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哀江南》《雷雨》
1
作者 史绍典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3期18-19,共2页
从本期起,《中学语文》开办“老典说课”栏目,以我为主笔.将依次刊发我的听课走笔。我力图用“案例叙述”的形式.直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一个听课者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原发性的、即时性的,也是点点滴滴的:不求面面俱到的大而全... 从本期起,《中学语文》开办“老典说课”栏目,以我为主笔.将依次刊发我的听课走笔。我力图用“案例叙述”的形式.直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一个听课者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原发性的、即时性的,也是点点滴滴的:不求面面俱到的大而全,只求在某一点上的感悟与心得。唯其如此.才显得较为质朴、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课 《哀江南》 中学语文 栏目 心得 教学过程 说课 《雷雨》 叙述 本色
下载PDF
把备课活动延伸到课堂——《哀江南》教学过程及反思
2
作者 张俊峰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课堂 《哀江南》 阅读 提问 备课 寻找 尴尬 对话
下载PDF
却道哀江南 深浅话虚实——浅谈《哀江南》里的虚实之辨
3
作者 于沛文 《甘肃教育》 2011年第8期63-63,共1页
《哀江南》节选自清代传奇剧作《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是转行做樵夫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唱的一套曲子。几乎所有评论《桃花扇》的人都认为,《余韵》是孔尚任匠心独运、大胆突破以宣泄"兴亡之感"的神来之笔。而《哀江南》在全剧中... 《哀江南》节选自清代传奇剧作《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是转行做樵夫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唱的一套曲子。几乎所有评论《桃花扇》的人都认为,《余韵》是孔尚任匠心独运、大胆突破以宣泄"兴亡之感"的神来之笔。而《哀江南》在全剧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来讲解《哀江南》,教师都多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笔者阅读了《桃花扇》相关文献资料,认为从虚与实的角度来分析,《哀江南》一曲充分展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关系。现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虚实
下载PDF
《哀江南》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4
作者 樊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10期21-22,共2页
教材分析:《哀江南》是《桃花扇》里的经典曲目,其写景方法独到,所写景物大都带有感时伤世的味道,因此体会写景抒情的写法是难点。学情分析:学习古文,首先是语言上的障碍,但此文如果仅从语言的角度切入,恐怕会肢解文本的美。因此,找... 教材分析:《哀江南》是《桃花扇》里的经典曲目,其写景方法独到,所写景物大都带有感时伤世的味道,因此体会写景抒情的写法是难点。学情分析:学习古文,首先是语言上的障碍,但此文如果仅从语言的角度切入,恐怕会肢解文本的美。因此,找一种与学生接轨的载体,使学生和课文之间产生联系,自然深入课文才是正途。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做到知、情、意、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 实录 《桃花扇》 教材分析 写景方法 写景抒情
下载PDF
《哀江南》教后反思
5
作者 齐磊 《学周刊(下旬)》 2011年第10期128-128,共1页
《哀江南》一课选自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著名历史剧《桃花扇》。它为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关键词 《哀江南》 教后反思 《桃花扇》 历史剧 孔尚任 戏剧家
下载PDF
《哀江南》
6
作者 黄炎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哀江南》 高中语文第四册 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 戏曲 语言
下载PDF
“舆图换稿”之泪 千古兴亡之悲——试析《哀江南》的多重美学意蕴
7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哀江南》 美学意蕴 语文教学 中学 阅读指导
下载PDF
《长亭送别》、《哀江南》鉴赏指要
8
作者 童华池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6期11-12,共2页
离愁别怨压莺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则有戏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是诗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长亭送别》一折,“别怨”二字则是戏眼。
关键词 《长亭送别》 《哀江南》 鉴赏指要 语文 教学 高中 阅读
下载PDF
江山不管兴亡恨——《哀江南》的写景艺术
9
作者 曹津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3年第6期7-8,共2页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层蓄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写景艺术 高中 语文 写景状物 阅读
下载PDF
江山不管兴亡恨——《哀江南》的写景艺术
10
作者 曹津源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3年第8期22-22,共1页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哀江南》的主调。作者没有一开始就让他直抒胸臆,而是以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铺写沿路所见,集中笔墨写景,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痛融入其中。经过层层蓄势,写景状物自然转入抒情高潮——“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这慷慨悲歌猛然爆发,看似突兀,实为水到渠成之妙笔。作者的匠心在于艺术地处理了今与昔、实与虚、详与略、情与景的关系,让写景文字成为直唱悲歌、声薄云天的必要铺垫,成为震撼山河的悲怆情绪勃然而起之前必不可少的积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写景艺术 高中 语文教学 课文赏析 套曲
下载PDF
《哀江南》导学创意
11
作者 肖劲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7年第12期13-14,共2页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种鉴赏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自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学生阅读 创意 导学 《荷塘月色》 自读课文 《桃花扇》 教学设想
下载PDF
悲天悯人的痛,锥心彻骨的恨——《哀江南》的情感赏析
12
作者 樊学英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第9期8-9,共2页
“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痈”是目睹南明兴亡的明代宗室苏昆生在故地重游时所唱套曲的主调。黍离一曲,悲天悯人,苏昆生遭受山崩地裂、繁华消歇、人生变幻的切肤之痛,产生巨大情感落差,无奈之中“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关键词 《哀江南》 悲天悯人 情感 赏析 兴亡
下载PDF
从“情”的角度探究《哀江南》的理性魅力——《哀江南》教学创新设计
13
作者 杜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20期42-44,共3页
戏剧教学,先找戏眼。《哀江南》的戏眼在"哀","哀情"需用读者之情去把握、体味。苏昆生的故国情、兴亡情等交织而成的悲歌,需用要我们在对历史、戏曲熟知的基础上,去辨析、诵读,体会蕴藉其中深广的哀思及理情情怀。
关键词 孔尚任 《哀江南》 理性魅力
下载PDF
关于《哀江南》
14
