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曲作家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接受——从马致远《汉宫秋》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比较谈起
1
作者 刘晓凤 刘晓玲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第3期44-52,共9页
"昭君出塞",原只是汉元帝为笼络内附的南匈奴,将宫女嫁给单于为阏氏,在史书中的记载简洁,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出现了很多以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典型代... "昭君出塞",原只是汉元帝为笼络内附的南匈奴,将宫女嫁给单于为阏氏,在史书中的记载简洁,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出现了很多以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和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典型代表。比较两者,可以看出马致远对杜甫有吸收借鉴,更有消解。进而引申出元曲作家对杜甫的理解接受情况:引用杜诗,重杜诗艺术,有意消解重塑杜甫形象。这与元代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汉宫秋》 理解接受 消解重塑
下载PDF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作地系年考辨
2
作者 赵睿才 刘冰莉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名篇,可是其作时作地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传统以为,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767)的夔州,至今仍为多数学者袭用。这样一来,除其四、其五分咏先主祠、武侯庙没有问题,其余三首都是预想之词,理解起来总有些&qu...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的名篇,可是其作时作地问题至今尚存争议。传统以为,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或二年(767)的夔州,至今仍为多数学者袭用。这样一来,除其四、其五分咏先主祠、武侯庙没有问题,其余三首都是预想之词,理解起来总有些"隔"。其症结是:杜甫身在夔州,庾信宅、宋玉宅、昭君村等,何得而咏之?传统的惯例是先游历,后歌咏之——从游历角度看,组诗是纪行诗(从根本说是咏怀诗)。因而,可以断定组诗非作于一时一地,时间跨度大概是永泰二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春末,地点是从夔州经归州到江陵,最终定稿于江陵;如果非得将组诗定于一时之手笔的话,那应是大历三年(768)。这对诠释杜甫本次悲壮行旅意义非常:纠考历史积累之讹误,还杜诗之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咏怀古迹首》 编年 行迹 考辨
下载PDF
咏史诗中的自我意识——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为例
3
作者 孙秀丽 《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 2011年第20期179-180,共2页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是咏史诗中的名篇,该诗是对一个具有强烈的个人反抗性的青年女子的热烈歌颂,对她的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也是对造成这种摧残个人的恶劣环境的悲愤抗议,表达了杜甫很...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是咏史诗中的名篇,该诗是对一个具有强烈的个人反抗性的青年女子的热烈歌颂,对她的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也是对造成这种摧残个人的恶劣环境的悲愤抗议,表达了杜甫很强的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自我意识 《咏怀古迹之三》
下载PDF
试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用韵与情感之关系
4
作者 陈莉 《汉字文化》 202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作为杜甫七律组诗的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彰显了杜甫在律诗创作上的特点和成就,即通过精妙的诗律技巧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效果。不同级别的韵部对于情感表达程度的效用不同,杜甫多采用“洪亮级”韵部以表现慷慨悲凉的主题,间杂以“柔... 作为杜甫七律组诗的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彰显了杜甫在律诗创作上的特点和成就,即通过精妙的诗律技巧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效果。不同级别的韵部对于情感表达程度的效用不同,杜甫多采用“洪亮级”韵部以表现慷慨悲凉的主题,间杂以“柔和级”和“细微级”韵部,使诗情在韵部的调整与转换中更加鲜明而又复杂化,更好地辅助了诗歌情感的抒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古迹 用韵 情感
原文传递
众说纷纭话“省识”
5
作者 史复明 《语文知识》 2004年第5期27-27,共1页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此诗以寥寥数语包举人物生平.诗意苍凉激越,在众多歌咏王昭君的作品中被推为绝唱。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最受后人推崇.然而人们对此联中“省识”两字的...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此诗以寥寥数语包举人物生平.诗意苍凉激越,在众多歌咏王昭君的作品中被推为绝唱。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最受后人推崇.然而人们对此联中“省识”两字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古迹·其三 “省识” 杜甫 诗歌 高中 语文 释义
下载PDF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两处矛盾
6
作者 刘玉真 《语文知识》 2006年第11期36-36,共1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有两处矛盾,现指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第五册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咏怀古迹》(其三)的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下联结尾为“月夜魂”。而在第六册第五课《语...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中有两处矛盾,现指出以就教于方家。 一、第五册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咏怀古迹》(其三)的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下联结尾为“月夜魂”。而在第六册第五课《语言与文学》的第四部分“语法与文学”中.王力先生说:“诗人们还把名词分成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动物、植物、形体等。同一小类相对.叫工对……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为什么不说成‘……月夜魂’了。”这里说得很明确:“夜月魂”不能说成“月夜魂”,因为前者能和上句构成对仗。“春”和“夜”是表示时间的名词.“风”和“月”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夜月”对“春风”非常恰当,而“月夜”则不行。第五册把“夜月”颠倒为“月夜”,很令人费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人教版 矛盾 高中 《杜甫律诗首》 《语言与文学》 《咏怀古迹 教学过程
下载PDF
从杜甫、王安石咏昭君诗看唐宋诗之异
7
作者 张淑君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0期1-3,共3页
唐宋时期咏王昭君的诗歌数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和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最著名,杜诗即事抒情,咏昭君来写身世家国之感,以情胜;王诗是借事明理,是古之托物言志的诗法,思致深刻,见解独到,以理胜。杜诗以炼句、语言精美见长;王安... 唐宋时期咏王昭君的诗歌数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和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最著名,杜诗即事抒情,咏昭君来写身世家国之感,以情胜;王诗是借事明理,是古之托物言志的诗法,思致深刻,见解独到,以理胜。杜诗以炼句、语言精美见长;王安石则不然,他工于炼意。杜甫、王安石昭君诗的比较体现出唐诗重丰神情韵,宋诗多筋骨思理的时代特征和风格分野。杜甫与王安石的昭君诗虽体裁、诗风、笔法、旨意不同,但对二诗人的评价不可强生区分,而应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王安石 《咏怀古迹》(其三) 《明妃曲二首》 诗分唐宋
下载PDF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陶道恕 《杜甫研究学刊》 1996年第1期3-7,共5页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陶道恕“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陆游《澹斋居士诗序》)“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谢棒《四溟诗话》卷二)“作诗有性情,必有面... 少陵一生的自我艺术写照──杜甫《壮游》试论陶道恕“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陆游《澹斋居士诗序》)“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谢棒《四溟诗话》卷二)“作诗有性情,必有面目”。“诗而日作,须有我之神明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征》 杜甫夔州诗 《咏怀 《秋兴八首》 少陵 言古诗 咏怀古迹 艺术风格 个人生活 《悲愤诗》
下载PDF
“省识”非“略识”
9
作者 李怡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9期27-27,共1页
<正> 《杜甫律诗五首·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课后注释为“(画图省(xi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看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省识”这个词语,在这个注释中竟... <正> 《杜甫律诗五首·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课后注释为“(画图省(xi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看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省识”这个词语,在这个注释中竟然作出了两个前后矛盾的解释:一为“略识”(“约略地看到”),一为“不识”。究竟哪种解释为对呢?这个注释把读者搞糊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识” “略识” 《杜甫律诗·咏怀古迹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课本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