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中心课堂的两个标志——以《咏雪》教学为例
1
作者 王佑军 《湖北教育》 2024年第11期15-16,共2页
学习中心课堂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学生有学习内驱力,有专心、专注、投入的学习行为;二是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自觉调控学习状态。笔者结合《咏雪》教学案例,... 学习中心课堂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学生有学习内驱力,有专心、专注、投入的学习行为;二是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自觉调控学习状态。笔者结合《咏雪》教学案例,谈谈学习中心课堂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内驱力 学生学习活动 学习中心课堂 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 学习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 《咏雪》
下载PDF
文本背后的口头记忆——《咏雪》新解
2
作者 卢永和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22期61-63,共3页
立足《世说新语》文本定型之前经历了口头传播这一创作背景分析指出,口头传播与口头记忆的内在规律对于《咏雪》“简短”的文体形制有极大的影响,年龄、出身、人格及文学天赋等诸多元素共同促成谢道韫以柳絮喻雪这一事件在晋代乃至更长... 立足《世说新语》文本定型之前经历了口头传播这一创作背景分析指出,口头传播与口头记忆的内在规律对于《咏雪》“简短”的文体形制有极大的影响,年龄、出身、人格及文学天赋等诸多元素共同促成谢道韫以柳絮喻雪这一事件在晋代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记忆,谢道韫被形塑为古代才女的符号除《世说新语》的首录之功还离不开诸多文化名人与经典文本等“互文性”文字记忆的加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记忆 文本细读 口头传播 《咏雪》 《世说新语》
下载PDF
无雪之域体悟《咏雪》——兼论体验式教学的完整过程
3
作者 周畅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2期64-65,共2页
体验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补充或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而是一个“体认——体会——体悟”的过程。以教学《咏雪》为例,从“用至美雪景体认所咏之‘雪’”“从‘柳絮因风起’体会雪姿神韵”“由‘咏絮之才’体悟雅士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体验... 体验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补充或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而是一个“体认——体会——体悟”的过程。以教学《咏雪》为例,从“用至美雪景体认所咏之‘雪’”“从‘柳絮因风起’体会雪姿神韵”“由‘咏絮之才’体悟雅士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体验式教学应有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咏雪》 文言文阅读 审美情趣
下载PDF
言语情境:文本分析的重要途径——以《咏雪》为例谈文本分析与教学内容的开发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鸿菲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确定“教什么”进而思考“如何来教”,是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特性,决定了教师真正进入文本是有效备课的前提。以《咏雪》为例,以“言语情境”为切入点,研讨文本分析的有效途径,更好地进行“教... 确定“教什么”进而思考“如何来教”,是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特性,决定了教师真正进入文本是有效备课的前提。以《咏雪》为例,以“言语情境”为切入点,研讨文本分析的有效途径,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情境 联想比较 教学内容 《咏雪》
下载PDF
《咏雪》教学设计
5
作者 师延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57,共3页
李海林老师认为。一篇文章有着“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前者指一篇文章“写什么”,后者指“为什么这么写”。《咏雪》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
关键词 《咏雪》 教学设计 双重价值 教学价值 言简意赅 文章 老师 下雪
下载PDF
《咏雪》三探
6
作者 刘真福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2期80-80,76,共2页
关键词 《咏雪》 《世说新语》 东汉末年 笔记小说 语言精炼 故事 揣摩
下载PDF
《咏雪》细读三则 被引量:2
7
作者 尤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41,共3页
《咏雪》是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篇幅较短的一则,作为初一课文,本文文字难度并不大,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是谢朗和谢道韫对纷纷白雪的两个比喻,以及谢安对这两个比喻含蓄的评价。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典故,《咏雪》既是含而不露的... 《咏雪》是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篇幅较短的一则,作为初一课文,本文文字难度并不大,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是谢朗和谢道韫对纷纷白雪的两个比喻,以及谢安对这两个比喻含蓄的评价。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典故,《咏雪》既是含而不露的文论,更潜藏着已经渗入我们文化基因中的审美趣味,如果能解读到位,教学得当,对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价值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雪》 细读 中国文学史 审美趣味 文化基因 语文素养 文化素养 文言文
下载PDF
《咏雪》中两个比喻的高下之别
8
作者 谢智慧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0,共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的课后“练习三”题目如下: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关键词 《咏雪》 比喻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 世说新语 七年级 比拟 练习
下载PDF
“撒盐”与“柳絮”:文学需要怎样的一场雪——兼谈《咏雪》深度赏析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海锋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8年第10期66-67,共2页
《咏雪》中"撒盐""柳絮"之喻包含独特的文学之妙,在更深处还展示出了文学创作的生产机制。以此为生发基点,语文教学可以展示出更广阔的空间。作品赏析中,透析其内部文学效果的生成机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 《咏雪》中"撒盐""柳絮"之喻包含独特的文学之妙,在更深处还展示出了文学创作的生产机制。以此为生发基点,语文教学可以展示出更广阔的空间。作品赏析中,透析其内部文学效果的生成机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之美;写作中,对艺术原理的理解能让学生从总的文学规律出发,写出更富文学味道、人文情怀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语文教学 读写之用《咏雪》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的《咏雪》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家卓 《教育科学论坛》 2013年第9期47-48,共2页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轶事。寥寥71字,却鲜活地绘出了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个人物,展示了魏晋名士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有了“柳絮才高、...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轶事。寥寥71字,却鲜活地绘出了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个人物,展示了魏晋名士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的典故。教学本文时,笔者有意识探索了文学意味与文化意蕴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结合,上出短文的丰韵,读出士人的情调,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书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咏雪》 文化视角 生活情景 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 语文教学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咏雪》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凡保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7期27-27,共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录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以前教学本文,在讲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后,着重对比分析“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种比拟哪个更好,除此之外,便无深究。再教本文,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层解读,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录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以前教学本文,在讲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后,着重对比分析“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种比拟哪个更好,除此之外,便无深究。再教本文,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层解读,发现文中竟然蕴含着一些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 《咏雪》 《世说新语》 语文教材 文言词语 对比分析 七年级 人教版
