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较文学视角下《吾国吾民》的中国形象研究 |
冯维娜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3 |
0 |
|
2
|
《吾国吾民》与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互动 |
陈金星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3
|
论林语堂后期文化自信的方法与策略——以《吾国吾民》为例 |
王文勇
王青兰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0 |
1
|
|
4
|
以林语堂《吾国吾民》为例研究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 |
张玲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5
|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的中国哲学精神书写 |
汪顺来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6
|
复调艺术视域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解读 |
王绍舫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7
|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吾国与吾民》中国形象构建之反思 |
叶夕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8
|
林语堂的“一团矛盾”--《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之细读 |
沈庆利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从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国俗语翻译看其翻译的现代性 |
戴文静
任晓霏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10
|
拉近与“中国”的距离——荐《吾国与吾民》 |
黄卓越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1
|
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看林语堂译创的文化态度——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
孔标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2
|
场域-惯习视角下《吾国与吾民》的翻译现象研究 |
王湘霁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3
|
从《吾国与吾民》看林语堂的儒学观 |
孟潇
|
《纳税》
|
2017 |
0 |
|
14
|
从《吾国与吾民》看林语堂的佛教观 |
孟潇
|
《纳税》
|
2017 |
0 |
|
15
|
从《吾国与吾民》看林语堂的道教观 |
孟潇
|
《纳税》
|
2017 |
0 |
|
16
|
焕然一新的中国形象——浅析林语堂对《吾国与吾民》的增订 |
苏明明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7
|
《吾国与吾民》(MyCountry And My People)汉英对比研究——汉语国俗词语的英译方法 |
胡勇强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8
|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翻译《吾国与吾民》 |
刘欢
|
《文教资料》
|
2008 |
1
|
|
19
|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为例 |
钱莉
张顺生
|
《疯狂英语(理论版)》
|
2016 |
0 |
|
20
|
从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博弈看《吾国与吾民》的中文回译 |
王婷
|
《文教资料》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