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时空的人生叩问——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比较赏析
1
作者 申丽红 李大勤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9-93,共5页
作为世界文坛的巨擘,罗伯特﹒弗罗斯特和苏轼各以其鲜明的风格,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未选择的路》和《和子由渑池怀旧》虽创作于不同的时空,却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叩问。拟用辜正坤先生从美学角度提出的... 作为世界文坛的巨擘,罗伯特﹒弗罗斯特和苏轼各以其鲜明的风格,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未选择的路》和《和子由渑池怀旧》虽创作于不同的时空,却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叩问。拟用辜正坤先生从美学角度提出的"五象美"理论,对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五象美”
下载PDF
鸿飞那复计东西——说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
作者 王冬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借助"抽象的形象",以议论入诗,表达复杂、独到的人生体验,这是苏轼诗艺术方式的特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把径直的议论与实景回忆前后交融,取譬精警,形象生动,堪称苏轼哲理诗作的代表,而他那种超脱通达、乐观自信的精神... 借助"抽象的形象",以议论入诗,表达复杂、独到的人生体验,这是苏轼诗艺术方式的特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把径直的议论与实景回忆前后交融,取譬精警,形象生动,堪称苏轼哲理诗作的代表,而他那种超脱通达、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哲理
下载PDF
试论伊瑟尔“空白”视角下《和子由渑池怀旧》的内在哲理
3
作者 聂晓爽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6,共3页
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空白理论”,并将其解释为“文本的未定性”。具体到《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其句法在结构秩序和表达脉络上都与严格的律诗有一定差异,但这并没有带来诗意断裂或阅读不适,反而促使读者参与到... 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空白理论”,并将其解释为“文本的未定性”。具体到《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其句法在结构秩序和表达脉络上都与严格的律诗有一定差异,但这并没有带来诗意断裂或阅读不适,反而促使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中。从语词节奏、意象修辞和情感表达层面探寻《和子由渑池怀旧》的哲理内涵,这既是对苏轼丰富诗学思想的预设分析,也是对文本空白阐释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瑟尔“空白”理论 《和子由渑池怀旧》 哲理内涵 苏轼诗学思想
下载PDF
手足情深话兄弟——《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4
作者 黄香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7-9,共3页
伟大的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在苏轼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与其感情最深、彼此唱和作品最多的,就是他的弟弟了。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一日或缺的知己。&qu... 伟大的诗人苏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写给弟弟苏辙的诗。在苏轼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与其感情最深、彼此唱和作品最多的,就是他的弟弟了。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一日或缺的知己。"二苏"既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如果要对他们兄弟二人当中的任何一位进行研究和评价,都必须要拿另一位来作为参照和比较的对象。本文通过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研究,揭示在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中,兄弟二人经历的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复杂多变的情感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苏辙
下载PDF
雪泥鸿爪喻人生——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被引量:2
5
作者 陶文鹏 《文史知识》 CSSCI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字子由)赴汴京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寄宿于老僧奉闲之舍。嘉祜六年十一月,苏轼被任为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苏辙送行到郑州。分手后,苏轼行经渑池,收到苏辙归京后寄来的七律诗《...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字子由)赴汴京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寄宿于老僧奉闲之舍。嘉祜六年十一月,苏轼被任为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苏辙送行到郑州。分手后,苏轼行经渑池,收到苏辙归京后寄来的七律诗《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苏轼写了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回寄,诗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宋诗 人生 品读 精华 宋仁宗 苏辙
原文传递
和子由渑池怀旧
6
作者 苏轼 《党员干部之友》 2008年第9期61-61,共1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诗歌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何须刻意留痕
7
作者 艾广明 《共产党员》 2019年第13期48-48,共1页
近年来“过度留痕”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值得深入研讨。痕迹是做事留下的印记、记录,“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世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存记于天地之间,留痕是免不了的。然而浩如烟海的“留痕”并不能都存储起来供日后查阅。人们做事都有特定的... 近年来“过度留痕”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值得深入研讨。痕迹是做事留下的印记、记录,“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世间发生的事情,都会存记于天地之间,留痕是免不了的。然而浩如烟海的“留痕”并不能都存储起来供日后查阅。人们做事都有特定的目标,一路走过,留下痕迹,过后查看虽有意义,但远不能和现实用途相比。苏轼诗《和子由渑池怀旧》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做事 痕迹
下载PDF
与苏轼有关的成语
8
作者 王志利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1年第11期22-22,共1页
雪泥鸿爪 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世匆匆,转瞬即逝,正如李白曾说过的,“人生者,百代之过客”,能够留下的或者就如同雪泥上的鸿... 雪泥鸿爪 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世匆匆,转瞬即逝,正如李白曾说过的,“人生者,百代之过客”,能够留下的或者就如同雪泥上的鸿爪吧!后用“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成语 人生 李白
下载PDF
苏轼与成语(一)
9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第12期41-41,共1页
北宋嘉祜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其中有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人把这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 北宋嘉祜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其中有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人把这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成语 苏辙
原文传递
阅读是一生的志业
10
作者 彭程 《海内与海外》 2017年第6期34-35,共2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瓜,鸿飞那复计东西。”苏东坡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七言律诗的前半段,广为传诵。雪泥鸿爪的譬喻,道出了人生的飘忽、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阅读 七言律诗 苏东坡 人生
原文传递
说“雪泥鸿爪”
11
作者 张佳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1年第6期43-43,共1页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关键词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