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扎特及其对手:维也纳歌剧 被引量:2
1
作者 约翰·普拉托夫 徐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5,91,共6页
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莫扎特是18世纪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但在当时他却远未取得现在的地位,尤其在歌剧创作方面。本文从大量的史实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8世纪莫扎特在同时代歌剧作曲家中的位置以及莫扎特所形成的歌剧特点。
关键词 莫扎特 歌剧 时代风格 维也纳
下载PDF
短暂贫困的一生与阳光般欢快明朗的音乐——莫扎特音乐与生活的矛盾谈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兴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7期32-33,共2页
莫扎特的生活经历和他的音乐,奇异地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和他的生活经历和个人艺术观、性格和社会因素、时代风格和美学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莫扎特音乐 音乐作品 社会因素 宗教音乐 自由音乐家 古典主义音乐 生活经历 时代风格 维也纳古典乐派 美学因素
下载PDF
莫扎特:女人皆如此
3
作者 潘阳 《视听前线》 2009年第8期135-135,共1页
莫扎特的这部喜歌剧也有人译作《女人心》、《恋爱学堂》等,剧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撰写,1790年1月26日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首演。此剧中许多试探女性贞洁与否的对白和情节都有作曲家自身的影子,因为在创作这出歌剧时,莫扎... 莫扎特的这部喜歌剧也有人译作《女人心》、《恋爱学堂》等,剧本由洛伦佐·达·彭特撰写,1790年1月26日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首演。此剧中许多试探女性贞洁与否的对白和情节都有作曲家自身的影子,因为在创作这出歌剧时,莫扎特正与康丝坦彩陷入热恋,康丝坦彩的妹妹是莫扎特的昔日追求目标,而康丝坦彩自己又有众多追求者,这些说不清的八卦都成了剧作家的写作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人心》 莫扎特 皇家歌剧 写作素材 喜歌剧 维也纳 作曲家 剧作家
下载PDF
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3”原则 被引量:3
4
作者 潘达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86,共3页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自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剧院首演以来,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沉淀与考验,至今仍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从其文化内涵上看,《魔笛》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歌剧作品,其剧情和中心立意有着十分...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自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剧院首演以来,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沉淀与考验,至今仍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之一。从其文化内涵上看,《魔笛》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歌剧作品,其剧情和中心立意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魔笛》剧情中突出的与数字“3”相关现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逐步揭示《魔笛》与其社会时代背景以及西方近代“共济会”之间的隐形内部关联与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笛》 歌剧作品 莫扎特 社会时代背景 文化内涵 西方近代 维也纳 共济会
原文传递
新书推荐
5
作者 韩斌 《音乐爱好者》 2004年第7期6-6,共1页
《法国音乐: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1789-1830》(French Music:from the Enlinghtenmentto Romanticism 1789-1830)作者:Jean Mongredien出版:Amadeus Press,ISBN:1-57467-011-5 1789-1830年这段日子可能是法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 《法国音乐: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1789-1830》(French Music:from the Enlinghtenmentto Romanticism 1789-1830)作者:Jean Mongredien出版:Amadeus Press,ISBN:1-57467-011-5 1789-1830年这段日子可能是法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但这段时间却是音乐学研究上的一个“空白”,西方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专著并不多(以前好像有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剧研究和演出史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著作 《喜歌剧在莫扎特时代的维也纳》 《法国音乐: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 《冷战时期欧洲的音乐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苜蓿生涯说海顿 被引量:2
6
作者 钱仁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35,11,共5页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个代表人物,被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祖”,被认为“没有海顿,就没有莫扎特,也没有贝多芬”。然而,后世对海顿的评价,实际上是极不一致的。海顿活了七十七岁,而当他年富力壮、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个代表人物,被称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祖”,被认为“没有海顿,就没有莫扎特,也没有贝多芬”。然而,后世对海顿的评价,实际上是极不一致的。海顿活了七十七岁,而当他年富力壮、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长期做了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公爵的宫廷乐长,穿着仆人的制服,过着系身宫馆的苜蓿生涯,三十年如一日。因此,有些人认为,海顿比起敢于和主教决裂的莫扎特来,比起敢于傲视公卿的贝多芬来,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顿 交响曲 三十年 弦乐四重奏 莫扎特 创作风格 音乐家 喜歌剧 维也纳古典乐派 贝多芬
下载PDF
现代版《后宫诱逃》反映现实政治效应
7
作者 周凡夫 《歌剧》 2007年第10期12-12,共1页
两百多年前的莫扎特,不仅是音乐神童,可能还是先知。他于1782年在维也纳首演的三幕喜歌剧《后宫诱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oglio),在澳大利亚著名剧作家兼导演米塞尔·高(Michael Gow)的执导下,搬到今日世界的舞台... 两百多年前的莫扎特,不仅是音乐神童,可能还是先知。他于1782年在维也纳首演的三幕喜歌剧《后宫诱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oglio),在澳大利亚著名剧作家兼导演米塞尔·高(Michael Gow)的执导下,搬到今日世界的舞台上,反映了很现实的政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宫诱逃》 政治效应 from 澳大利亚 莫扎特 喜歌剧 维也纳 the
下载PDF
西方音乐名人堂(三)
8
作者 Josh 《英语角》 2019年第31期8-9,共2页
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已有古典主义音乐的萌芽旌,在维也纳,“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神童”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的出现,更是令古典主义音乐得以形成和发展,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位音乐大家。
关键词 音乐神童 西方音乐 乐圣 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 巴洛克时代 莫扎特 维也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