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哀痛与民族悲悼——《哀歌》与《哀郢》的跨文化阅读
1
作者 钟志清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9期78-85,共8页
《哀歌》和《哀郢》在古希伯来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中均属具有经典意义的名篇。《哀歌》乃希伯来经典《圣经》中篇幅最短的作品之一,写于公元前586年古犹大王国都城耶路撒冷遭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圣殿被毁、巴比伦之囚事件... 《哀歌》和《哀郢》在古希伯来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中均属具有经典意义的名篇。《哀歌》乃希伯来经典《圣经》中篇幅最短的作品之一,写于公元前586年古犹大王国都城耶路撒冷遭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圣殿被毁、巴比伦之囚事件发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哀郢》 跨文化 希伯来文学 阅读 民族 个体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哀歌》之音韵与歌韵
2
作者 杨云惠 《艺术探索》 2011年第2期84-85,共2页
法国艺术歌曲的真正开端,应该说始于柏辽兹。1841年柏辽兹用戈蒂耶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夏夜》(Lesnuits d’é té)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哀歌》是其中一首,其音韵与歌韵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把音乐与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 法国艺术歌曲的真正开端,应该说始于柏辽兹。1841年柏辽兹用戈蒂耶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夏夜》(Lesnuits d’é té)是他最重要的创作,《哀歌》是其中一首,其音韵与歌韵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把音乐与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诗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诗歌脚韵与音乐旋律的融合;诗歌意境与音乐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辽兹 《哀歌》 音韵 歌韵
下载PDF
《哀歌》的神学考察
3
作者 王艳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3,共3页
《哀歌》之所以被视为希伯来民族的绝唱,乃在于它以最凄惨的描写、最悲切的情调真实再现了希伯来民族国破家亡的悲惨经历。而《哀歌》值得关注的,除了其强烈的民族意识之外,还有由此引发的神学思考,比如契约神学、审判神学和希望神学。... 《哀歌》之所以被视为希伯来民族的绝唱,乃在于它以最凄惨的描写、最悲切的情调真实再现了希伯来民族国破家亡的悲惨经历。而《哀歌》值得关注的,除了其强烈的民族意识之外,还有由此引发的神学思考,比如契约神学、审判神学和希望神学。对其神学思想的考察能开辟《哀歌》研究的又一条通道,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那篇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契约神学 审判神学 希望神学
下载PDF
普希金1830年《哀歌》略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训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普希金 《哀歌》 波涛汹涌的大海 沙皇政府 人生使命 苏联科学院 抒情诗 莫斯科 驯服工具 爱情
下载PDF
封建婚姻的不同书写——沈从文《萧萧》、何其芳《哀歌》和萧乾《雨夕》比较研究
5
作者 吴晓玲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2期77-78,共2页
对于封建婚姻,沈从文的《萧萧》采取的是改造立场,而何其芳的《哀歌》选择了宽容的立场;萧乾的《雨夕》则迥异于前两者,是控诉立场。沈从文举重若轻,抱着一种积极、开明和成熟的态度,将文学理想通过对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改造而实现... 对于封建婚姻,沈从文的《萧萧》采取的是改造立场,而何其芳的《哀歌》选择了宽容的立场;萧乾的《雨夕》则迥异于前两者,是控诉立场。沈从文举重若轻,抱着一种积极、开明和成熟的态度,将文学理想通过对形象和社会环境的改造而实现,写理想状态下的封建婚姻。何其芳则以一种静观、怨而不怒的态度,将白描的手法和温柔的抒情方式相结合,写美好回忆中的封建婚姻。与前两位作家的含蓄节制不同,萧乾的《雨夕》对封建婚姻的弊端痛心疾首地直接暴露,是对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萧》 《哀歌》 《雨夕》 封建婚姻 比较
下载PDF
《哀歌》中的自我觉醒
6
