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科学的改造与社会重建 |
李真真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
|
论对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历史叙述 |
姚楠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7 |
0 |
|
3
|
20世纪50-60年代熊十力“中国哲学”观论析 |
李淑敏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4
|
20世纪50~60年代越南诗人素友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
毛玉文
|
《东南亚纵横》
|
2014 |
0 |
|
5
|
20世纪60年代 中国外交最“硬”时期镜鉴 |
王红续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新国画——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画的困境及其应对 |
杭春晓
|
《中国画画刊》
|
2010 |
0 |
|
7
|
20世纪50、60年代包产到户变迁的政治学意义 |
张海荣
|
《邢台学院学报》
|
2004 |
1
|
|
8
|
拖拉机的符号意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梦 |
陈履生
|
《粤海风》
|
2019 |
0 |
|
9
|
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以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为例 |
戴春
支文军
|
《时代建筑》
|
2012 |
6
|
|
10
|
试论50—60年代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形态的生成与歧变 |
张剑桦
|
《许昌师专学报》
|
1999 |
0 |
|
11
|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 |
郭志梅
缪启龙
李雄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0
|
|
12
|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青年志愿垦荒活动回顾 |
徐文军
|
《黑龙江史志》
|
2005 |
1
|
|
13
|
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美学家蔡仪——答《凤凰大视野》记者问 |
杜书瀛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3 |
0 |
|
14
|
生活在别处——浅谈2003年消费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
廉毅锐
|
《建筑师》
|
2005 |
9
|
|
15
|
试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党内错误难以纠正的原因 |
张明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6
|
图像记忆中的共和国往事——"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在深圳举办 |
汉初
|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7
|
20世纪50~60年代马一浮“中国哲学”观论略 |
李淑敏
|
《学园》
|
2012 |
0 |
|
18
|
“十七年”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思考 |
王国民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06 |
1
|
|
19
|
待细把江山图画——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关山月建设主题中国画略述 |
陈湘波
|
《国画家》
|
2005 |
4
|
|
20
|
潘天寿博物馆级巨制《耕罢》亮相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 |
|
《中国报道》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