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生育之性和家庭观念——兼评小说《相似形》与《命》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水莲 《语文知识》 2007年第4期37-3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日本女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这一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日本女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这一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之“性” 家庭观 《相似形》 《命》
下载PDF
《命》的主题拆解与女性生命体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修志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1期87-90,共4页
日本当代女作家柳美里于2000年完成的《命》,是一篇备受瞩目和欢迎的作品。作品以私小说的笔法,诠释了爱情、婚姻并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爱情困境往往是女人的魅宝。小说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本质,在令人感伤的调子里,触及了生命意义、价值... 日本当代女作家柳美里于2000年完成的《命》,是一篇备受瞩目和欢迎的作品。作品以私小说的笔法,诠释了爱情、婚姻并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爱情困境往往是女人的魅宝。小说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本质,在令人感伤的调子里,触及了生命意义、价值和作家的个性体认。自述了她从怀孕到成为未婚妈妈的艰难,和面对以前的情人、自己的恩师"东"生命即将完结时的无奈。强烈地表现了作家渴望通过文字探寻生命的意义的主观倾向,即便是濒临迷茫与虚无之境也在所不辞。从而为柳美里小说风格的形成,平添了一条韵味独到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美里 《命》 体认 困境 自我认知
下载PDF
小续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美玲 王祯芝 +2 位作者 熊康 李雄 周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1-174,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以来,医疗卫生界面临的发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小续命汤治疗脑卒中疗效确切,有调控线粒体自噬、调节血脑屏障、保护和修复神经元、抗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减轻脑水肿及预...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以来,医疗卫生界面临的发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小续命汤治疗脑卒中疗效确切,有调控线粒体自噬、调节血脑屏障、保护和修复神经元、抗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血管病作用,且临床上用途广泛。临床不应拘泥于“内风”学说,应重新从现代科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更深入地挖掘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寻找不同信号通路以及生物信息对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应机制提供更科学、准确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 缺血性脑卒中 中风 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小续命汤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光峰 刘德浪 +2 位作者 许玉皎 王家艳 王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2,共4页
目的考察小续命汤结合常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患者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小续命汤... 目的考察小续命汤结合常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患者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小续命汤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各组脑水肿变化情况(脑水肿扰动吸收),颅脑CT观测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量。结果实验组明显改善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27,P<0.05;χ^(2)=8.459,P<0.01);实验组第7天和第14天梗死灶周围低密度容积大小显著低于对照组(t=3.134,P<0.01;t=7.067,P<0.01),实验组第7天和第14天脑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576,P<0.01;t=3.971,P<0.01);治疗后,实验组S-100β、NSE、MBP和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t=8.050,P<0.01;t=10.463,P<0.01;t=5.700,P<0.01;t=8.341,P<0.01)。结论小续命汤结合常规治疗可缓解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程度,保护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 大面积脑梗死 脑水肿 脑扰动系数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命罪”及其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邹水杰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6,80,共15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具律》中规定,鬼薪白粲罪以上逃亡的要“以其罪命之”,而耐隶臣妾罪以下就只是“论令出会之”。根据众多同类文献分析比较可知,“命”与“出会”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是地方官府针对轻重不同的罪犯逃亡采取的不...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具律》中规定,鬼薪白粲罪以上逃亡的要“以其罪命之”,而耐隶臣妾罪以下就只是“论令出会之”。根据众多同类文献分析比较可知,“命”与“出会”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是地方官府针对轻重不同的罪犯逃亡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秦及西汉时期,针对重罪逃犯,治狱吏要缺席论定“命罪”,使之成为“命者”,官府再派吏求捕。出于行政成本考虑,官府不会拘系轻罪犯,只是责令他们“出会”,即在规定日期内前来接受处罚。走马楼西汉简狱案文书表明,犯有较重刑罪或造成官府财产损失的罪犯逃亡后,地方官府首先会派吏徒求捕30日,在求捕不得的情况下,治狱吏会对案件进行缺席审判,以加重论定“命罪”的方式阶段性结案。“命罪”之后,县廷治狱吏会制作“命者”的“命籍”,并汇总成《命簿》,以便尉史或亭长继续求捕。《命簿》需要在上计时向上级汇报,接受郡国考课。而东汉简牍材料显示,东汉中后期以降,官府对逃犯不再缺席论定“命罪”,而是继续派吏逐捕,显示出对罪犯逃亡的管理模式已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逃亡 阶段性结案 《命簿》
下载PDF
