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红小说中的熟语研究——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1
作者 金悦 刘颖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279-285,共7页
《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小说中运用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方言词和熟语,其中《生死场》一共31个,《呼兰河传》一共212个。文章通过对这两本书中熟语的分布情况、类型归纳、地域性和时代性以及其中的动物意象和文化意蕴进行举例、归纳分析... 《生死场》《呼兰河传》两部小说中运用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方言词和熟语,其中《生死场》一共31个,《呼兰河传》一共212个。文章通过对这两本书中熟语的分布情况、类型归纳、地域性和时代性以及其中的动物意象和文化意蕴进行举例、归纳分析,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东北熟语研究和萧红小说用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The two novels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and “Tales of the Hulan River” use dialect words and idioms with local flavor, of which there are 31 in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and 212 in “The Tales of the Hulan River”. This paper gives examples and induc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typology, regionality and epochality of idioms in these two books, as well as the animal imagery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these two books, and adopt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Northeast idioms and the study of Xiao Hong’s novel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生死场》 《呼兰 萧红
下载PDF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
2
作者 吉莉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萧红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她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商市街》《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生死场》等多部经典文字作品。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叙事形态、空间形态等角度分析萧红小说的艺术内... 萧红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在她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商市街》《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生死场》等多部经典文字作品。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叙事形态、空间形态等角度分析萧红小说的艺术内涵。《呼兰河传》是萧红空间叙事的杰出代表作,拥有地志空间、记忆空间、短篇叙事空间等特征。结合萧红与呼兰城的艺术构成,对《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 空间叙事 特征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风景书写的视角与意蕴
3
作者 苏晓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写景较多是其特点之一。风景书写在该小说叙事中所处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有时是小说叙事的背景,与人物、事件形成映衬或对照,让读者阅读感受产生增值;有时则是叙事的中心,风景成了小说的主角。《呼兰... 萧红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写景较多是其特点之一。风景书写在该小说叙事中所处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有时是小说叙事的背景,与人物、事件形成映衬或对照,让读者阅读感受产生增值;有时则是叙事的中心,风景成了小说的主角。《呼兰河传》的风景感知视角多变,但最主要的是成人化的全知叙事,此全知叙事者并非外在于叙事,而是作品中隐含的成年之后“我”,一向被视为“儿童叙事”的叙事者,即身为女童的“我”,在更多的时候只是成年的“我”凝视与关怀的对象。《呼兰河传》的风景描述有多种方式:既有写实性的对于故乡空间的深度还原,也有将作家主体意识与情感的投射性刻画,还有景观的象征或隐喻性书写。作为现代性风景,《呼兰河传》的童年风景有不同的面向,既有自由、审美的风景,也有荒凉、破败的“反风景”;风景书写中也反映出作家复杂的情感态度,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记忆中颓败荒凉景观的伤痛,对小城中人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 风景书写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的艺术表达特征
4
作者 石瑞卿 张祖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回忆的方式清晰自然地叙述了呼兰河小镇的风土人情和人物故事。萧红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多重视角的叙述、简明的语言、巧妙的反讽笔法、多样化的文体、儿童视角等新的创作手法,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儿童的视...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回忆的方式清晰自然地叙述了呼兰河小镇的风土人情和人物故事。萧红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多重视角的叙述、简明的语言、巧妙的反讽笔法、多样化的文体、儿童视角等新的创作手法,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儿童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小说中的语言表述充满了幽默感,在叙述方式、语言特征、文体特征和叙事视角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呼兰河传》作品创作艺术的独特性是萧红对文学作品的创新,也是人民文学跨入新时代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文学创作 艺术特征 萧红
下载PDF
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特征及其成因探析——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5
作者 王东凯 杜红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旨在揭露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同时探究萧红书写女性苦难的原因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呼兰 女性悲剧
下载PDF
浅析《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中的悲剧意蕴
6
作者 黄莉莎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5-7,共3页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视为其本人的自传性写作。从《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到《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展现的不仅是作家对旧时代封建礼教的控诉,也表露出作家在弥留之际对旧时代女性无法突破生存困境的无力...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视为其本人的自传性写作。从《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到《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展现的不仅是作家对旧时代封建礼教的控诉,也表露出作家在弥留之际对旧时代女性无法突破生存困境的无力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于旧时代女性探索出路的关照。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命运仿佛是一场悲剧的循环,在黑暗现实中觉醒,却又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本文先从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悲剧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探寻悲剧背后的成因,以向读者呈现旧时代女性生存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悲剧 呼兰 小城三月
下载PDF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文学翻译——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为例
7
作者 夏子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0期840-847,共8页