作者 朱云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3期144-144,共1页
埃德娜·梅丽的《哀歌》充满了对男性缺失后家庭所陷入的困境的抱怨,而叙述者在这些哀怨中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实现了自我觉醒。
关键词 埃德娜·梅丽 《哀歌》 自我觉醒
下载PDF
1.最强揭秘--《哀歌》
7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9-159,共1页
尼克·佩恩的剧作《哀歌》于加16年6月18日在多玛仓库剧院圆满落幕。如果科学家能完全揭示人类大脑运作的秘密,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如果人类个体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能被电脑记录、破译出隐藏的丰富涵义,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充满科... 尼克·佩恩的剧作《哀歌》于加16年6月18日在多玛仓库剧院圆满落幕。如果科学家能完全揭示人类大脑运作的秘密,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如果人类个体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能被电脑记录、破译出隐藏的丰富涵义,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充满科幻色彩的《哀歌》一剧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副未来世界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科幻色彩 科学家 世界 人类 剧作 景象
原文传递
《哀歌》自述
8
作者 蒋志 《东方艺术》 2014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2006年6月我征集了约四十位志愿者,分别把一束强光打在他们脸上,一边有录像拍摄了他们各种反应,这是开始把强光施于身体的第一件作品《照耀我》.我注意到并不是所有人的反应是觉得被伤害而不适,有些人是愉快甚至兴奋的.“伤害”带来的... 2006年6月我征集了约四十位志愿者,分别把一束强光打在他们脸上,一边有录像拍摄了他们各种反应,这是开始把强光施于身体的第一件作品《照耀我》.我注意到并不是所有人的反应是觉得被伤害而不适,有些人是愉快甚至兴奋的.“伤害”带来的是快感,那么伤害还算是伤害吗?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多少隐蔽的欲望呢? 2010年我开始拍摄《哀歌》系列摄影,用鱼钩刺入物体中,提起拉扯那些透明鱼线,集成一束,仿佛一束光线直射而来.如果说以前我创作的有关“光”的作品,光线不再去起到使人的身体显得优美和柔和的作用,在这里,它更是成为刺入拉扯形成伤口的物理力量.在艺术史上,光线一般与神和救赎有关,有神圣之美,而卡拉瓦乔却使光线更为强烈甚至刺眼,这个多次亡命天涯的绘画天才一点都不想回避身体的创伤,在《多疑的多马》中他画出了耶稣拉着多马的手,让他的手指探入了伤口之中,而不是按照福音书上所说,多马敬畏地收回了自己的手指.2013年我又征集了几位志愿者,把鱼钩刺入他们的皮肤,提拉起一束透明丝线,像有一束光照亮此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2010年 卡拉瓦乔 志愿者 伤害 身体 光线 所有人
原文传递
“这样的世界”——从《哀歌》到《沉默》
9
作者 徐兴正 《滇池》 2021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长篇小说《沉默》,林水福翻译的中译本,南海出版公司版本,正文234页,到191页,快要收尾了,作者终于忍不住写道:"神甫,请原谅我!我为了要忏悔跟到这里来,请原谅我吧!"……"我天生是个懦弱的人,精神软弱的...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长篇小说《沉默》,林水福翻译的中译本,南海出版公司版本,正文234页,到191页,快要收尾了,作者终于忍不住写道:"神甫,请原谅我!我为了要忏悔跟到这里来,请原谅我吧!"……"我天生是个懦弱的人,精神软弱的人,连殉教都办不到,怎么办才好呢?哎呀!为什么我会出生到这世界来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藤周作 《沉默》 南海出版公司 《哀歌》 办不到 神甫 中译本
原文传递
“耶和华的日子”——对《哀歌》螺旋式发展结构的探讨
10
作者 莫铮宜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对“耶和华的日子”的查考表明它与古代以色列多个传统相关,并且在圣经中以不同的表述呈现,是以色列人基于“耶和华主宰历史”的信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作出的理解和解读。本文以《哀歌》为例,探讨了其基于否定递进关系上形成的... 对“耶和华的日子”的查考表明它与古代以色列多个传统相关,并且在圣经中以不同的表述呈现,是以色列人基于“耶和华主宰历史”的信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作出的理解和解读。本文以《哀歌》为例,探讨了其基于否定递进关系上形成的螺旋式发展结构,并用“耶和华的日子”对此结构的三个阶段作出解读。研究表明,《哀歌》透过“耶和华的日子”的观念和表述将外在的耶路撒冷事件置于耶和华的支配之下,并在上帝与以色列人协约的框架中展开解读。因而,客观的历史事件被赋予了主体性和意义,同时,这一能动性的解读也为由亡国而引发的信仰困局开启了新的解释方向,揭示出希伯来宗教在流放时期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和华的日子 《哀歌》 螺旋式发展结构 圣约
