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 优化策略,提高“文包诗”课型教学的有效性——《咏华山》教学设计及点评
1
作者 张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6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咏华山》 优化策略 课型 阅读教学 学会阅读 总评 课文 学生
下载PDF
让“文包诗”教学实现华丽的转身——听《咏华山》一课感想
2
作者 陈国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2年第6期64-64,共1页
“文包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是苏教版教材的创新和特色。特别是低年段的“文包诗”,是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角度考虑的,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直接地理解诗句所耍表达的意... “文包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是苏教版教材的创新和特色。特别是低年段的“文包诗”,是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角度考虑的,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直接地理解诗句所耍表达的意思,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受到美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华山》 诗句 转身 华丽 教学 语文教材 小学生 理解能力
下载PDF
此日中流自在行——《咏华山》教学片断及评析
3
作者 王克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9年第8期41-41,共1页
【片断一】 师:暑假里,老师想去华山游玩,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华山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老师介绍一下? 生:华山在陕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关键词 《咏华山》 教学片断 自在 中流 陕西省 老师
下载PDF
《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谈
4
作者 沈荣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第6期15-16,共2页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是该教材独创的一种文体——“文包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要求,这一课担负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朗读背诵、识字写字、学词学句、习惯培养等几个方面.落实到第一课时.其教...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是该教材独创的一种文体——“文包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要求,这一课担负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朗读背诵、识字写字、学词学句、习惯培养等几个方面.落实到第一课时.其教学目标具体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时教学设计 《咏华山》 《语文课程标准》 一年级下册 朗读背诵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习惯培养
下载PDF
诵读 入境 感悟 积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5
作者 郑国梁 陈玮 《福建教育》 2004年第02A期25-26,共2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禾木旁”,理解本课新词。3.进行“——多么——!”句式的训练。4.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禾木旁”,理解本课新词。3.进行“——多么——!”句式的训练。4.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咏华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小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作者 胡志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第6期39-40,共2页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生齐读课题)"咏华山"。
关键词 《咏华山》 教学设计 课时 创设情景 复习导入 继续学习
原文传递
诵读 入境 感悟 积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思路
7
作者 郑国梁 陈玮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语文设计理念》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教学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 《语文设计理念》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教学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设计理念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咏华山》 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
原文传递
华山究竟有多高
8
作者 黄西蕾 施雁飞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1年第6期27-27,共1页
学期末,我们学了《咏华山》一课,我觉得华山好高阿!那究竟有多高呢?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2154.9米高。这个高度我没法想象,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她知道我们都爬过狼山,就告诉我们狼山高109米,109+109+……+109,大约20个... 学期末,我们学了《咏华山》一课,我觉得华山好高阿!那究竟有多高呢?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2154.9米高。这个高度我没法想象,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她知道我们都爬过狼山,就告诉我们狼山高109米,109+109+……+109,大约20个狼山叠起来才和华山一样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华山》 期末 老师
下载PDF
让灵动的语句自然流淌于笔尖——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基本策略
9
作者 褚晓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第3期30-30,共1页
北宋时期聪慧过人的寇准,七岁时写下的《咏华山》流传至今。这首诗表达的内容,是我们每个人登上山顶时,都能亲身感受到的,甚至想亲口告诉大家的。当学生们朗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时,心中常常羡慕地发问:为什么寇准能写出经久不... 北宋时期聪慧过人的寇准,七岁时写下的《咏华山》流传至今。这首诗表达的内容,是我们每个人登上山顶时,都能亲身感受到的,甚至想亲口告诉大家的。当学生们朗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时,心中常常羡慕地发问:为什么寇准能写出经久不衰的古诗?可偏偏我就写不这么美的文字呢?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平时语言滋养的程度不够,对词句的理解深度不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力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话能力 学生 自然 语句 语言表达 《咏华山》 北宋时期 五言绝句
下载PDF
在探究中品味语言文字
10
作者 吴志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1年第5期19-20,共2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咏华山》第二自然段。“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咏华山》 品味 第二自然段 教学内容 苏教版 教材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烨萍 《成才之路》 2014年第8期49-49,共1页
古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精炼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形象。〈br〉 一、讲述故事,展开想象〈br〉 讲故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对学生想象力的... 古诗文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精炼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形象。〈br〉 一、讲述故事,展开想象〈br〉 讲故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方法。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撼,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提高十分有效。例如,教学《咏华山》,当教师把文中的故事娓娓道来时,学生通过聆听故事,头脑中一直积累的与故事有关的表象,会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教师讲到“他们沿着山路艰难的爬上山顶”时,启发想象:“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寇准,站在山顶上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讲到:诗的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或是谈到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内容:“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学生想象出了古诗表现的意境,不仅锻炼了想象力,还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接着讲故事,同学们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的情不自禁地说:“啊,华山太高了!真美呀!”“我真想在华山上唱一首歌!”……这样逐步地引导学生想象,不仅使学生想象出了诗歌表现的意境,丰富了想象能力,对小寇准所咏诗中的情感也感受得更真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培养 古诗教学 小学低年级 学生想象力 《咏华山》 创设教学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形式
下载PDF
两类孩子的现在与未来——因材施教之于早期教育
12
作者 靳珑珑 《小学科学》 2012年第2期38-38,共1页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从小孩子的某些情况,可以推断孩子的将来。宋朝的寇准,从小十分聪明,爱看书,七岁时写了一首《咏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举头红Et近,回首白云低”。当时有人十分惊讶,...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从小孩子的某些情况,可以推断孩子的将来。宋朝的寇准,从小十分聪明,爱看书,七岁时写了一首《咏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于齐,举头红Et近,回首白云低”。当时有人十分惊讶,说这孩子有宰相之才。后来寇准果然在三十多岁做了宰相。古今中外,都不乏这样的例子。这说明一个人小时候的智力高低、受教育情况、及当时的表现等都对将来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早期教育 因材施教 《咏华山》 受教育情况 寇准 宰相 高低
下载PDF
我的“情不自禁”
13
作者 张丽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9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咏华山》 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片断
下载PDF
美哉,华山!
14
作者 张文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今天写什么习作素材版)》 2013年第12期16-18,共3页
【生活体验区】 自从读了《咏华山》之后,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便成了我无比向往的地方。“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会是怎样壮观的景象呀?假期里我终于如愿来到了华山,领略了她的无限风光。
关键词 《咏华山》 生活体验 向往
原文传递
只有天在上
15
作者 柴选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相传,宋相寇准幼年三步成诗《咏华山》,开头两句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形象地道出了华山五岳独高的地貌。当城市里的高楼鳞次栉比时,高度便成为比较和炒作的独特指标。如何用影像表现城市建筑的高耸入云更值得探讨。
关键词 《咏华山》 城市建筑 开头
原文传递
寇准:出将入相 正气凛然
16
作者 啸马 《海峡通讯》 2017年第1期60-61,共2页
寇准(961-1023年),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少年英发,青云直上,由州县官吏,升至朝廷大员,出将入相,一任枢密使(国防部长),两度当宰相,成为一代名臣。寇准幼年志高孤傲,7岁时写了一首《咏华山》:“只有天... 寇准(961-1023年),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少年英发,青云直上,由州县官吏,升至朝廷大员,出将入相,一任枢密使(国防部长),两度当宰相,成为一代名臣。寇准幼年志高孤傲,7岁时写了一首《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尽,回首白云低。”表明心比天高,无人可与比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准 正气 《咏华山》 国防部长 枢密使 进士 官吏 宰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