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沃尔夫林风格学理论的特点及问题研究——以《哀悼基督》主题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一弛 樊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2-95,共4页
风格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关注于作品的形式、手法和风格等问题的阐释。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提出了"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 风格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关注于作品的形式、手法和风格等问题的阐释。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提出了"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性与同一性"和"清晰性与模糊性"这五对风格范畴,概括了文艺复兴风格向巴洛克艺术的转化。本文通过《哀悼基督》这一主题,运用五对范畴试图总结其形式分析的特点,并探讨风格学方法在不同阶段的适用性、合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学 沃尔夫林 《哀悼基督》
下载PDF
敦煌158窟《举哀图》与乔托作品《哀悼基督》的比较
2
作者 张文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开凿于中唐晚期,是雕塑和壁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壁画《举哀图》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佛涅槃后不同的反应和理解,与之主题一致的则是乔托创作的壁画《哀悼基督》。文章对两幅作品所表现...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开凿于中唐晚期,是雕塑和壁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壁画《举哀图》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佛涅槃后不同的反应和理解,与之主题一致的则是乔托创作的壁画《哀悼基督》。文章对两幅作品所表现的同一主题,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创造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宗教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158窟 《举哀图》 乔托 《哀悼基督》
下载PDF
深于《哀悼基督》的悲哀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松 《中华手工》 2005年第4期5-5,共1页
站在梵蒂冈教堂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的雕塑前,一种深层次的悲哀飞越东西方时空……
关键词 《哀悼基督》 雕像 米开朗基罗 雕塑
下载PDF
消失的光环——从《哀悼基督》探析卡拉瓦乔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4
作者 李文鹏 《荣宝斋》 2020年第3期252-259,共8页
一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教廷统治黑暗,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了意大利境内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再度勃兴。政治上,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宗教改革成为必然;科学上.
关键词 卡拉瓦乔 宗教改革 经济危机 《哀悼基督》 人文精神 民主思想 新旧交替 时代背景
原文传递
由《哀悼基督》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古典风格演变——以乔托《哀悼基督》为例
5
作者 罗小雪 《美术文献》 2018年第1期40-41,共2页
《哀悼基督》题材是贯穿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重要宗教题材,今试以沃尔夫林形式风格学的五对概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风格图式。尽管沃尔夫林说在各个时期艺术品无所谓进步与退步,价值上无高低之分,但在追求相同目标的条件下,在技法... 《哀悼基督》题材是贯穿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重要宗教题材,今试以沃尔夫林形式风格学的五对概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风格图式。尽管沃尔夫林说在各个时期艺术品无所谓进步与退步,价值上无高低之分,但在追求相同目标的条件下,在技法上的进步和空间观念上的突破仍是值得关注的。文艺复兴期间与文艺复兴之前的画相比,在沃尔夫林提出五对概念下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悼基督》 形式风格 构图组成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西方古典主义传统绘画的艺术研究
6
作者 薄岚 《艺术评鉴》 2023年第9期33-36,共4页
风格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沃尔夫林提出了“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性与同一性”和“清晰性与模糊性”五对风格范畴。本文主要以主题绘画——《哀悼基督》为切入点,运用五对范畴... 风格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沃尔夫林提出了“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性与同一性”和“清晰性与模糊性”五对风格范畴。本文主要以主题绘画——《哀悼基督》为切入点,运用五对范畴分析比较这一主题作品形式,探究同一主题创作作品受时代精神影响所产生的形式风格变化,从而解读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林 风格学理论 《哀悼基督》
下载PDF
500年后重识拉斐尔
7
作者 赵畅 《人民周刊》 2020年第10期86-87,共2页
文艺复兴有三杰,说起达·芬奇,你也许会想起他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谈到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哀悼基督》也大名鼎鼎。提到拉斐尔,人们可能只能想到《西斯廷圣母》柔和的笑容。其实他不仅仅爱画圣母,也画过大... 文艺复兴有三杰,说起达·芬奇,你也许会想起他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谈到米开朗基罗,他的雕塑《哀悼基督》也大名鼎鼎。提到拉斐尔,人们可能只能想到《西斯廷圣母》柔和的笑容。其实他不仅仅爱画圣母,也画过大气开阔的《雅典学院》。如今,人们可以在意大利梵蒂冈宫签字厅见到这幅画。"海绵"学生拉斐尔全名拉斐尔·桑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斐尔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蒙娜丽莎》 《哀悼基督》 雅典学院 文艺复兴 《西斯廷圣母》
下载PDF
疯狂的石头
8
作者 蒋子娟 陈娟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16年第4期15-18,共4页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让我们一起走近石文化,感知石头艺术,体验石头美感,发现石之魅力。让孩子们跟着石头一起疯狂吧!石头让石头主大量们疯狂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让我们一起走近石文化,感知石头艺术,体验石头美感,发现石之魅力。让孩子们跟着石头一起疯狂吧!石头让石头主大量们疯狂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刻家。他的石雕作品《哀悼基督》,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 疯狂 文艺复兴时期 《哀悼基督》 石文化 意大利 雕刻家 作品
