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喂”与“嚇”探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时仪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0,共7页
汉语词义的发展可追溯到先秦的原始语言,词义最初形成时总是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畏"最初为记录人们看到可怕事物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声音,后用来表示"害怕、恐惧"和"使害怕、恐惧"义,而"喂"为... 汉语词义的发展可追溯到先秦的原始语言,词义最初形成时总是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畏"最初为记录人们看到可怕事物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声音,后用来表示"害怕、恐惧"和"使害怕、恐惧"义,而"喂"为"畏"的分化字,后用以表示"打招呼"义。"嚇"最初可能也是人们驱除怪物时发出的恐吓怪物之声,本为象声词,既可象怒斥声,又有"大怒"义,还有"吓唬、恐吓而使害怕"义,引申又有"害怕"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致使义动词“食(sì)”“饲”“喂”的历史替换
2
作者 贾燕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7,共11页
表示"给动物或人东西吃"的致使概念,先秦西汉常用"食(sì)",东汉至隋主要用"饲",唐代以来多用"喂"。"食(sì)""饲""喂"这三个具有历史替换关系的词,在... 表示"给动物或人东西吃"的致使概念,先秦西汉常用"食(sì)",东汉至隋主要用"饲",唐代以来多用"喂"。"食(sì)""饲""喂"这三个具有历史替换关系的词,在句法、语义、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三个词在不同时期的此消彼长,是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词汇的复音化及致使概念表达方式的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替换 致使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