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译本《因明入正理论》校勘者合尊大师生平事迹考述
1
作者 万玛羊桑 尕本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1-81,共11页
《因明入正理论》藏译本是从玄奘译本翻译的古印度因明典籍,其校勘者系南宋少帝赵显,藏语名为合尊曲杰仁青,目前学界对其生平部分事迹语焉不详、尚存讹误。通过查阅汉藏历史文献,确定其出家、遣至西藏、返回河西等重要时间界限的同时,... 《因明入正理论》藏译本是从玄奘译本翻译的古印度因明典籍,其校勘者系南宋少帝赵显,藏语名为合尊曲杰仁青,目前学界对其生平部分事迹语焉不详、尚存讹误。通过查阅汉藏历史文献,确定其出家、遣至西藏、返回河西等重要时间界限的同时,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其生平主要活动轨迹,尤其结合藏文史料对其死因进行了考证与补充,认为元帝“赐死”原因主要是其在西藏门徒众多,势力庞大及私自潜返河西,而不尽是所谓的“文字狱”;并在此基础上,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合尊对“构筑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论》 合尊曲杰仁青 赵显 生平事迹
下载PDF
法藏敦煌草书写本P.2063净眼《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卷校录整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37,共25页
本文校录整理的是法藏敦煌草书写本P.2063高僧净眼的《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卷全文,共446行约11000字左右。敦煌草书向来号称难懂,有如天书,至今无人能全部作出释文。这主要是由于内容大都属于义疏之类,很难通读;书体在章草、今草之间,... 本文校录整理的是法藏敦煌草书写本P.2063高僧净眼的《因明入正理论略抄》残卷全文,共446行约11000字左右。敦煌草书向来号称难懂,有如天书,至今无人能全部作出释文。这主要是由于内容大都属于义疏之类,很难通读;书体在章草、今草之间,许多字形不见于传世书法家智永、张旭、孙过庭等人的作品,《中国草书大字典》之类往往翻检不到。本文首次以彩色图片为依据逐字校录整理了该件草书作品全文,详细考辨各个疑难字形的书写、校订情况,使得校录文本可以图文对照、轻松阅读。本文订正了前人校录上的大量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敦煌草书 造型结构 P 2063 净眼 《因明正理论略抄》 校录整理
下载PDF
法藏敦煌草書寫本P.2063淨眼《因明人正理論後疏》殘卷校錄整理(編行校錄之一)
3
作者 黄征 《佛教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79-96,317-318,共19页
本文對法藏敦煌草書卷子P. 2063高僧淨眼的《因明入正理論後疏》作了逐字逐句的校绿整理,字形、詞語和相關經文作了注釋按斷,使得不易識讀的草書内容能够爲普通讀者所閱讀引用。
关键词 法藏 敦煌草書 P.2063 釋淨眼 《因明入正理論後疏》
下载PDF
窥基《因明大疏》对真似的判断说明
4
作者 陈帅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1-82,共12页
因明学之中,对论辩结果的判断并非单纯的逻辑问题,更涉及到实践方面的考量。本文以因明论证的真似判断标准为关注点,考察窥基《因明大疏》的相关说明,借此一窥汉传因明对因明论证中有效性问题的理解与阐发。《因明大疏》对真似判断标准... 因明学之中,对论辩结果的判断并非单纯的逻辑问题,更涉及到实践方面的考量。本文以因明论证的真似判断标准为关注点,考察窥基《因明大疏》的相关说明,借此一窥汉传因明对因明论证中有效性问题的理解与阐发。《因明大疏》对真似判断标准的解释主要体现在其对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四者关系的辨析以及对相违决定等具体情况的判断应用中。根据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因明大疏》的真似判断中存在形式与功能两种角度,共同构成其对论证有效性的阐释,形式上的正确无误是功能上起到论证效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只有同时满足两个角度要求的论证才可以被判断为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论》 《因明疏》 真似判断标准 形式 功能
下载PDF
五代北方《因明入正理论》的传习与因明学发展
5
作者 朱丽霞 《唐史论丛》 2023年第1期386-397,共12页
关于五代因明学的研究,从近代以来,一般都是附于五代佛教研究中给予考察,但往往只有提纲挈领式的论断,如吕澂先生在《五代佛教》中仅提到在五代常习的经论中,《百法》《因明》“敷讲尤为普遍”[1]。除此而外,因明学的研究专著在追述我... 关于五代因明学的研究,从近代以来,一般都是附于五代佛教研究中给予考察,但往往只有提纲挈领式的论断,如吕澂先生在《五代佛教》中仅提到在五代常习的经论中,《百法》《因明》“敷讲尤为普遍”[1]。除此而外,因明学的研究专著在追述我国因明学发展史时会偶有涉及,如郑伟宏《汉传佛教因明研究》等,但仅限于列举个别五代因明学的人物而已[2]。近年来,一些研究唯识宗的成果中,对五代因明学也有些许考察,如张超的论文《中国唯识学者概述》[3],该文在唐末、五代部分于唯识学者的探讨中,夹杂了对因明学者较为详细的梳理。于佳彬的论文《八至十世纪佛教传播的思想研究》,在“太原崇福寺的唯识学传承”中[4],对五代的因明学也有所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因明正理 唯识学 佛教传播 因明研究 唯识宗 经论 吕澂
