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恒《四体书势》中的玄学观
1
作者 邓允 《中国书画》 2023年第5期23-25,共3页
一、《四体书势》与玄学概况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它的起源合乎艺术起源的一般规律,即先有艺术事件才有艺术理论。在正式的书法理论形成之前,书法在古文献当中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表达了,但只有在书法理论形成的时候,中国书法... 一、《四体书势》与玄学概况中国书法艺术起源于汉末魏晋时期,它的起源合乎艺术起源的一般规律,即先有艺术事件才有艺术理论。在正式的书法理论形成之前,书法在古文献当中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表达了,但只有在书法理论形成的时候,中国书法才能正式宣告价值的独立和起源正当性,所以说最早期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可以被称作现存第一篇书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中国书法艺术 艺术起源 卫恒 《四体书势》 玄学 古文献 汉末魏晋时期
下载PDF
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 被引量:3
2
作者 杜绣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势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艺术门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它包蕴着极为丰厚的意蕴 ,我们以西晋时的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为切入点 ,通过对“势”这一范畴基本属性的分析来探求这一美学范畴的产生根源。我们认为在中国...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势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艺术门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它包蕴着极为丰厚的意蕴 ,我们以西晋时的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为切入点 ,通过对“势”这一范畴基本属性的分析来探求这一美学范畴的产生根源。我们认为在中国古代 ,“势”之所以受到各种艺术的钟爱 ,就在于它根植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 ,万物有灵的生命哲学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蕴 《四体书势》 生命哲学观 生命美 中国 古代美学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卫恒《四体书势》的书法美学思想
3
作者 杜战锋 《艺术探索》 2010年第3期144-145,共2页
卫恒《四体书势》建立了系统全面的书学观点,确立了历史批评的传统,提出了"体象"的书法创作观和审美观,发展了书法审美方式,提出了"和谐"说,在中国古代书法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书学历史价值。
关键词 卫恒 《四体书势》 书法美学思想 体象
下载PDF
《四体书势》中“四体”之共性研究
4
作者 颉瑞红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9年第12期65-66,共2页
文章通过对卫恒《四体书势》中"四体"的艺术特征之共性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四体"在其艺术表现方面存在共通性的结论。详细来说,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其一,崇尚自然;其二,多取形似;其三,因势而动;其四,临时从宜。
关键词 体书体 《四体书势》 书法理论 共通性
下载PDF
“意”与“妙”之论——“解衣般礴”等老庄思想对魏晋书论的影响
5
作者 刘志超 《书法教育》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在梳理古代书法理论时,直接移用《庄子》的'解衣般礴'并不多。但是,'解衣般礴'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以魏晋尤为突出。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操之纵之,六辔在手;解衣般礴,色舞眉... 在梳理古代书法理论时,直接移用《庄子》的'解衣般礴'并不多。但是,'解衣般礴'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以魏晋尤为突出。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操之纵之,六辔在手;解衣般礴,色舞眉飞……会得此意,便是作家。彼纤媚取悦,或用笔粗犷,自谓古致者,何足论哉.'[一]清人刘熙载:'宋画史解衣般礴,张旭脱帽露顶,不知者以为肆志,知者服其用志不纷。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四体书势》 玄妙之伎 意在笔前 老庄思想
下载PDF
行书创作体悟
6
作者 王卫军 《书画世界》 2012年第2期66-72,6,共7页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
关键词 行书 体悟 创作 《四体书势》 西汉晚期 《书断》 刘德 书体
下载PDF
学书札记——雪泥留痕
7