小续命汤历史沿革、有效成分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裴晓婷 彭雷 陈卫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小续命汤是《千金要方》中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具有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神经细胞、抗阿尔茨海默病、降血脂、抗凝血、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急性肺损伤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面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格林-巴利综合... 小续命汤是《千金要方》中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具有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神经细胞、抗阿尔茨海默病、降血脂、抗凝血、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急性肺损伤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面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该文对小续命汤历史沿革、有效成分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 历史沿革 有效成分组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网络词语“救命”的新义及语法化
7
作者 戴新悦 康健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3-100,共8页
“救命”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近年来,该词频繁出现在网络交际中,其语义表现、语法分布和语用功能都发生了变化。通过语料的分析与整理,认为该词可以表示极高程度义和主观评价义;可以充当补语或独立成句,产生了副词化和叹词化的用法;可以... “救命”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近年来,该词频繁出现在网络交际中,其语义表现、语法分布和语用功能都发生了变化。通过语料的分析与整理,认为该词可以表示极高程度义和主观评价义;可以充当补语或独立成句,产生了副词化和叹词化的用法;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和衔接话语。论述了促使其形成的内外动因,即句法促动、语义虚化、求新心理和高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词语 “救 新义 语法化
下载PDF
《度训》《命训》《常训》的“中”思想
8
作者 马书琴 李春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度训》 《命训》 《常训》
下载PDF
从语言到现实: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面向——以瞿秋白的“文腔革命论”为中心
9
作者 傅修海 李昌达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8,67,共6页
文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百年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根本。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在于其由语言来改变现实的入思理路特异。因此,以语言变革为突破口而引起整个社会现实的改造,进而创造一种崭新的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生活新桃源,这才... 文艺与现实变革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百年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根本。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在于其由语言来改变现实的入思理路特异。因此,以语言变革为突破口而引起整个社会现实的改造,进而创造一种崭新的中国人自己的现代生活新桃源,这才是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独特面向。这也正是瞿秋白“文腔革命论”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腔革 瞿秋白 现代性
下载PDF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语义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恩旭 丁崇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子夏在劝说司马牛时引用孔子的话。前人多从子夏和司马牛的对话中来解析这句话,得到的只是上下文中临时性的语境意义,因此难免会断章取义。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解释,需要将其置于孔子的天命体系之下。研...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子夏在劝说司马牛时引用孔子的话。前人多从子夏和司马牛的对话中来解析这句话,得到的只是上下文中临时性的语境意义,因此难免会断章取义。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解释,需要将其置于孔子的天命体系之下。研究发现,孔子"天—命—人"思想体系具有三重性,且三者之间具有动态交互作用。正是在这动态的交互作用中,孔子完成了自己天命体系的构建。作为孔子天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亦应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死生有 富贵在天
下载PDF
论电影《边走边唱》与小说《命若琴弦》的结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鑫 许小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29,共2页
第五代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边走边唱》改编自20世纪中国文坛先锋史铁生的中篇小说《命若琴弦》。陈凯歌用电影语言从救赎人性的角度对原著进行了一次宗教式的解读,盲师傅和小瞎子这两个主人公在契合了原著精髓的同时也带着浓重的陈... 第五代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边走边唱》改编自20世纪中国文坛先锋史铁生的中篇小说《命若琴弦》。陈凯歌用电影语言从救赎人性的角度对原著进行了一次宗教式的解读,盲师傅和小瞎子这两个主人公在契合了原著精髓的同时也带着浓重的陈氏表达的印记。本文即以此生发,希图找出那根连接小说与电影的"琴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若琴弦》 《边走边唱》 宗教意识 戏剧化
下载PDF
“命”与“语”:上博简《吴命》补释——兼论“命”的文体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5,共9页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 上博简《吴命》篇是研究春秋末年吴楚争雄的重要资料。是篇并非外交辞令的汇抄,也不是战斗檄文,而是一篇有残缺的告劳之辞。其中有关州来之争、吴救陈的记载是《国语·吴语》所没有的内容。春秋时期,"命"作为一种文体,所载的内容为诸侯国君的辞语。使臣多以衔君命自重,故而外交辞令称为"命"。"命"应该从属于"列国之语"。"吴命"应该属于原始的"吴语",是《国语·吴语》的史料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命》 “语” 告劳
下载PDF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于蓝 段凯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70-76,共7页
本文参证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献,对清华简《说命》三篇中的部分字句进行新的解释。将《说命上》之“甬(庸)”训为“雇佣劳动”;读“改”为“辠”,指出简文“隹(惟)孜(辠)人曼(得)敚(说)于尃(傅) (岩)”即傅说被辠人找到之义... 本文参证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献,对清华简《说命》三篇中的部分字句进行新的解释。将《说命上》之“甬(庸)”训为“雇佣劳动”;读“改”为“辠”,指出简文“隹(惟)孜(辠)人曼(得)敚(说)于尃(傅) (岩)”即傅说被辠人找到之义。将《说命中》之“隹(惟)乃 (腹),非乃身”读作“惟乃 (腑)非(肺)乃身”,指出该句为名词意动用法,即“以乃身为肺腑”;将“ ”读作“厉”,训为“度”。将《说命下》之“眔”读作“怀”,指出该字与“忧恤”义近;将“ ”读作“祗”,训为“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 校读
