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一) |
钱理群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0
|
|
2
|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三) |
钱理群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3
|
“为人生”的文学——关于《呐喊》和《彷徨》的写作(二) |
钱理群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4
|
鲁迅灵魂写作的阐释──对《呐喊》《彷徨》的解读 |
张晓黎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99 |
1
|
|
5
|
“呐喊”何须“彷徨”?——论鲁迅小说对于思想启蒙的困惑与质疑 |
宋剑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6
|
启蒙·国民性·革命:从《呐喊》《彷徨》重估鲁迅思想价值 |
魏巍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7
|
“梦”与“境遇”:《呐喊》、《彷徨》再解读(上) |
陈方竞
朱霞
|
《东疆学刊》
|
2003 |
2
|
|
8
|
《都柏林人》和《呐喊》、《彷徨》比较研究 |
傅似逸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9
|
《呐喊》《彷徨》的意象重复现象辨析 |
郭帅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
|
10
|
新时期鲁迅研究范式转型的开启——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论争之再思 |
黄海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1
|
潜隐的文化情结——《呐喊》、《彷徨》对传统文化的眷念 |
季桂起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呐喊》《彷徨》延长线上的《故事新编》——以权力结构中的“人”为视点 |
蒋永国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3
|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结构与思想蕴含 |
王晓初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4
|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
季桂起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5
|
互文性:《呐喊》、《彷徨》的显在品格 |
沈文慧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6
|
承担与消解——《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的一点比较 |
李向东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17
|
启蒙悲剧性的文学预言——重读《呐喊》与《彷徨》 |
林虹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士绅阶层的近代蜕变——试论《呐喊》、《彷徨》的一个重要主题 |
袁红涛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9
|
论《呐喊》《彷徨》的无性格人物描写 |
杨勇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1
|
|
20
|
色彩:《呐喊》《彷徨》的视觉隐喻 |
蒋进国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