原文传递
香港早慧才女作家钟晓阳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燕彬 韩爱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36-38,42,共4页
钟晓阳十四五岁时,便有作品在杂志上刊出。十七八岁时,便创作出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在香港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哀歌》、《燃烧之后》及散文集《春在绿芜中》等。钟晓阳的小说,先是以真情... 钟晓阳十四五岁时,便有作品在杂志上刊出。十七八岁时,便创作出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在香港一举成名。此后陆续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哀歌》、《燃烧之后》及散文集《春在绿芜中》等。钟晓阳的小说,先是以真情咏叹失落的爱情为主题,后是以集中精力探索华洋混杂的大都市中的社会弊端为主题;随着这种转变,钟晓阳的创作也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作家 张爱玲小说 香港 《哀歌》 爱情 长篇小说 留学生文学 小说创作 早慧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死亡的边界
12
作者 何同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死亡 边界 《哀歌》 诗人 张枣 活着 海子 西川
下载PDF
曼德尔施塔姆诗歌中的奥维德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丹莹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曼德尔施塔姆承袭俄罗斯的诗歌传统,对黑海之滨的奥维德"哀歌"创作及其"流放者"的原型身份一直极为关注。他在诗歌中不断向奥维德致敬,完成了对奥维德流放形象的"后普希金式"书写,并对"哀歌"... 曼德尔施塔姆承袭俄罗斯的诗歌传统,对黑海之滨的奥维德"哀歌"创作及其"流放者"的原型身份一直极为关注。他在诗歌中不断向奥维德致敬,完成了对奥维德流放形象的"后普希金式"书写,并对"哀歌"叠唱中的奥维德之夜进行了现代重塑;而经由"共同的黑海"所表达的"流放之喜悦"更是体现了俄罗斯诗人的乐观情绪,成为理解诗人创作心理的重要佐证。同时,曼德尔施塔姆本人由心理流放走向身体流放的客观经历,也印证了诗人与帝国之间原型窘境这一命题的不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维德 曼德尔施塔姆 普希金 《哀歌》
下载PDF
虚构与现实——再论钟晓阳小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晓毅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4期53-56,共4页
第一篇评论钟晓阳小说的论文写于1986年,一晃眼,八年过去了,时间的潮水无情地冲刷着我们,回想当年初读钟晓阳小说时的心绪,已经显得如此的遥远,而当时在评论中所遇到的困扰着我们的论题仿佛都已化入了无边的忘川之中,今天再来重读,许多... 第一篇评论钟晓阳小说的论文写于1986年,一晃眼,八年过去了,时间的潮水无情地冲刷着我们,回想当年初读钟晓阳小说时的心绪,已经显得如此的遥远,而当时在评论中所遇到的困扰着我们的论题仿佛都已化入了无边的忘川之中,今天再来重读,许多旧梦仿佛已近在咫尺,但它们却并非是昔日想象中的样子了;只是不知时空的变幻“移动”了钟晓阳没有?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她已没有依然留在那里写作,面对着变化莫测的时代潮流安详而平静,反正,我们今天能谈的,还是她的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意象 体验型 文本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 《哀歌》 观念上的存在 生命的悲剧性 作品 时代潮流
下载PDF
挽歌
15
作者 克里丝蒂娜·罗塞蒂 郑安文 《英语知识》 2008年第7期7-7,共1页
弥留之际,要对心爱的人说些什么呢?是倾吐对生的眷恋,还是表达对死的恐惧?都不是。诗人用冷色调来描摹了这个特殊时刻,一唱三叹,不觉令人感伤人世的凄凉,生命的短暂。初读《哀歌》不免觉得作者对待人生有些悲观。这当然与诗人的... 弥留之际,要对心爱的人说些什么呢?是倾吐对生的眷恋,还是表达对死的恐惧?都不是。诗人用冷色调来描摹了这个特殊时刻,一唱三叹,不觉令人感伤人世的凄凉,生命的短暂。初读《哀歌》不免觉得作者对待人生有些悲观。这当然与诗人的经历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哀歌》 诗人 眷恋 感伤 悲观
下载PDF
颂神背后的渎神:奥维德流放诗歌中的皇族形象
16
作者 李永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0,共10页