原文传递
吕才的因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清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因明是印度逻辑史上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有人称之为“佛家逻辑”.由于佛教很早就在我国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所以,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的因明也随同佛教一起传入了我国.因明在我国汉族地区和藏族地区均有相当影响.由于传入时间、所传典籍及延... 因明是印度逻辑史上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有人称之为“佛家逻辑”.由于佛教很早就在我国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所以,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的因明也随同佛教一起传入了我国.因明在我国汉族地区和藏族地区均有相当影响.由于传入时间、所传典籍及延续情况等有所不同,于是有汉传因明及藏传因明的区分.就汉传因明而言,南北朝时期就已开始了.例如,东魏时所译佛典中,“有关因明者,毗目智仙之《回净论》等是也.”①及至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研究 法师 三支作法 玄奘 汉传因明 差别性 正理 佛教 佛法
下载PDF
文轨《因明入正理论疏》评介
7
作者 郑伟宏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庄严疏》 《理门论》 因明思想 陈那 窥基 文轨 《因明正理疏》 宗同品 世亲 因同品 共比量 支那内学院 九句因 能别
原文传递
法藏敦煌草书写卷P.2063两种因明文献校补
8
作者 张航 杨宝忠(指导) 梁春胜(指导)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33-42,共10页
法藏敦煌汉文写卷P.2063以草书抄录了唐代大德净眼的两种因明论著。本文围绕草书字形,结合上下文意,比较佛经异文,依据高清图版,从误认草书、忽略校正文字或符号两方面对前人录文中尚存之问题进行校补。
关键词 敦煌写本文献 草书 《因明正理论略抄》 《因明正理论后疏》
下载PDF
略论吕澂对梵文本、藏文本《因明入正理论》的研究
9
作者 沈海波 《中国民族学》 CSSCI 2018年第2期78-87,共10页
吕澂在支那内学院的早期教学中一直担任因明学的导师,他认为:“《因明入正理论》一卷……思惟论议,有轨可循,则致用宏而事功倍,因明其必学也.方式运用,或逐时推移,而真实简持,酌中立说,无逾于《入论》矣.”③所以他对《因明入正理论》... 吕澂在支那内学院的早期教学中一直担任因明学的导师,他认为:“《因明入正理论》一卷……思惟论议,有轨可循,则致用宏而事功倍,因明其必学也.方式运用,或逐时推移,而真实简持,酌中立说,无逾于《入论》矣.”③所以他对《因明入正理论》的研究最为深入,并充分运用了藏文和梵文文献进行比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 支那内学院 因明 吕澂 梵文本 致用
原文传递
有缘千里共修学——记佛学专修班
10
作者 韩廷杰 《佛教文化》 1994年第1期43-44,共2页
为弘扬佛教文化,让社会大众懂得何为真正的佛教,并应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佛教专修班”,得到不少读者的关心,为此我们约请专修班老师韩... 为弘扬佛教文化,让社会大众懂得何为真正的佛教,并应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佛教专修班”,得到不少读者的关心,为此我们约请专修班老师韩廷杰先生为大家简单介绍专修班的办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修班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佛学院 因明正理 有缘千里 佛教史 佛学研究 中观学派 成唯识论
下载PDF
论墨辨中辟式推论的逻辑本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润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15-20,共6页
《墨子·小取》第二段(或也者,不尽也……)列举出墨家辩术的七种方式:或、假、效和辟、侔、援、推。从《墨子》全书看,辟式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推论方式。对辟式的说明,《小取》中有这样三句话:
关键词 小取 二段 联言推理 逻辑错误 因明正理 联言支 反喻 论式 喻依 逻辑关系
下载PDF
《嘉兴藏》在五台山的雕板情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申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2期10-14,共5页
