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以《哲学通论》为中心
1
作者 盛进洪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
《哲学通论》的应运而生,承载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史使命,即,它在摒弃传统形而上学“占有智”幻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坚守了一种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哲学。其中,“爱智”中的“智慧”并非传统形而上学所占有的、阉割... 《哲学通论》的应运而生,承载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史使命,即,它在摒弃传统形而上学“占有智”幻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坚守了一种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哲学。其中,“爱智”中的“智慧”并非传统形而上学所占有的、阉割掉内在否定性的绝对真理,而是隐匿在思想之中的使思想得以构成其自身的前提或根据。所以,“爱智”就是在实践基础之上对思想的内在前提或根据追求不已的“思想的前提批判”。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为“爱智”原则的《哲学通论》,很好地实现了由其纯粹“学术”转向人民“学养”和“现代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爱智 思想的前提批判 人文教养
下载PDF
《哲学通论》与世界观的前提批判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4,共5页
"前提批判"的基本理念和解释原则是整部《哲学通论》的灵魂,而对世界观的前提批判,既是展开哲学的前提批判的最为恰当的切入点,也是重新理解全部哲学问题的最为根本的聚焦点。哲学的世界观前提批判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形而... "前提批判"的基本理念和解释原则是整部《哲学通论》的灵魂,而对世界观的前提批判,既是展开哲学的前提批判的最为恰当的切入点,也是重新理解全部哲学问题的最为根本的聚焦点。哲学的世界观前提批判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前提批判。把"本体论"彻底地实现为"本体论追求",也就把"世界观"彻底地实现为"世界观的前提批判"。在世界观的前提批判的意义上,《哲学通论》不再试图提供某种"终极真理",而是努力激发对真理、正义和更美好的事物的追求,推进人们对哲学的批判本性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前提批判 世界观 本体论追求
下载PDF
《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庆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7,共5页
"通论类教材"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界对自身哲学的反思和对哲学本真状态的理论自觉。不同体例的教科书均以论著者自身对哲学的领悟和把握,力图把学生引向真正的哲学殿堂... "通论类教材"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界对自身哲学的反思和对哲学本真状态的理论自觉。不同体例的教科书均以论著者自身对哲学的领悟和把握,力图把学生引向真正的哲学殿堂。"通论类教材"在重新理解哲学的过程当中,推进了哲学观念变革,从而以哲学的方式关注了中国的现实,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文仅以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为例,在剖析其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的基础上,揭示其哲学研究范式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逻辑 隐性逻辑 《哲学通论》 哲学观念变革
下载PDF
本体的历史主义阐释及其困境——以《哲学通论》的本体观为例
4
作者 刘雄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共9页
《哲学通论》确实实现了一次“本体论革命”.在这里,所谓的本体不是指世界的终极“本原”,而是指隐匿于思想知识中的思想知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和标准.对于构成人类思想知识的前提的探讨,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因而《哲学通论》也把对本体... 《哲学通论》确实实现了一次“本体论革命”.在这里,所谓的本体不是指世界的终极“本原”,而是指隐匿于思想知识中的思想知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和标准.对于构成人类思想知识的前提的探讨,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因而《哲学通论》也把对本体的反思称为“思想的前提批判”.但问题是,在拒斥了绝对主义的实体本体论之后,或者说,思想的根据一旦不再是“绝对之绝对”之后,一切的本体论追求,因为都是基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而带上了历史性的相对性质.如何规避这样一种对本体论的历史性理解的相对主义困境,可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理论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前提批判 本体论
下载PDF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5
作者 曲红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0-22,共3页
《哲学通论》一书不仅是中国哲学研究进步的产物,它同时也大大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哲学通论》进一步推动了哲学教科书改革;它倡导的注重"哲学观"研究和前提批判的思维方式为繁荣和发展当代马... 《哲学通论》一书不仅是中国哲学研究进步的产物,它同时也大大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哲学通论》进一步推动了哲学教科书改革;它倡导的注重"哲学观"研究和前提批判的思维方式为繁荣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视角和方法;它以特有的哲学理解方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下载PDF
《哲学通论》与黑格尔哲学
6
作者 张盾 《哲学分析》 2015年第6期34-41,共8页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正聿 《哲学通论》 黑格尔哲学
下载PDF
同一性的迷失:《哲学通论》问题之商榷
7
作者 安丽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哲学通论》这部教材性专著的最大意义在于相比较教科书哲学而言,它重建了哲学的神圣感。另一方面,它所传达的同一性又部分地损害了此种神圣感。笔者试图通过对《哲学通论》的哲学考察表明《哲学通论》的问题可能并非来自作者,而来自... 《哲学通论》这部教材性专著的最大意义在于相比较教科书哲学而言,它重建了哲学的神圣感。另一方面,它所传达的同一性又部分地损害了此种神圣感。笔者试图通过对《哲学通论》的哲学考察表明《哲学通论》的问题可能并非来自作者,而来自哲学企图控制他物的巨大热忱。正是这种巨大热忱使哲学在同一性中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同一性 辩证法
下载PDF
反思与批判——评《哲学通论》
8
作者 庞艳宾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89-91,共3页
《哲学通论》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哲学本质的学术性专著。该书以西方哲学史为理论背景,意在帮助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和提高理论境界,从而实现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觉解。该著作主要阐述了哲学的... 《哲学通论》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哲学本质的学术性专著。该书以西方哲学史为理论背景,意在帮助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和提高理论境界,从而实现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觉解。该著作主要阐述了哲学的独特思维方式,依托的生活基础,面对的主要问题,发生的派别与冲突,经历的历史演进以及崇高的修养与不朽的创造,突出了其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特质。《哲学通论》这一著作对于我们学习哲学、理解哲学,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反思性 批判性 孙正聿