下载PDF
“咏絮”真的优于“撒盐”吗?——从《世说新语》的生态审美视角解读《咏雪》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欣鑫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42期64-65,共2页
《咏雪》中“柳絮”与“撒盐”之争向来是课堂教学和思考探究的重点,且公认的说法是雅致的“柳絮”之喻比近乎俚语的“撒盐”之语更加高妙。然而,在《世说新语》整本书的审美生态中,在魏晋风度的时代背景下,彰显个性觉醒与多元审美的“... 《咏雪》中“柳絮”与“撒盐”之争向来是课堂教学和思考探究的重点,且公认的说法是雅致的“柳絮”之喻比近乎俚语的“撒盐”之语更加高妙。然而,在《世说新语》整本书的审美生态中,在魏晋风度的时代背景下,彰显个性觉醒与多元审美的“柳絮”与“撒盐”并无优劣高下,都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学自觉时代的凝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审美 《咏雪》 个性觉醒 多元审美
下载PDF
语文核心素养立意观下的课堂情境设计策略探寻——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咏雪》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林华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6期44-45,共2页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时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存在问题价值不大、语言品味不足、学习实践不够三种偏差。语文核心素养立意观下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策略是:在...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时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存在问题价值不大、语言品味不足、学习实践不够三种偏差。语文核心素养立意观下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策略是:在学科范畴确立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驱动性问题,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实践;归纳、概括、总结学习结果,解决问题;迁移知识和能力,为新的学习积累学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情境设计 语言运用 《咏雪》
下载PDF
打开通向《世说新语》的一道门——《咏雪》教学设计谈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浩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年第12期78-80,共3页
《咏雪》的教学设计,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特殊写法和文言句式,同时也关涉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内隐的文化与审美,让学生借助《咏雪》打开通向《世说新语》的一道门。具体的活动设计为:积累文言知识、分析文篇章法、鉴赏... 《咏雪》的教学设计,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特殊写法和文言句式,同时也关涉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内隐的文化与审美,让学生借助《咏雪》打开通向《世说新语》的一道门。具体的活动设计为:积累文言知识、分析文篇章法、鉴赏表现手法、了解名士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雪》 文言知识 名士文化 《世说新语》
下载PDF
同咏雪景 共抒心曲——韩愈《春雪》和吴均《咏雪》赏读
15
作者 郭俊臣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10期27-28,共2页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美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们以真挚的情感,融情于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下面的两首咏雪诗,就是诗人情感的真情流露。
关键词 《咏雪》 《春雪》 雪景 赏读 吴均 韩愈 自然现象 大自然
下载PDF
别开生面教《咏雪》——创新阅读教学例谈
16
作者 黄利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1期16-17,共2页
《咏雪》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一书主要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咏雪》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一书主要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全文仅7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基于上述特点我做了三点思考:一是如何短文“厚”教,二是如何短文“趣”教,三是如何短文“新”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雪》 阅读教学 《世说新语》 七年级 士大夫 短文 “趣” “新”
下载PDF
《咏雪》导学创意
17
作者 赵晓文 刘莉萍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0年第4期32-33,共2页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雪》 《世说新语》 文言文学习 创意 导学 教学目的 “言语” 经典文化
下载PDF
谈《咏雪》与新课程教学
18
作者 康学海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2期89-90,共2页
《世说新语·言语》篇第七十一则记述了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谢安在一大雪天与儿女谈论诗文的故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选编时题为《咏雪》,其原文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关键词 《咏雪》 新课程教学 世说新语 语文教材 七年级 人教版 儿女
下载PDF
《咏雪》教学知识(PCK)的择定与建构
19
作者 张瑞芬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9年第10期37-44,共8页
《咏雪》被编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该文非常短小,且语意简白,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同单元课文俱是散文,导致《咏雪》的教学与文言文和散文的教学均有联系,因此也均有隔阂。与此同时,它所选自的《世说新语》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 《咏雪》被编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该文非常短小,且语意简白,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同单元课文俱是散文,导致《咏雪》的教学与文言文和散文的教学均有联系,因此也均有隔阂。与此同时,它所选自的《世说新语》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知识 《咏雪》 PCK 《世说新语》 中国文学史 统编教材 单元课文 七年级
下载PDF
以《咏雪》为例摭谈文言文的审美教学
20
作者 康日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4年第6期77-78,共2页
本文结合笔者《咏雪》的课堂教学,简要分析初中文言文的审美教学.一、情感共鸣的鉴赏。提升审美的品味何谓文学的鉴赏?重庆炳在《文学概论》一书中说:“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 本文结合笔者《咏雪》的课堂教学,简要分析初中文言文的审美教学.一、情感共鸣的鉴赏。提升审美的品味何谓文学的鉴赏?重庆炳在《文学概论》一书中说:“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活跃而形成的认识、体味和玩赏的审美活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鉴赏不是孤立的环节,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引导、点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学 《咏雪》 文言文 文学鉴赏 《文学概论》 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