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碎了的生命故事——余华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论评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义勤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3,共5页
尽管余华是捧着温馨甜美的《星星》走上文坛的,但他确立在文坛最终形象却与此背道而驰。他的小说也被视为“人性恶的证明”,精神病者的“疯言疯语”。这就使评论在对余华小说表层故事的盲目投入中难免对作家和作品的双重误读。在误解面... 尽管余华是捧着温馨甜美的《星星》走上文坛的,但他确立在文坛最终形象却与此背道而驰。他的小说也被视为“人性恶的证明”,精神病者的“疯言疯语”。这就使评论在对余华小说表层故事的盲目投入中难免对作家和作品的双重误读。在误解面前,余华保持了宽厚的沉默。这种沉默带给评论界的欣喜,终于没能维持多久。91年收获6期上他推出了长篇新作《呼喊与细雨》,这部长篇无疑是余华自我文学形象的再次否定,并根本上颠覆了评论界对他的框定。小说回复和平衡了他以往创作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喊与细雨》 余华小说 长篇小说 “回忆” 生命意象 生命方式 “家” 主题意象 小说世界 第一人称叙事
下载PDF
把意义还给世界——关于《呼喊与细雨》的解读提纲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秋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0,81,共3页
(一) 被作家本人称之为“当代最伟大的杰作”的《呼喊与细雨》,尽管已经发表二年多时间了,但从见诸报刊的为数不多的几篇评介文章来看,对它的解读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等揭之迷。 也许问题出在这里—— 马克·肖莱尔认为:“现代... (一) 被作家本人称之为“当代最伟大的杰作”的《呼喊与细雨》,尽管已经发表二年多时间了,但从见诸报刊的为数不多的几篇评介文章来看,对它的解读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等揭之迷。 也许问题出在这里—— 马克·肖莱尔认为:“现代批评已经证明,只谈内容就根本不是谈艺术,而是谈经验;只有当我们谈完成了的内容,即形式,即作力艺术品时,我们才是作为批评家在在话,内容即经验与完成了的内容即艺术之间的差别,就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喊与细雨》 “虚伪的形式” 余华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 先锋派作家 小说 作家评论 现代批评 陈晓明
下载PDF
反叛与重建:再论余华转型期的《呼喊与细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24-25,28,共3页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呼喊与细雨》 叙事艺术 生命本真
下载PDF
《呼兰河传》与《呼喊与细雨》之叙事比较
4
作者 何江凤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萧红和余华在作品中呈现出共通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悲凉意蕴的体悟和对人性恶的批判。他们虽然属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小说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萧红和余华... 萧红和余华在作品中呈现出共通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悲凉意蕴的体悟和对人性恶的批判。他们虽然属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小说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萧红和余华在相似之中又存在迥异:萧红对乡土的追忆里多一份大自然的鲜活灵动和童心的纯净率真,对女性的同情与悲悯中多一份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呼喊与细雨》 叙事艺术
下载PDF
《呼喊与细雨》的音乐思想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宝婧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7,共2页
《呼喊与细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是人性在苦难中的升华,在罪恶后的涤荡,是在生存的苦难中灵魂的升华。余华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在渲染着人性的主题,他以人性的罪恶以及生存的苦难为精神思想为人们展示了人性深处的世界... 《呼喊与细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是人性在苦难中的升华,在罪恶后的涤荡,是在生存的苦难中灵魂的升华。余华的小说一直以来都在渲染着人性的主题,他以人性的罪恶以及生存的苦难为精神思想为人们展示了人性深处的世界。总体来说,余华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期的作品大多被人们所赞赏,因为作品中存在着苦难现实与创作主体的强烈对立,而后期作品中,苦难已经失去了光辉,他对自己所描写的苦难也失去了思考,只是单纯地展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真实世界,优秀文学作品的品格在这些作品中缺失了,而《呼喊与细雨》是余华创作前期与后期的重要衔接,代表了他创作艺术的巅峰,获得了读者如潮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喊与细雨》 音乐思想 后期作品 小说创作 优秀文学作品 著名作家 精神思想 创作主体
原文传递
小说《呼喊与细雨》的音乐叙事风格
6
作者 杨健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小说《呼喊与细雨》是著名作家余华的经典作品,是他小说创作风格转型的一部代表作。小说体现的是作者对自己以前文学形象的一种否定,是对当前评论界所给予评价的一种颠覆。在小说《呼喊与细雨》中,我们看到作者更为质朴的圆熟,体现... 小说《呼喊与细雨》是著名作家余华的经典作品,是他小说创作风格转型的一部代表作。小说体现的是作者对自己以前文学形象的一种否定,是对当前评论界所给予评价的一种颠覆。在小说《呼喊与细雨》中,我们看到作者更为质朴的圆熟,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学写实,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崭新的余华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呼喊与细雨》的音乐叙事风格来更好地解读这部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喊与细雨》 音乐 叙事
原文传递
《呼喊与细雨》的音乐氛围——对小说与音乐相交的感性探讨
7
作者 卢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试图从节奏、语言 /音响材料、距离等几个互相渗透联结的方面 ,讨论余华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的乐感性质 ,进而探讨小说的音乐性对作品氛围营造、对读者阅读态度之影响的意义。