一五台山刻经背景及情况《嘉兴藏》一名《径山藏》,始刻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后因北方缘薄、集资不便、冰雪太大等原因,四年后又移于浙江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及其下院寂照庵和化城寺等处。万历末年至天启、崇祯及... 一五台山刻经背景及情况《嘉兴藏》一名《径山藏》,始刻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后因北方缘薄、集资不便、冰雪太大等原因,四年后又移于浙江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及其下院寂照庵和化城寺等处。万历末年至天启、崇祯及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又分散在吴江、金坛、虞山、嘉兴等处分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城寺 径山藏 楞严 雕板 圆觉经 僧宝传 康熙年间 天启 因明正理 禅林宝训
下载PDF
《因明大疏校释》
13
作者 张龑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唐)窥基撰梅德愚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6月,第1版因明是印度逻辑学。古代印度因明学的发展有古、新两大阶段。新因明的创始人陈那著有《因明正理门论》。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对此书作了提要和补充,撰成《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大疏... (唐)窥基撰梅德愚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6月,第1版因明是印度逻辑学。古代印度因明学的发展有古、新两大阶段。新因明的创始人陈那著有《因明正理门论》。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对此书作了提要和补充,撰成《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大疏》指的是玄奘弟子窥基对玄奘翻译的《因明入正理论》的疏解。《大疏》今有金陵刻经处刻本与1933年出土的赵城金藏残本。金陵刻经处刻本是近代从日本寻回的版本,《大疏》唐时传入日本,因元代兵祸在中国失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 因明正理门论 金陵刻经处 赵城金藏 窥基 商羯罗主 玄奘 因明
原文传递
“合尊法宝”的身份及其作品考辨
14
作者 帕毛多日杰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2,共6页
藏族翻译事业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推动藏文化的演变、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藏族历史上精通藏梵二语或汉藏二语的大译师人才辈出,他们翻译了大量的显密经续及五明学经典,同时架起了沟通藏族与其他民族的桥梁... 藏族翻译事业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推动藏文化的演变、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藏族历史上精通藏梵二语或汉藏二语的大译师人才辈出,他们翻译了大量的显密经续及五明学经典,同时架起了沟通藏族与其他民族的桥梁,促进了藏民族与诸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其中精通汉藏二语的译师"合尊·却吉仁钦"在诸藏译师中显得十分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他把艰深晦涩的汉文显密经典译成了藏文,更是因为他作为南宋的王室后裔被列在藏地著名译师名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尊法宝 拉·却吉仁钦 翻译家 《因明正理论》 《百法明论》
下载PDF
世间现量与出世间现量之分歧
15
作者 纯一 《佛教文化》 1989年第1期81-84,共4页
陈那、法称对现量种类作了四种划分:能离(名种)分别,略有四种:一、五识身,二、五俱意,三、诸自证,四、诸定心.这里,"能离(名种)分别"即是陈那等对"现量"所作的规定.名词、种类,世间都认为是一般知识不可分离的要素... 陈那、法称对现量种类作了四种划分:能离(名种)分别,略有四种:一、五识身,二、五俱意,三、诸自证,四、诸定心.这里,"能离(名种)分别"即是陈那等对"现量"所作的规定.名词、种类,世间都认为是一般知识不可分离的要素,商羯罗主、法成作为陈那的传人,继承师说.前者在《因明入正理论》中把现量界定为: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名、种",质言之,就是种类名言.《成唯识论》卷二说名言有二种:表义名言、显境名言.种类名言属"表义",尤其专用词类与种类词类.可见,"无分别"是指远离了表义的种类名言分别.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量 出世间 陈那 因明正理 成唯识论 商羯罗主 法称 表义 一切法 自性
下载PDF