下载PDF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从《哲学通论》看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内涵式理解
9
作者 徐示奥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3-98,共6页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既是后教科书时代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日常哲学原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从《哲学通论》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出发,以对“哲学即是哲学教育”命题的讨论为切入点,以日常教学中的“物质”概念为案例,通过对...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既是后教科书时代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日常哲学原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从《哲学通论》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出发,以对“哲学即是哲学教育”命题的讨论为切入点,以日常教学中的“物质”概念为案例,通过对其进行前提性的考察,试图展示一种不同于传统章节式教学的反思式教学模式,并进而提出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哲学教育 物质 哲学思维方式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哲学通论》在哲学教育中的重大影响
10
作者 庞艳宾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
孙正聿教授所著的《哲学通论》问世以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哲学通论》不断追问哲学本身,批判了传统哲学教科书,开启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新境界;《哲学通... 孙正聿教授所著的《哲学通论》问世以来,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哲学通论》不断追问哲学本身,批判了传统哲学教科书,开启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新境界;《哲学通论》追求立本开新,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新境界;《哲学通论》的网络公开课将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创新进行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普及新境界;对《哲学通论》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呈现了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学术研究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学科建设 理论创新 大众普及 新境界
原文传递
“靶子”、“灵魂”和“血肉”:《哲学通论》的立意与追求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3,共9页
《哲学通论》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所针对的"靶子"是如何理解哲学、怎样进行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它的"灵魂"就是一个"通"字,"融通"古今中外哲学,"... 《哲学通论》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所针对的"靶子"是如何理解哲学、怎样进行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它的"灵魂"就是一个"通"字,"融通"古今中外哲学,"贯通"哲学与生活,"变通"各异其是的哲学观,"打通"哲学的理论空间,"开通"哲学的思想道路;它的"血肉"就是把"通"字作为流动的血脉,层层推进地"疏通"对哲学的思维方式、生活基础、主要问题、派别冲突和历史演进的理解。《哲学通论》的立意与追求就是以"思想的前提批判"为"解释原则"重新理解哲学,以"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表征"时代精神"和"打通"哲学的理论空间并"开通"哲学的思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思想的前提批判 表征的存在方式 哲学的思想道路
原文传递
论哲学的理论想象——以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慧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220,共8页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 批判的理论想象、概念的理论想象和文明的理论想象是哲学的理论想象的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以他的《哲学通论》,向我们展现了哲学想象的一种可能性。批判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实现的对于哲学存在方式的构建,概念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赋予世界观、本体和表征等概念新的内涵实现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文明的理论想象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前提实现的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孙正聿 哲学的理论想象 批判的理论想象 概念的理论想象 文明的理论想象
原文传递
作为“新大众哲学”的《哲学通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作为"应运而生"的"专著性教材"的《哲学通论》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带有标志性的、意义深远的"哲学事件"。《哲学通论》既真实地变革了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又真实地变革了中国人的哲... 作为"应运而生"的"专著性教材"的《哲学通论》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带有标志性的、意义深远的"哲学事件"。《哲学通论》既真实地变革了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又真实地变革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因而也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哲学教育和提升了人们的哲学教养。《哲学通论》在当代中国具有哲学"新启蒙"的意义,它确立了弥补和替代传统教科书哲学的新标准和新典范。在当代中国,《哲学通论》已经作为"客观知识"而存在,并成为了真正深受欢迎的"新大众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哲学观变革 哲学教育 客观知识 新大众哲学
原文传递
彰显“历史的内涵逻辑”——基于对《哲学通论》方法论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7,221,共11页