关键词 《呼喊与细雨》 长篇小说 音乐氛围 余华 节奏 语言 音响材料 乐感性质 音乐性 空间想象
原文传递
余华论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海燕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4期92-99,共8页
关键词 余华 《呼喊与细雨》 雅斯贝尔斯 精神真实 《活着》 卡夫卡 悲剧 川端康成 作品 余华小说
下载PDF
论余华长篇小说的精神取向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善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呼喊与细雨》对生存绝望的终极性追问,《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分别以生命力和人性之爱对生存绝望的拯救,构成了余华长篇小说精神探求不同的发展向度。
关键词 余华 长篇小说 精神取向 《呼喊与细雨》 《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人性 生命力
下载PDF
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 被引量:8
10
作者 齐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余华小说 《现实一种》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呼喊与细雨》 死亡叙述 主人公 作品 福贵 古典爱情
下载PDF
家族与乡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文化景观透视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向阳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34,共12页
家族与乡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文化景观透视何向阳从来,家族情结都是作为一种文化复合体,补偿或平衡着文明象征同时也是文明遗失物的文学,随着工业社会的加速度推进,这种状况,在二十世纪更加凸显。正仿佛是我们在前行同时不得... 家族与乡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潜文化景观透视何向阳从来,家族情结都是作为一种文化复合体,补偿或平衡着文明象征同时也是文明遗失物的文学,随着工业社会的加速度推进,这种状况,在二十世纪更加凸显。正仿佛是我们在前行同时不得不弃掉包袱而在弃掉时又不能不为这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文化景观 《白鹿原》 家族主题 《呼喊与细雨》 家族母题 家族情结 李氏家族
下载PDF
形式的消解与意义的重建——论先锋派小说的历史转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学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6,共6页
一、危机与调整 80年代末,当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北村等新生代作家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仅有成就蜚然的中老年作家,也有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知青”作家群体,而且还有刘索拉、马原、残雪、莫言等为现代派小说的发展... 一、危机与调整 80年代末,当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北村等新生代作家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仅有成就蜚然的中老年作家,也有在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知青”作家群体,而且还有刘索拉、马原、残雪、莫言等为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起过开拓作用的作家。这些文坛上的迟到者要想生存和发展并获得成功,就必须避开或者超越先行者成功的艺术经验,另辟蹊径。于是,他们以个性化的感觉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小说 《呼喊与细雨》 生存苦难 形式实验 文本实验 《施洗的河》 苦难意识 先锋派作家 新写实小说 《收获》
下载PDF
余华小说的核心语码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蕴洲 昌切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后新潮小说中,余华小说无疑是先锋特征异常鲜明的代表之一。一方面余华十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实验与探索,这集中体现在其小说形式上;另一方面余华小说又凝聚着异常鲜明的精神特质,这是余华小说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小说之处。这二方面的探... 在后新潮小说中,余华小说无疑是先锋特征异常鲜明的代表之一。一方面余华十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实验与探索,这集中体现在其小说形式上;另一方面余华小说又凝聚着异常鲜明的精神特质,这是余华小说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小说之处。这二方面的探索有机地结合于余华小说中,为理解余华小说增加了难度。我们发现余华小说的形式意义和精神指归都与一些显在和隐在的核心语码密切相关。这些核心语码或隐喻其精神意义,或指向其形式的构成。理解了这些核心语码,显然就为理解余华小说打开了通道。归纳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先锋小说 《现实一种》 外乡人 古典爱情 现实世界 《呼喊与细雨》 后新潮小说 真实观 现代主义
下载PDF
从混沌到澄明──余华小说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郅庭阁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4-79,共6页
从混沌到澄明──余华小说一种解读郅庭阁关注人的精神空间,书写人的生存境遇是余华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追求。不可否认余华初露头角便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老练及某种稳定性,但一成不变、固守自己对一个作家是危险的,余华显然对此非常明... 从混沌到澄明──余华小说一种解读郅庭阁关注人的精神空间,书写人的生存境遇是余华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追求。不可否认余华初露头角便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老练及某种稳定性,但一成不变、固守自己对一个作家是危险的,余华显然对此非常明白,他总在试图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呼喊与细雨》 《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 《现实一种》 先锋小说 生存境遇 成人世界 死亡叙述 “死亡”主题
下载PDF