奥维德对待罗马皇帝屋大维的真实态度究竟是如何的?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在西方古典学界从未止息。奥维德并非自觉的政治反对派,却是艺术自治观念的信徒,在奥古斯都时期大一统的文化秩序下,这种态度在皇室眼中已经是一种政治立场。惨遭流... 奥维德对待罗马皇帝屋大维的真实态度究竟是如何的?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在西方古典学界从未止息。奥维德并非自觉的政治反对派,却是艺术自治观念的信徒,在奥古斯都时期大一统的文化秩序下,这种态度在皇室眼中已经是一种政治立场。惨遭流放的诗人为了重回罗马或减轻惩罚,必须向皇帝示弱,但他在艺术上的执拗和无辜受难的义愤却让他情不自禁地忽视了现实的需求,让这些作品透出反讽的味道。在不少作品中,他的精妙构思将批判的锋芒隐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而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他的挑衅姿态其实相当明显。虽然皇族在《哀歌集》和《黑海书简》中几乎总以神的形象出现,奥维德却用各种艺术手段揭示了这些人间统治者的残忍和他们自我造神行为的荒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诗歌 哀歌 奥古斯都 《哀歌集》 《黑海书简》
下载PDF
以隐喻的方式在文字深处追寻——高晗诗歌印象
17
作者 梦阳 《当代教育》 2021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大诗哲海德格尔在其《哀歌》中有言:“诗人庄严地吟唱着酒神,追踪着远逝的诸神的踪迹,盘亘在诸神的踪迹那里。”无疑,高晗就是这样的诗者,她一直借助文字的光芒追寻着,一点一点地逐渐接近生命的内核,用充满神性的指令性符号为世人捧出... 大诗哲海德格尔在其《哀歌》中有言:“诗人庄严地吟唱着酒神,追踪着远逝的诸神的踪迹,盘亘在诸神的踪迹那里。”无疑,高晗就是这样的诗者,她一直借助文字的光芒追寻着,一点一点地逐渐接近生命的内核,用充满神性的指令性符号为世人捧出一种别样的体悟——入禅宗的有他的菩提树信基督的有他的耶和华而我飘荡其间始终在等待自己的大彻大悟——《彻悟》行走在人世间,恐怕每位走过青春的人几乎都曾有类似的“等待”甚或挣扎,但却很少有人表达出来,更少有人以这样的表述来呈现,因为诗人不说理,而理在其中,不言情,而情在其内,这就是诗的奥妙,就是诗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酒神 菩提树 言情 彻悟 耶和华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哀歌迎神 宗教和解 略论荷尔德林的《面包与葡萄酒》
18
作者 胡繼華 《中国文化》 CSSCI 2014年第2期160-179,共20页
1795年,荷尔德林开启了其诗哲生涯。受席勒耳提面命,青年诗人濡化浸润于“哀歌”灵氛之中。自命为“自然之友”,面对伤风败俗的社会,哀婉人性不复圆满,痛感世界不再令人着迷,席勒长吁短叹,悲情润笔,催生出浩叹《哀歌》,后将之... 1795年,荷尔德林开启了其诗哲生涯。受席勒耳提面命,青年诗人濡化浸润于“哀歌”灵氛之中。自命为“自然之友”,面对伤风败俗的社会,哀婉人性不复圆满,痛感世界不再令人着迷,席勒长吁短叹,悲情润笔,催生出浩叹《哀歌》,后将之更名为《散步》(Der Spazierg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歌》 荷尔德林 葡萄酒 和解 宗教 面包 青年诗人 《散步》
原文传递
哀歌一种——穆旦九十周年祭
19
作者 黎衡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5-15,共1页
一双手撕开了船票.瓷碗.春天的锁骨撕开了旋梯,三更,黑色的雪花冬夜的屋顶有了一个缺口,继而也被撕碎了那些散落的碎片。银针一样立起寒冷的孩子蹲在针尖上.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哀歌一种——穆旦九十周年祭》
原文传递
江枫—一往情深译雪莱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江枫——一往情深译雪莱杨黎雪莱——云雀——众心之心,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他的诗,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他是在暗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是普爱众生,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了一个美... 江枫——一往情深译雪莱杨黎雪莱——云雀——众心之心,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对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他的诗,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他是在暗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是普爱众生,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而唱彻他短促一生的诗人。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颂》 抒情诗 文学翻译 《哀歌》 语言艺术 外国文学研究 译诗艺术 《雪莱全集》 形神 翻译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