哲学通论》作为一部专著性教材,其总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的提出、论证和破解,蕴含着"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哲学通论》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通论》作为一部专著性教材,其总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的提出、论证和破解,蕴含着"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哲学通论》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哲学通论》所彰显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哲学史观为核心理念,融通"中外哲学史",容涵"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史论结合"等方法论原则的内涵逻辑。沿着《哲学通论》所开辟的哲学理论空间和思想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这一方法论原则,张扬和彰显哲学创新的主体自我意识,才能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中推动哲学理念创新,继而推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哲学"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历史的内涵逻辑 哲学原理教科书 哲学基本问题 新时代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哲学”何以不是“科学”——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
15
作者 王时中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4,共6页
孙正聿教授在《哲学通论》中对"哲学的知识论"的批判路径,厘清了"哲学世界观"与"科学图景"之间的差异;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刻度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 孙正聿教授在《哲学通论》中对"哲学的知识论"的批判路径,厘清了"哲学世界观"与"科学图景"之间的差异;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刻度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揭示了"哲学"与"科学"对"思维"与"存在"之关系的不同态度,彰显了哲学的实践品格。如果沿着"哲学不是科学"的论断,进一步区分哲学层次与科学层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则不仅可以重新激活艾思奇之批判中国"特殊论"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显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战斗力,有利于更加坚定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思维 存在 科学 哲学
原文传递
尚“通”尊“理”:《哲学通论》的教育理念与学术精神——基于受教者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云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220,共8页
孙正聿先生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从受教者的视角可将其教育理念与学术精神概括为尚"通"尊"理"。尚"通",是一种中华文化传统;尊"理",是一种现代文化精神。两者在《哲学通论》中... 孙正聿先生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从受教者的视角可将其教育理念与学术精神概括为尚"通"尊"理"。尚"通",是一种中华文化传统;尊"理",是一种现代文化精神。两者在《哲学通论》中得到了完美的交融,并被赋予了时代性的内容和个体性的风格,具体体现为:以学以通用的方式"激发受教者的理论兴趣",以会合通连的方式"拓宽受教者的理论视野",以持论通达的方式"撞击受教者的理论思维",以启发通悟的方式"提升受教者的理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孙正聿 尚“通”尊“理” 教育理念 施教者 受教者
原文传递
“反思”与哲学的未来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雄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种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提炼黑格尔"反思"概念的基础上,孙正聿进一步提出了哲学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命题。应该说,作为"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很好地弥补了马克思计划撰写但未完成的"辩证法大纲",它不仅打通了《逻辑学》同《资本论》的内在关联,而且具体地呈现了马克思提出的"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真实形态,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哲学通论》这部专著性教材在20年后依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反思 马克思
下载PDF
新时期“讲坛哲学”的哲学观自觉及其解释循环——以前提批判论的哲学观为例
18
作者 高云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内大学"讲坛哲学"对哲学自身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自然的哲学观到自觉的哲学观的转型过程。区分自然的哲学观和自觉的哲学观的标准是,该种哲学观是否有意识地进入了哲学的解释循环。孙正聿教授的《哲学...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内大学"讲坛哲学"对哲学自身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自然的哲学观到自觉的哲学观的转型过程。区分自然的哲学观和自觉的哲学观的标准是,该种哲学观是否有意识地进入了哲学的解释循环。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和张世英教授的《哲学导论》等专著性教材的陆续推出是新时期"讲坛哲学"哲学观自觉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讲坛哲学 哲学 解释循环 《哲学通论》
下载PDF
"反思"与哲学的未来
19
作者 刘雄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种人类把握世界的...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种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反思” 黑格尔哲学 绝对真理 思维形式 哲学 本体
原文传递
从哲学的生活基础看哲学的独特价值
20
作者 刘秀玲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4-239,共6页
哲学取材于人类的生活基础,植根于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存在在深层本质上是作为一种矛盾性的存在而存在,人的存在方式通过实践呈现出多维度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哲学反思的源泉。哲学恰好以这种反思思想为对象,促使人类深刻反思人类存在的... 哲学取材于人类的生活基础,植根于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存在在深层本质上是作为一种矛盾性的存在而存在,人的存在方式通过实践呈现出多维度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哲学反思的源泉。哲学恰好以这种反思思想为对象,促使人类深刻反思人类存在的重要意义与特殊价值。哲学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作为一种"意义"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创造出更加有意义、更加辉煌的生活世界。哲学的独特价值在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征了人类对于时代生存意义的自我意识,对时代精神进行了正确塑造和理想引导,凝练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独特价值还在于引领人类哲学的生活态度,从容面对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生活基础 独特价值 《哲学通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