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以《哲学通论》为中心 |
盛进洪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哲学通论》与世界观的前提批判 |
孙正聿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3
|
《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 |
王庆丰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本体的历史主义阐释及其困境——以《哲学通论》的本体观为例 |
刘雄伟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
2016 |
0 |
|
5
|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曲红梅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6
|
《哲学通论》与黑格尔哲学 |
张盾
|
《哲学分析》
|
2015 |
0 |
|
7
|
同一性的迷失:《哲学通论》问题之商榷 |
安丽霞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反思与批判——评《哲学通论》 |
庞艳宾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9
|
如何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从《哲学通论》看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内涵式理解 |
徐示奥
|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
2019 |
0 |
|
10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哲学通论》在哲学教育中的重大影响 |
庞艳宾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23 |
0 |
|
11
|
“靶子”、“灵魂”和“血肉”:《哲学通论》的立意与追求 |
孙正聿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2
|
论哲学的理论想象——以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为例 |
李慧娟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作为“新大众哲学”的《哲学通论》 |
白刚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4
|
彰显“历史的内涵逻辑”——基于对《哲学通论》方法论的考察 |
王海锋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5
|
“哲学”何以不是“科学”——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 |
王时中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尚“通”尊“理”:《哲学通论》的教育理念与学术精神——基于受教者的视角 |
高云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反思”与哲学的未来 |
刘雄伟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9 |
2
|
|
18
|
新时期“讲坛哲学”的哲学观自觉及其解释循环——以前提批判论的哲学观为例 |
高云涌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9
|
"反思"与哲学的未来 |
刘雄伟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2019 |
0 |
|
20
|
从哲学的生活基础看哲学的独特价值 |
刘秀玲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