作者 洪权 《书画世界》 2019年第8期39-44,共6页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章标题,如《四体书势》《九势》等。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学术语言的强势引入和国人醉心于引用西方词语以显得更为时髦和"现代性","书势"一词较少被提及,而代之为"节奏",然而"书势"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则非"节奏"所能概括,反之则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汉末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 《四体书势》 艺术自觉 书法理论 文章标题 学术语言
下载PDF
衛恒《四體書勢并序》之“字勢” 被引量:6
8
作者 張天弓 《书法研究》 2017年第4期1-28,共28页
本文追溯歷史文化背景,從文學、文論與書法、書學的互動去解讀西晋衛恒《四體書勢并序》的形制及首篇《字勢》;從魏晋衛氏書法世家和東漢崔氏書法世家去理解《四體書勢并序》的書法史意義。探討衛恒使用"字勢"概念貫通文字起... 本文追溯歷史文化背景,從文學、文論與書法、書學的互動去解讀西晋衛恒《四體書勢并序》的形制及首篇《字勢》;從魏晋衛氏書法世家和東漢崔氏書法世家去理解《四體書勢并序》的書法史意義。探討衛恒使用"字勢"概念貫通文字起源、"六書"和"古文""篆籀""小篆""隸書""草書""行書"等字體、書體,各書體的代表性書家、創作的思維方法,試圖解答"古文勢""士人章草""尺牘草書""千里面目""書儀""號匆匆不暇草書""張芝草聖"等疑難問題,從而揭示"字勢"概念的深刻内涵。衛恒首創"字勢"概念及"用筆(筆勢)""結字"概念,以致成爲古代書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四體書勢并序》標志着中國古代書學的正式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衛恒 《四體書勢》 字勢 用筆 結字 草書
原文传递
钱锺书对《四体书势》的考证与阐发
9
作者 吕冠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180-181,共2页
钱锺书是驰名中外的学者,不仅对中外文学有着高超的研究,还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有着深湛的理解。他的学术巨著《管锥编》有不少章节涉及书法理论,最集中地体现在考证与阐发卫恒《四体书势》的笔札中。钱氏对《四体书势》古今聚讼的"... 钱锺书是驰名中外的学者,不仅对中外文学有着高超的研究,还对中国传统书法理论有着深湛的理解。他的学术巨著《管锥编》有不少章节涉及书法理论,最集中地体现在考证与阐发卫恒《四体书势》的笔札中。钱氏对《四体书势》古今聚讼的"匆匆不暇草书"进行了考证,就《四体书势》取法自然的观念对后世书论、画论的影响进行了阐发,对书法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管锥编》 《四体书势》 书法理论
原文传递
从《四体书势》看早期书论的自觉与独立
10
作者 葛复昌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16期32-34,共3页
《四体书势》不仅仅对书法自觉、汉字与书法、书法传承、书体源流等有着较为清晰的描述,而且对书法美的探讨与形容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文着重梳理了卫恒及《四体书势》对书法理论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及建树。
关键词 《四体书势》 卫恒 书法理论 自觉与独立
原文传递
晋卫恒《四体书势》中的“兴思”“致思”与“伫思”
11
作者 杨二斌 《书法》 2020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于晋卫恒《四体书势》中涉及"思"字语词的"兴思""致思"与"伫思"的深度挖掘,来分析汉魏晋间书法审美的自觉。本文认为,"兴思"以"鸟迹"为本,文字就是万物自然中... 本文通过对于晋卫恒《四体书势》中涉及"思"字语词的"兴思""致思"与"伫思"的深度挖掘,来分析汉魏晋间书法审美的自觉。本文认为,"兴思"以"鸟迹"为本,文字就是万物自然中抽出的"象",而"兴思"正是这种万物自然能够转化为文字的主体智慧;"致思"以"物象"为本,"物象"是继承崔瑗的"法象"审美思想,"致思"是对于"物象"的反观,是审美主体的"情性"的升华;"伫思"是思绪、情性的内在沉寂,是在"兴思""致思"之后的对于书法美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最后,提出卫恒《四体书势》对于书法审美的启示:比类的艺术通感、意象化的"点画"、审美意境的层次以及象外之意的审美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体书势》 兴思 致思 伫思
原文传递
规范与创新之道
12
作者 程方平 《中国教师》 2011年第9期71-73,共3页
书道既然称之为道,当有规范、法度等讲究,后人学之亦有规程可循。王羲之晚年为其子王献之等学字,亦仿前贤蔡邕、卫恒、索靖、卫夫人(铄)等著《九势》《四体书势》《草书势》《笔阵图》等,为后人留下了《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等经验... 书道既然称之为道,当有规范、法度等讲究,后人学之亦有规程可循。王羲之晚年为其子王献之等学字,亦仿前贤蔡邕、卫恒、索靖、卫夫人(铄)等著《九势》《四体书势》《草书势》《笔阵图》等,为后人留下了《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等经验之谈。在文中,王羲之开篇即说:“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四体书势》 王羲之 王献之 笔势 索靖 草书
原文传递
鸟书在越地的产生——以《永安六年砖》为例
13
作者 赵冠群 《艺术品》 2020年第2期68-71,共4页
一、契机去岁冬季,笔者在浙江湖州某砖铭藏家家中得见一枚极为特殊的三国吴国砖铭,此砖出于浙江宁波,内容为:君年六十永安六年卒(图一)。共计9字,笔画为鸟纹形象,其中"君"字4只鸟组成,"年"字4只鸟组成,"六&qu... 一、契机去岁冬季,笔者在浙江湖州某砖铭藏家家中得见一枚极为特殊的三国吴国砖铭,此砖出于浙江宁波,内容为:君年六十永安六年卒(图一)。共计9字,笔画为鸟纹形象,其中"君"字4只鸟组成,"年"字4只鸟组成,"六"字3只鸟组成,"十"字1只鸟写成,"永"字4只鸟组成,"安"字5只鸟组成,"六"字3只鸟组成,"年"字4只鸟组成,"卒"字4只鸟组成,共计32只鸟纹。"永安"年号历史上出现多次,有三国吴景帝、西晋惠帝、北凉沮渠蒙逊、北魏孝庄帝、西夏崇宗,从地域上可以排除北凉、北魏、西夏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字志目 《永安六年砖》 《四体书势》 《禅国山碑》 春秋战国