下载PDF
南朝宋齐顾命危机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龙 张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
南朝宋齐延续魏晋政治传统,以“顾命”来保障新旧君主的顺利交替。然而,宋齐顾命多以失败告终,造成顾命危机。虽然宋齐诸帝试图通过完善制度、运用权术等方式化解危机,但效果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其失败的原因,既有顾命制度本身的结构性... 南朝宋齐延续魏晋政治传统,以“顾命”来保障新旧君主的顺利交替。然而,宋齐顾命多以失败告终,造成顾命危机。虽然宋齐诸帝试图通过完善制度、运用权术等方式化解危机,但效果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其失败的原因,既有顾命制度本身的结构性矛盾,又有南朝皇权复兴的有限性,王朝权力结构的不稳定。路径依赖与政治格局的限制造成宋齐诸帝无法突破顾命制度的框架。不过,从维系江左政权的角度来看,宋齐顾命又并非完全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宋 南齐 皇权
下载PDF
从公天下到“王命论”——论两汉之际儒生政治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利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反而走向了"王命论",认为天下应为刘氏一家所有。儒生再没有勇气讨论"禅让"等公天下的理念了,此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大变局。"王命论"在后汉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导致后汉学术走向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儒生 政治理念 道德理想主义
下载PDF
孔孟“义命分立”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9,共9页
将人力所不及的"命"与经过艰苦的精神探索和卓绝的人生实践可以挺立起的"义"明确地加以划分,并进而为"知识分子"找寻到努力的方向,是孔孟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因素,而"知识分子"切中要... 将人力所不及的"命"与经过艰苦的精神探索和卓绝的人生实践可以挺立起的"义"明确地加以划分,并进而为"知识分子"找寻到努力的方向,是孔孟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因素,而"知识分子"切中要害的社会批判和挺立自我则是孔孟"义命分立"的核心内容,但"义"与"命"分立的不彻底也是孔孟思想的重要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分立
下载PDF
《封许之命》缀补及相关问题探研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连翔 《出土文献》 2020年第3期13-20,159,154,共10页
清华简整理小组新找到了《封许之命》的第四简,根据简文内容,封许之王可确定为周成王,一些前后文的释读也可加以修正。简文出现"册羞折人"语,可知周王实行分封的程序中,一定会有一份册命文献存在。补足后的简文让我们对"... 清华简整理小组新找到了《封许之命》的第四简,根据简文内容,封许之王可确定为周成王,一些前后文的释读也可加以修正。简文出现"册羞折人"语,可知周王实行分封的程序中,一定会有一份册命文献存在。补足后的简文让我们对"命"体文献的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清华简第八、九辑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在《治邦之道》简15(新编《治政之道》简58)的校补文字中,发现了与《封许之命》篇题特征相似的字迹,这为理解本篇篇题来源,以及推测书手身份等问题,带来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许之命》 缀补 篇名 字迹
下载PDF
如梦似幻 缘来如此——从小说《命若琴弦》到电影《边走边唱》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鑫 《西部学刊》 2016年第23期30-36,共7页
纵观世界电影史,许多电影来自其他文学样式的改编,有些甚至成为电影的经典作品。这其中有原作的基础贡献,也有后续电影导演编剧的功劳,更有小说改编后发优势。从中国当代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电影《边走边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陈... 纵观世界电影史,许多电影来自其他文学样式的改编,有些甚至成为电影的经典作品。这其中有原作的基础贡献,也有后续电影导演编剧的功劳,更有小说改编后发优势。从中国当代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电影《边走边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边走边唱》改编自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作品充满如梦似幻般的隐喻,记述了两代瞎子说书人的命运,老瞎子相信了师傅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看见光明的话,这句话作为老艺人活下去的动力。临终时他又把这句谎言传给了小瞎子徒弟,传给了活下去的勇气。《命若琴弦》以寓言的形式展开叙事,命运具有象征的寓言意义,充满浪漫主义和神秘化的情调和氛围。陈凯歌保留了原著的基本人物和框架,也对原著做了删改和再创作,如增强原文的宗教意识,增加了原著的美学意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命若琴弦》 电影 《边走边唱》
下载PDF
说“命”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淑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 ,“命”、“令”是字形相同 ,音相近、义相通 ,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 :1 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2 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 3 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 ,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 ,人生哲学 ,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 ,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 ,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 ,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 名词意义 动词意义 引申
下载PDF
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生命哲学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刚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揭示了极其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人应始终充满希望,并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勇敢与命运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史铁生从人性心灵的视角讲述盲人与命运进行斗争、努力... 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揭示了极其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人应始终充满希望,并不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勇敢与命运抗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找到生存的根本意义。史铁生从人性心灵的视角讲述盲人与命运进行斗争、努力追求人生价值的励志故事,充分突出了其在创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从生命的悲怆、生命的诗性、生命的希望阐释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命若琴弦》 故事情节 创作手法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