下载PDF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基督教伦理意蕴
9
作者 张明学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8,共3页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等等。基督教伦理强调的是一种爱的... 在许多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如《创造亚当》、《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基督降生》、《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哀悼基督》、《基督复活》、《耶稣赦免罪妇》等等。基督教伦理强调的是一种爱的伦理,这种爱首先是上帝对人类的爱,其次是信徒对上帝的爱,然后是信徒之间以“爱邻舍”和“爱人如己”作为对上帝爱的具体实践。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为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伦理 伦理意蕴 古典绘画 西方 《最后的晚餐》 《哀悼基督》 绘画作品 伦理思想
原文传递
基督的人称位格变化——从中世纪到乔托,绘画中基督受难情节的叙事学分析
10
作者 李元清 《华夏星火》 2002年第7期107-108,111,共3页
对绘画中基督受难情节的叙事学分析,为我自己提供了一个契机,即人神关系在绘画中的可视性可以通过叙事分析法确认出来,而这种确认对绘画中浸透的神学语义上的关联显得重要而富有成效。我们曾一度得到这一个印象:人本主义的内在危机在今... 对绘画中基督受难情节的叙事学分析,为我自己提供了一个契机,即人神关系在绘画中的可视性可以通过叙事分析法确认出来,而这种确认对绘画中浸透的神学语义上的关联显得重要而富有成效。我们曾一度得到这一个印象:人本主义的内在危机在今天变得日益严重,而对这一问题的承担和反思在绘画中尤其需要清理,追朔起来,最佳的切入点是人本主义萌芽的中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 人称位格 中世纪 绘画 基督受难情节 叙事学分析 《哀悼基督》
原文传递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绘画中的修辞学
11
作者 关晓辉 《荣宝斋》 2012年第8期280-291,共12页
在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一四六○年所作的《哀悼基督》下方有一块小铜匾,刻着"每一次这浮肿的眼睛发出呻吟,那可能是贝利尼的作品在哭泣"(Every time these swollen eyes produce groans/it could be the work of Giovanni Bel... 在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一四六○年所作的《哀悼基督》下方有一块小铜匾,刻着"每一次这浮肿的眼睛发出呻吟,那可能是贝利尼的作品在哭泣"(Every time these swollen eyes produce groans/it could be the work of Giovanni Bellini weeps)这一行文字极其简洁,却有着复杂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世纪 修辞学 绘画 欧洲 《哀悼基督》 COULD TIME WORK
原文传递
新世纪的曙光——乔托绘画艺术赏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卫平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2-93,共2页
乔托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的杰出画家,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他的绘画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为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中世纪抽象的神的形象表现为世俗的人,将自然科学取得... 乔托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的杰出画家,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他的绘画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为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中世纪抽象的神的形象表现为世俗的人,将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运用于绘画领域,发展了透视画法、明暗画法和解剖学,使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作品主要是《圣经》题材的壁画,初步显示了画家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哀悼基督》《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托《哀悼基督》 《犹大之吻》 《逃亡埃及》
原文传递
米开朗琪罗艺术作品历史巡礼与赏析——以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雕刻作品赏析为例
13
作者 王煜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9-240,共2页
米开朗琪罗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家,而且还是著名的诗人和绘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雕塑作品是他的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米开朗琪罗早期的《哀悼基督》、创作成熟期的《大卫》以及晚... 米开朗琪罗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家,而且还是著名的诗人和绘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雕塑作品是他的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米开朗琪罗早期的《哀悼基督》、创作成熟期的《大卫》以及晚期创作的《摩西》这三件著名的作品为例进行赏析,循序渐进地感受米开朗琪罗的创作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赏析 创作技艺 艺术作品 开朗 雕刻 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 《哀悼基督》
原文传递
当颜色驾驭形态和立体感——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艺术
14
作者 刘松坤 《艺术当代》 2013年第8期28-33,共6页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关于艺术中的灵性》是这样描写的:“颜色是琴键,眼睛是木槌。灵魂就是一部拥有许多钢弦的钢琴。艺术家是一只手,通过按下不同的琴键来带动人们的灵魂起伏。”对于绝大部分的画家,颜色在作品中是不...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关于艺术中的灵性》是这样描写的:“颜色是琴键,眼睛是木槌。灵魂就是一部拥有许多钢弦的钢琴。艺术家是一只手,通过按下不同的琴键来带动人们的灵魂起伏。”对于绝大部分的画家,颜色在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琴键的钢琴亦不能成曲。但是,相对绘画,颜色在雕塑艺术中的角色似乎没有那么重要。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和《大卫》均是石头的原色,而罗丹的《沉思者》和贾科梅蒂(Giacometti)那许多许多的不同形态的纤瘦长腿人像都一律是铜色。一直以来,形态和立体感才是雕塑中的灵魂。卡普尔可不同,由一开始,颜色在他的雕塑艺术中便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早期作品《1000个名字》(1979—1980)是数件放在地上的几何形状物体,看上去就像美洲玛雅文明所遗留下的一座古老圣城,卡普尔在这些“建筑模型”还洒上不同颜色的粉末,红、黄、蓝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立体感 颜色 普尔 形态 驾驭 《哀悼基督》 早期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