原文传递
补谈所谓“匆匆不暇草书” 被引量:2
14
作者 辛德勇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草书 《四体书势》 钱钟书 西晋
原文传递
从张芝到王羲之:“墨池”的挪移与转让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令宇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0年第8期42-43,共2页
"墨池"一词作为书法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最早与东汉书法家张芝相关联。有关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事迹,最早见于西晋时期书法家卫恒所撰写的书法论著《四体书势》。《四体书势》载:"弘农... "墨池"一词作为书法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最早与东汉书法家张芝相关联。有关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事迹,最早见于西晋时期书法家卫恒所撰写的书法论著《四体书势》。《四体书势》载:"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芝 张伯英 书法史 临池学书 墨池 王羲之 西晋时期 《四体书势》
原文传递
“匆匆不暇草书”辨
16
作者 杨永发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8期196-197,共2页
历史上的各种理解有关张芝“匆匆不暇草书”的记载,都来源于西晋书法家卫恒所撰《四体书势》,全文载于《晋书·卫恒传》。大家都知道草书的本质是书写快速,很多人都觉得张芝此言甚违常理。
关键词 草书 《四体书势》 书法家 张芝 卫恒
原文传递
“字势”在南朝书论中兴起原因探微
17
作者 温见涛 《书法》 2015年第9期70-72,共3页
“字势”一词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中的《字势》一文,文中主要描述了古文的自然形态之美。其次出现在传为王羲之的《笔势论》文中。王氏开篇云:告汝子敬:吾观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
关键词 兴起原因 书论 南朝 《四体书势》 自然形态 王羲之 笔势
原文传递
匆匆不暇草书
18
作者 卢仰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6年第8期20-22,共3页
一句“匆匆不暇草书”由来争论已久,其原因有三:一是断句的问题,二是时代背景理解的问题,三是语气的问题。“匆匆不暇草书”一句很多人引用宋代《宣和书谱》的原文:“张芝每作楷书,则日匆匆不暇草书。”但早在卫恒的《四体书势》... 一句“匆匆不暇草书”由来争论已久,其原因有三:一是断句的问题,二是时代背景理解的问题,三是语气的问题。“匆匆不暇草书”一句很多人引用宋代《宣和书谱》的原文:“张芝每作楷书,则日匆匆不暇草书。”但早在卫恒的《四体书势》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汉兴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后有崔瑗、崔定,亦皆称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 《宣和书谱》 《四体书势》 作者姓名 楷书 张芝
原文传递
“草篆”再探讨
19
作者 范秋晗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0年第8期40-42,共3页
一、"草篆"名实新辩1."草篆"之名一般认为,以"草篆"进行书法创作,肇于明赵宧光。而"草篆"之名启于何时,以前多认为要远远早于明代赵宧光。如东汉蔡邕诗、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均有"何... 一、"草篆"名实新辩1."草篆"之名一般认为,以"草篆"进行书法创作,肇于明赵宧光。而"草篆"之名启于何时,以前多认为要远远早于明代赵宧光。如东汉蔡邕诗、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均有"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草篆"之名发于蔡邕,且后世相传蔡邕创飞白书,因此推断"草篆"可能是篆书中飞白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 草篆 书法创作 飞白书 《四体书势》 赵宧光
原文传递
习隶简述
20
作者 冯卫良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5年第2期60-61,共2页
隶书者,篆之捷也。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隶盛于汉,初创为秦隶,留有些许篆意,后不断发展变化,逐渐打破秦以来的书写传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汉隶逐步发展定型,... 隶书者,篆之捷也。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从此简易。”隶盛于汉,初创为秦隶,留有些许篆意,后不断发展变化,逐渐打破秦以来的书写传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汉隶逐步发展定型,成为统治地位的书体,也派生出楷书、行书、草书,为五体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体书势》 罢黜百家 思想统一 独尊儒术 统治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