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来华西方人与汉字拼音方案的发展及演变——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卞浩宇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汉字发音历来是西方人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相对西方人而言,学习汉语语音最自然、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借助他们原本熟悉的拉丁字母拼读汉字发音.为此,以马儒翰、卫三畏等人为代表的晚清来华西方人以《中国丛报》为交流平台,先后在该刊物上... 汉字发音历来是西方人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相对西方人而言,学习汉语语音最自然、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借助他们原本熟悉的拉丁字母拼读汉字发音.为此,以马儒翰、卫三畏等人为代表的晚清来华西方人以《中国丛报》为交流平台,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及评论,不仅大胆提出汉字拼音化的设想,并就马儒翰公布的汉字拼音方案中的变音符号、元音和辅音的分类与编排、音调等具体问题展开较为深入地讨论.尽管最终并未就汉字拼音方案形成统一的标准模式,但这一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来华西方人对汉语语音认识和研究的最高水平,亦为日后威妥玛、翟理斯制定“威-翟”拼音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来华西方人 汉字拼音 《中国丛报》
下载PDF
陈其美主谋杀宋谬说之流传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小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7,共15页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宋案 陈其美 应夔丞 《国报》 《辛丙秘苑》 共进会
原文传递
晚清女报中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1907年的多元呈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晓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1907年是中国女报界迅速扩展的一年,当年最少有十种杂志面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与《天义报》。三份刊物共同的特点是,编辑均为女性,且都有留学或居留日本的经历。尤其是三家女报的同中有异及各自独特的探... 1907年是中国女报界迅速扩展的一年,当年最少有十种杂志面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与《天义报》。三份刊物共同的特点是,编辑均为女性,且都有留学或居留日本的经历。尤其是三家女报的同中有异及各自独特的探求,使其在同一对话场域中展现出多元的样态。而无论是秋瑾主办的《中国女报》之提倡民族主义、期待"汉侠女儿"的出现,燕斌主持的《中国新女界杂志》之宣导国家主义、呼唤"女国民"的诞生,还是何震编辑的《天义报》之标举无政府主义、推崇女虚无党的实践,都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切近了女性与国族的关系论述,从而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报》 《中国新女界杂志》 《天义报》 女性 国族
原文传递
另一侧的潜流:清末国学变迁与章太炎的明治汉学批判
4
作者 彭春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7,共10页
20世纪初,海外特别是明治汉学的波澜与中国国学界的跃动,事件层层叠叠,表现出互相倚依、内外牵扯的二重奏样态。1911年《学林》所载章太炎《与农科大学教习罗振玉书》,猛烈抨击明治汉学,乃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关键文本。往往被忽视... 20世纪初,海外特别是明治汉学的波澜与中国国学界的跃动,事件层层叠叠,表现出互相倚依、内外牵扯的二重奏样态。1911年《学林》所载章太炎《与农科大学教习罗振玉书》,猛烈抨击明治汉学,乃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关键文本。往往被忽视的另一侧,即中国国学界内部之演变,助推了章太炎的明治汉学批判。无论是抨击褒奖日本汉学的风气,还是质疑以新出土文物为重心的学术潮流,章太炎的相关言论,可溯自《国粹学报》。俞樾与岛田翰,才是他批判文章中未录其名,但内心实则紧张的人物。“依自不依他”,作为章太炎的伦理和学术立场,也反映了古物流失过程中,中国知识人通过坚信内心的实在圆满来应对外在事物变迁流转的共同心态。“故闻”与“古物”之学的纷争,蕴含了章太炎论衡“国故”与罗振玉“古器物之学”各自的关切。两人均视对方为争夺“国学”话语权的对手。《学林》与《国学丛刊》的创刊和隔空论争,意味着他们分别另起炉灶。从《国粹学报》到《与罗振玉书》的相关事件和言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在西力东侵、东学寝盛的背景下,中国国学界所经历的这段心态调整、人事变迁,学术竞争与转轨的动态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罗振玉 《国粹学报》 明治汉学
原文传递
中国女学会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晓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中国女学会是近代第一个由中国女性组织的团体,不过由于史料稀缺,对这一社团从出现到涣散的过程及其影响,始终缺乏完整的考察。通过利用与中国女学会同气连枝的中国女学堂以及《女学报》的散碎史料,从中可钩稽出中国女学会的始末:创意... 中国女学会是近代第一个由中国女性组织的团体,不过由于史料稀缺,对这一社团从出现到涣散的过程及其影响,始终缺乏完整的考察。通过利用与中国女学会同气连枝的中国女学堂以及《女学报》的散碎史料,从中可钩稽出中国女学会的始末:创意始见于1898年3月初;在问世过程中,受到了《法国女学会》一则新闻的影响;在与女学堂、《女学报》三位一体的关系中,女学会本为根本,却未开展过独立的活动;会员主体为中国女学堂的教职员、内董事及《女学报》主笔;1898年10月,因受到慈禧严禁立会、查拿入会者懿旨的政治压力而消歇;但其精神尚遗传至1902年5月成立的上海女学会,甚至1911年2月创建的世界女子协会,仍可视为其余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学会 中国女学堂 《女学报》 经元善 《法国女学会》
原文传递
美国早期汉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观念——从裨治文的《中国丛报》到威尔逊的《中国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早期英美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英美两国传教士由于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便利,以及工作与生活上的密切联系,其译介与研究工作很自然地彼此交织,并在英语世界... 早期英美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英美两国传教士由于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便利,以及工作与生活上的密切联系,其译介与研究工作很自然地彼此交织,并在英语世界共同发挥着影响。美国汉学在开山时期一方面呈现出兼容博杂的面貌,更由于其世界性的眼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中国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谱系中重新加以审视,传统的经典再次获得了崭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汉学 中国文学观念 伊皮法纽·威尔逊的《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辛亥革命时期东北革命党人田又横研究
7
作者 刘艳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6-43,共8页
辛亥革命时期东北革命党人田又横名不见经传,生平事迹不详。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关文物和档案为基础,并搜集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其生平事迹有了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田又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东北革命中,为宣传革命和组织革... 辛亥革命时期东北革命党人田又横名不见经传,生平事迹不详。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关文物和档案为基础,并搜集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其生平事迹有了初步的认识。笔者认为田又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东北革命中,为宣传革命和组织革命活动做出重要贡献,并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应该作为"辛亥革命烈士"载入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又横 辛亥革命 东北革命党人 《国民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