玄奘所译“因三相”是否契合陈那原意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春梅 《法音》 2021年第12期55-58,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陈那"因三相"的表述,自唐以来的教界、学界都习惯用玄奘译版,即"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和"异品遍无性"等三相。事实上,这是玄奘对《因明入正理论》中"因三相"...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陈那"因三相"的表述,自唐以来的教界、学界都习惯用玄奘译版,即"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和"异品遍无性"等三相。事实上,这是玄奘对《因明入正理论》中"因三相"的翻译。或许是由于该论的作者是陈那的弟子商羯罗主,且该论又是对陈那著作《因明正理门论》的引介、概述,所以玄奘的这个译版就自然而然地被直接用做陈那"因三相"的经典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门论 因明正理 因三相 遍是宗法性 异品遍无性 玄奘 商羯罗主 问题的提出
原文传递
从唐代敦煌写卷看佛教与章草的发展
17
作者 吕丽军 《书法赏评》 2017年第3期18-20,共3页
章草兴盛于汉代,其与篆书、隶书、草书的关系密不可分,留传至今的汉代章草多为刻本,墨迹极少。当代许多学者都认为汉代是章草发展的高峰,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中有:"章草惟汉、魏、西晋人最妙,至逸少变索靖法,稍以华胜。世传书《诸... 章草兴盛于汉代,其与篆书、隶书、草书的关系密不可分,留传至今的汉代章草多为刻本,墨迹极少。当代许多学者都认为汉代是章草发展的高峰,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中有:"章草惟汉、魏、西晋人最妙,至逸少变索靖法,稍以华胜。世传书《诸葛武侯对蜀昭烈语》及《豹奴》等章帖,皆逸少书也。萧景乔《出师颂》虽不迨魏晋人,然高古尚有遗风。自其书中观之,过正隶远矣。隋智永又变此法,至唐人绝罕为之,近世遂杳然无闻。盖去古既远,妙指弗传,几至于泯绝邪!然世岂无兹人,顾俗眼未之识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卷 因明正理 出师颂 大乘起信论略述 逸少 魏晋人 索靖 东观余论 黄伯思 因明
原文传递
回忆王森先生
18
作者 邓锐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 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次就贸然到民族学院研究部去拜访请教,他和蔼地接待我并给予详细的解答。8年后,1960年,我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以下简称民研所)工作,先生也在这所,可以说欣然再遇,我印象里先生面貌神态自此一直没有显著变化,头发浓密,只是白了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汗 院系调整 语文系 因明正理 对我说 因明 何其芳 佐藤长 伯戴克 社会经济史
原文传递
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
19
作者 吕有祥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9,共8页
太虚法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绋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大师.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及其业绩,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察,而"关于僧众寺院制度在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改进为最重要".
关键词 太虚法师 佛学院 法舫 佛教协进会 中国佛教 汉藏教理院 佛教史 弥勒上生经 印顺 因明正理
原文传递
研究佛学的目的和方法——佛学基础知识讲座之七
20
作者 魏艾 《法音》 1983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谈本题之前,先要说清什么是佛学。佛即觉义,佛学即觉悟之学。觉悟系从智慧中来,也可以说佛学即是智慧之学,智慧达到圆满高深的水平,即是成佛。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宽广无涯。学习的次第,当依生得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循序... 在谈本题之前,先要说清什么是佛学。佛即觉义,佛学即觉悟之学。觉悟系从智慧中来,也可以说佛学即是智慧之学,智慧达到圆满高深的水平,即是成佛。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宽广无涯。学习的次第,当依生得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菩萨为度众生而学通常所见,研究佛学的目的,大约有三种不同。第一种人,是把佛学当作一般学问来研究。众所周知,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没有信根,没有实践,纵在生花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义 成佛 三法印 基础知识讲座 现观庄严论 佛学研究 因明正理 贤首五教仪 太虚法师 龙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