作者 陆精康 《语文学习》 2002年第3期17-21,共5页
——自读设计——《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梁启超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先声》)是传奇主题。四十出《入道》、增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结局。"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苏... ——自读设计——《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梁启超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先声》)是传奇主题。四十出《入道》、增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结局。"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苏昆生挟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撼山河,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对曲词悲怆情感的理解,应建立于了解《桃花扇》主要剧情的基础之上。下面的设计,环绕"理解·鉴赏·背诵"三个环节展开。一、了解[哀江南]套曲主要内容艺术形式1.《桃花扇》剧情。(略)2.《入道》《余韵》主要内容及在全剧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 高中 语文 教学 自读设计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征及内蕴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世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1,共6页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后世对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现有三:(1)对《哀江南赋》的笺注,考据其文本特性,释名章义,发掘内在精神意旨,寄托哀思;(2)对《哀江南赋》的仿作,...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后世对庾信《哀江南赋》的接受表现有三:(1)对《哀江南赋》的笺注,考据其文本特性,释名章义,发掘内在精神意旨,寄托哀思;(2)对《哀江南赋》的仿作,拟写"乡关之思"、"故土之悲";(3)对《哀江南赋》的批评,联系庾信变节失义行为,褒贬《哀江南赋》,表达自身对"家国沉沦"的悲哀,或从"文本形式"出发论析《哀江南赋》,好骈俪文者,以之为赋中范文,恶骈俪文者,抨击其形式靡丽,华而不实,有碍于文人主体情性的自然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 笺注 仿作 批评
下载PDF
《哀江南赋》旧注发微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步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63,共5页
本文考察了隋唐时期《哀江南赋》魏澹、崔令钦、王道珪注的产生时间、注家身份,分析了某些佚文内容,并论及宋元时期文人读该赋的笺注方式。通过对旧注的研究,认为《哀江南赋》至唐中期已为多数文人所接受,并联系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 本文考察了隋唐时期《哀江南赋》魏澹、崔令钦、王道珪注的产生时间、注家身份,分析了某些佚文内容,并论及宋元时期文人读该赋的笺注方式。通过对旧注的研究,认为《哀江南赋》至唐中期已为多数文人所接受,并联系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哀江南赋》 旧注
下载PDF
朝鲜朝使臣金堉《哀江南赋》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漆永祥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14-21,127,共9页
庾信《哀江南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行,有着深刻的家国情怀与政治意义,是朝鲜君臣痛悼亡明与寄望明朝复辟的心理寄托;金堉作为朝鲜出使明朝的最后一起使臣,在其出使期间,《哀江南赋》的创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埋下了腹稿;金氏在... 庾信《哀江南赋》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流行,有着深刻的家国情怀与政治意义,是朝鲜君臣痛悼亡明与寄望明朝复辟的心理寄托;金堉作为朝鲜出使明朝的最后一起使臣,在其出使期间,《哀江南赋》的创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埋下了腹稿;金氏在沈阳期间,亲闻明朝覆亡,悲愤恸恨,遂创作《哀江南赋》,这是其自身经历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此赋的创作,足见金堉对明代史实掌故之谙熟与深刻的了解,堪称记录有明一代兴亡的“赋史”。中国经典与名篇流传到朝鲜半岛后,经过再度的解读与阐释,往往会生发出别解与新义,庾信《哀江南赋》的流播与金堉《哀江南赋》的创作就是明证。这种跨民族、跨地域、跨国别、跨时代的文学与文化流变现象,值得学术界做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金堉 《哀江南赋》 燕行录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夏完淳的《大哀赋》——以庾信的《哀江南赋》为比较对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勇刚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79-82,共4页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 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 “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 《大哀赋》是夏完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摹拟庾信的《哀江南赋》而成。《大哀赋》所建构的英雄人 格体现了向上一路的审美理想,与《哀江南赋》的贰臣人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大哀赋》艺术上还显得有些 “嫩气”,达不到《哀江南赋》“老成”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赋》 《哀江南赋》 夏完淳 英雄人格 审美理想
下载PDF
《哀江南赋》接受与朝鲜朝后期辞赋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权赫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 《哀江南赋》在新罗时期已为东国人接受,至朝鲜中后期尤受重视,被文人当作学习典范而记诵,收录于多种赋选中,还出现了多篇拟作。"哀江南"、"庾信"、"子山赋"等成为东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意象,在国家危难等特定历史时期,上升至政治文化层面,实现了深层接受。《哀江南赋》的深广接受,促使朝鲜朝赋坛出现了多篇哀亡赋作,使朝鲜朝辞赋于外延、内涵方面均有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江南赋》 经典接受 朝鲜朝后期 亡赋
下载PDF
颜之推《观我生赋》与庾信《哀江南赋》之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国庆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颜之推与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其作品中都含有悲叹个人遭遇的感情成分,《观我生赋》、《哀江南赋》更是为众人所知。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在社会经历、思想境界方面的不同,两篇赋作在风格表现、主题立意和审美效果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尤... 颜之推与庾信作为由南入北的文学家,其作品中都含有悲叹个人遭遇的感情成分,《观我生赋》、《哀江南赋》更是为众人所知。然而由于两位作者在社会经历、思想境界方面的不同,两篇赋作在风格表现、主题立意和审美效果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尤以颜之推对在外族入侵下华夏文化的悲悯情感为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我生赋》 《哀江南赋》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