性爱和死亡:对于生命的两种阐释——洪峰长篇小说《东八时区》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义勤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43,共5页
对于文字之外的那个小说家洪峰我其实根本就一无所知。但他挟带着《翰海》、《奔丧》、《极地之侧》等小说在当年新潮小说第一个潮头上踏浪而过的迷人景象是如此令我无法忘怀,以致当《风》、《米》、《呼喊与细雨》、《九月寓言》等新... 对于文字之外的那个小说家洪峰我其实根本就一无所知。但他挟带着《翰海》、《奔丧》、《极地之侧》等小说在当年新潮小说第一个潮头上踏浪而过的迷人景象是如此令我无法忘怀,以致当《风》、《米》、《呼喊与细雨》、《九月寓言》等新潮长篇小说呼啸文坛之时,我对他的怀念终于无法遏止。我不知道如果不是洪峰带着《东八时区》在92年5期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时空 主人公 新潮小说 洪峰 死亡形态 复调小说 矛盾性和复杂性 《呼喊与细雨》 《九月寓言》
下载PDF
故事的颠覆与重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咏吟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12,共9页
故事的颠覆与重建李咏吟一、故事的本性“故事”,在我们的母语中本义即“旧事”、“已经发生的事”。关于事情的想象和回忆、关于事情细节的描述和创造性虚拟、关于事情的可能性情境的再现和表现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就是故事。故... 故事的颠覆与重建李咏吟一、故事的本性“故事”,在我们的母语中本义即“旧事”、“已经发生的事”。关于事情的想象和回忆、关于事情细节的描述和创造性虚拟、关于事情的可能性情境的再现和表现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就是故事。故事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记忆和创造,是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叙述 先锋叙事 三角模式 复杂性 普鲁斯特 现代主义作家 宫廷政治 叙事方式 《呼喊与细雨》 叙事者
下载PDF
王安忆谈先锋作家 被引量:1
17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2-122,共1页
王安忆谈先锋作家王安亿在《感情和技术》(《今日先锋》199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她觉得如苏童这一批在八十年代末起来的作家有一个非常好的东酉,他们非常接近文学道路,就是比较接近她所赞成的小说观念,就是说“小说是创造”... 王安忆谈先锋作家王安亿在《感情和技术》(《今日先锋》199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她觉得如苏童这一批在八十年代末起来的作家有一个非常好的东酉,他们非常接近文学道路,就是比较接近她所赞成的小说观念,就是说“小说是创造”的观念。他们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活着》 《呼喊与细雨》 新时期文学 余华 先锋作家 小说观念 张承志 创造力 现实处境
下载PDF
绝望中诞生──论新潮长篇小说的崛起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义勤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6-46,共11页
绝望中诞生──论新潮长篇小说的崛起吴义勤在90年代的中国,文学失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文学不但被挤压在社会和时代文化话语的边缘,而且它只能痛不欲生而又无可奈何地承受商业巨手的任意涂抹和侮辱。商业对文学的吞没和文学对商... 绝望中诞生──论新潮长篇小说的崛起吴义勤在90年代的中国,文学失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文学不但被挤压在社会和时代文化话语的边缘,而且它只能痛不欲生而又无可奈何地承受商业巨手的任意涂抹和侮辱。商业对文学的吞没和文学对商业的投诚规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纪末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新潮小说 新潮作家 小说观念 《呼喊与细雨》 《施洗的河》 “历史” 语言 小说叙述 主人公
下载PDF
我们时代的心灵史——关于北村《施洗的河》的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有顺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学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许多人声称先锋小说已经偃旗息鼓,我却在先锋小说内部看到了一个可喜的迹象:形式的先锋性正在萎缩,精神空间的探索却在加强。1991年底,余华发表了他的长篇处女作《呼喊与细雨》,我曾在一篇论文中称它是新时期最优... 文学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许多人声称先锋小说已经偃旗息鼓,我却在先锋小说内部看到了一个可喜的迹象:形式的先锋性正在萎缩,精神空间的探索却在加强。1991年底,余华发表了他的长篇处女作《呼喊与细雨》,我曾在一篇论文中称它是新时期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因为它内在的精神力量吸引了我们。一年半后的今天,我的阅读热情再次被北村的长篇《施洗的河》所点活,我注意到,这是一部在精神深度上比《呼喊与细雨》更有发展的小说,是一部敢于直面生存、反抗黑暗的厚重之作。这一点,已引起文坛的普遍关注。当代文学太久地沉迷于形式的海洋和日常性的描摹之后,一些有质量的、有生存关怀的作品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们这么一个“贫乏的时代”,《施洗的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洗的河》 先锋小说 北村 心灵史 《呼喊与细雨》 当代文学 作品 生存关怀 长篇小说 先锋文学
下载PDF
谢有顺专栏:小说的可能性之五——小说:回到冲突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有顺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27,共3页
许多人都对小说的未来感到担忧,但是,一切试图在外面解决它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作家也不一定会写出什么优秀的小说来,他们在精神趣味上的难言之隐,是他们真正的写作困境。不能因为任何外面的的环境变化而下降真理的标准,(真理的... 许多人都对小说的未来感到担忧,但是,一切试图在外面解决它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作家也不一定会写出什么优秀的小说来,他们在精神趣味上的难言之隐,是他们真正的写作困境。不能因为任何外面的的环境变化而下降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是写作唯一重要的尺度)只有真理,能够为作家的写作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理由。如果写作可以不坚持真理,那么人类也就可以不需要写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卡夫卡 《呼喊与细雨》 真理的标准 王安忆 作家 坚持真理 《活着》 水土不服 绝望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