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识解理论,分析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中的词汇误译现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文化背景、语言理解及目标读者定位的影响,导致译文在词汇选择和文化传达上出现偏差,未能充分展现原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本文运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识解理论,分析葛浩文《呼兰河传》英译中的词汇误译现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其文化背景、语言理解及目标读者定位的影响,导致译文在词汇选择和文化传达上出现偏差,未能充分展现原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认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译本中叠词、拟声词等方言词汇的误译实例,揭示了译者在面对文化差异时的认知挑战。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处理方言文学翻译时需更加注重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读者的接受度,以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文化传达效果。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方言文学翻译的理论探讨,也为未来译者在跨文化翻译实践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This paper applies the literacy theory of the translator’s behavior studies to analyse the phenomenon of lexical mistransl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oward Goldblatt’s Tales of Hulan River. Howard is affected by his cultural background, linguistic understanding and target readers’ orient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hich leads to deviations in vocabulary selection and cultural conveyance, and fails to fully display the original work’s northeastern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gnitive stylis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in detail the examples of mistranslation of dialectal vocabulary such as superlatives and onomatopoeia in the translated text, revealing the cognitive challenges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ranslator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readers’ acceptance when dealing with literary translations in dial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ultural conveyance of the translations.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not only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dialectal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ut also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future translator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方言翻译 识解 葛浩文 《呼兰
下载PDF
《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
8
作者 李志宇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56,共2页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叙事多采用空间叙事艺术,作者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真切的空间描绘,书写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东北小城--呼兰。小说以时间为基准的线型故事结构,利用空间叙事艺术,以空间的定位与移动推进故...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叙事多采用空间叙事艺术,作者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真切的空间描绘,书写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东北小城--呼兰。小说以时间为基准的线型故事结构,利用空间叙事艺术,以空间的定位与移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对空间本身的描写让空间成为叙事对象,构建出小说独特的空间叙事形态,完美融合作者丰富的情感,展现出小说的深厚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空间叙事 特征
下载PDF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呼兰河传》中负载文化的方言词汇英译研究
9
作者 张家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7期19-22,共4页
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主体参与的、以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复杂认知活动。如何通过多重互动翻译负载文化的方言词汇,保留其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东北方言丰富的小说《呼兰河传》作为研究对象,... 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主体参与的、以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复杂认知活动。如何通过多重互动翻译负载文化的方言词汇,保留其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东北方言丰富的小说《呼兰河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负载文化的方言词汇分为五类,并从认知翻译学的视角探讨其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东北方言 《呼兰 文化负载词 方言英译
下载PDF
《呼兰河传》葛浩文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0
作者 宋雨琪 臧学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7期3-7,共5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学翻译对译者素养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在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呼兰河传》葛浩文英译本进行...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文学翻译对译者素养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广泛关注的主题。本文在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呼兰河传》葛浩文英译本进行考察,分析葛浩文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其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主动性、受动性和目的性,指出译者双语能力、翻译目的以及外部环境和目标读者接受度对译者翻译策略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呼兰 葛浩文英译本
下载PDF
为自己的命运呐喊——读《呼兰河传》有感
11
作者 钟浥晖 《作文(5-6年级适用)》 2024年第7期117-118,共2页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一群淳朴却愚昧的人。作家萧红用简洁、淡然的笔调,记录那些生活在阴影里的人。他们不停劳作,却不知道究竟为了谁;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吃饱饭,却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他们麻木地面对苦难,漠然地看着在泥潭里挣扎的...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一群淳朴却愚昧的人。作家萧红用简洁、淡然的笔调,记录那些生活在阴影里的人。他们不停劳作,却不知道究竟为了谁;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吃饱饭,却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他们麻木地面对苦难,漠然地看着在泥潭里挣扎的人。他们向生活低头,顺从地挺过苦难,认为时间是淡化一切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萧红 呼兰 呐喊 顺从 命运
下载PDF
《呼兰河传》中前景化语言的英译策略研究
12
作者 宋家欣 《最小说》 2024年第9期15-19,23,共6页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运用了丰富的前景化语言,这些语言在人物刻画、地域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英译《呼兰河传》的过程中,葛浩文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删去前景化和增加前景化三种策略。葛浩文在忠实于原文精神的同时,平... 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运用了丰富的前景化语言,这些语言在人物刻画、地域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英译《呼兰河传》的过程中,葛浩文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删去前景化和增加前景化三种策略。葛浩文在忠实于原文精神的同时,平衡了原文的形式与译文的可读性,提升了译文接受度,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葛浩文 前景化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呼兰河传》的语言艺术研究
13
