 墓志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