作者 伍金艳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一生的苦难经历铸就了她独特的文学体验,《呼兰河传》即她生命晚期的巅峰之作。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中,萧红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故乡与童年,以极其细腻的视角追忆并写下了这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淡化了... 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一生的苦难经历铸就了她独特的文学体验,《呼兰河传》即她生命晚期的巅峰之作。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中,萧红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故乡与童年,以极其细腻的视角追忆并写下了这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淡化了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将呼兰河的风情人情娓娓道来,展现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的独特感受。在文中,萧红的语言清丽而沉郁,用词具有民俗乡土特色,各式修辞的运用也使得文章的语言带有仿若儿童般的天真。文章将从民俗乡土风格的用词、极具个人特色的修辞艺术运用和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三个角度来探析萧红在这部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之美,品析这种语言之美对于文学作品的塑造作用。Xiao Hong is known as “the goddess of literature in the 1930s”, and her bitter life experience has shaped her unique literary experience. Tales of Hulan River is the culmination of the late stage of her life. In the last journey of her life, Xiao Hong began to remember her hometown and childhood and wrote Tales of Hulan River from an extremely delicate perspective. This work downplay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 and tells the story of the Hulan River, showing her unique feelings as a writer. In the text, Xiao Hong’s language is clear and melancholy, with folk and vernacular features, and the use of various kinds of rhetoric also makes the language of the article a childlike innocence.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beauty of Xiao Hong’s language in this work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use of words in folk and vernacular style, the use of rhetorical art with great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nguage style of loose culture, and analyze the shaping effect of this beauty of language on the literary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 语言艺术 散文化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独特艺术美
14
作者 崔慧茹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萧红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被茅盾先生赞美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吸收了许多其他艺术作品的长处,比如散文的抒情笔法、戏剧的讽刺手法及电影... 萧红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被茅盾先生赞美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吸收了许多其他艺术作品的长处,比如散文的抒情笔法、戏剧的讽刺手法及电影的陌生化叙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陌生化叙事 萧红 讽刺手法 洛神 茅盾先生 叙事诗 艺术作品
下载PDF
译者的“越界”与“重构”——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中的方言俗语为例
15
作者 黄丽双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3-96,共4页
译者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通过归化与异化等翻译手段进行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主体性选择与主体性创造,译者以其主体性身份在不断的翻译“越界”与“重构”中,冲破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困境,为源语文化走入国际视野、为译入语读者呈现... 译者在跨文化的翻译活动中,通过归化与异化等翻译手段进行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主体性选择与主体性创造,译者以其主体性身份在不断的翻译“越界”与“重构”中,冲破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困境,为源语文化走入国际视野、为译入语读者呈现异域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贡献。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的《呼兰河传》再译本中的方言与俗语的翻译能够恰当地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越界”与“重构”提供完美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越界 重构 主体性 《呼兰
下载PDF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修辞研究
16
作者 杨冬梅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0-82,共3页
《呼兰河传》是近代作家萧红的一部回忆性小说作品。作品语言真切质朴,拥有较强的情感性,能够随着作者的心理情绪而发生转变,具有多元化的叙事特色。小说的情感表达与修辞技巧拥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结合《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分析... 《呼兰河传》是近代作家萧红的一部回忆性小说作品。作品语言真切质朴,拥有较强的情感性,能够随着作者的心理情绪而发生转变,具有多元化的叙事特色。小说的情感表达与修辞技巧拥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结合《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分析小说的修辞手法,充分地理解、认识《呼兰河传》的内涵,感受萧红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感悟小说所表达的多种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 修辞研究
下载PDF
《呼兰河传》吟谣式叙事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仁云 周跃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 萧红(1911-1942)承袭鲁迅的写作风格,针对现实的社会,写下她对乡土和女性的关怀,而《呼兰河传》中更呈现她个人特殊的风格和情感。本文从《呼兰河传》的话语、悖论语境及吟谣式叙事方面分析其重复书写、视角交替与嘲讽手法,探究萧红所批判、关怀的乡土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悖论语境 吟谣式叙事
下载PDF
记忆的牵引——重读《呼兰河传(节选)》
18
作者 闫月珍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6,共2页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关键词 《呼兰(节选)》 萧红 文学评论 中国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悄吟呼兰河畔:论《呼兰河传》中的声音景观
19
作者 罗沐昕 邓桂英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3期8-10,共3页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塑造了丰富的声音景观,包括自然、社会、无声等丰富多样的音景。萧红通过听觉和塑造声音景观体现独特的小说写作风格,将自身的漂泊经历与人生感悟融入《呼兰河传》中,抒发对家乡、童年的思念与内心的落寞,传达自...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塑造了丰富的声音景观,包括自然、社会、无声等丰富多样的音景。萧红通过听觉和塑造声音景观体现独特的小说写作风格,将自身的漂泊经历与人生感悟融入《呼兰河传》中,抒发对家乡、童年的思念与内心的落寞,传达自身对生命的思考,对苦难的同情,也为小说构造了更深层的悲凉意蕴,展现了更广阔的内在表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 听觉叙事 声音景观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呼兰河传》的空间叙事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涵煜 李娜 杨宇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呼兰河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样态,体现在叙事话语、文本结构、情感色彩等层面。萧红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让回溯叙事与叙事视角转换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空间叙事的特性,反映出作者在缅怀家乡时所表达的复杂心绪。文章分析了萧红《... 《呼兰河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样态,体现在叙事话语、文本结构、情感色彩等层面。萧红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让回溯叙事与叙事视角转换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空间叙事的特性,反映出作者在缅怀家乡时所表达的复杂心绪。文章分析了萧红《呼兰河传》的叙事手法,探究其空间叙事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的独特特征,以此体悟萧红在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空间叙事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