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
- 1
-
-
作者
张武军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4,共1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央日报》副刊与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考察研究”(19YJA751054)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709103、SWU1709101)。
-
文摘
长期以来,在胡适等人的影响下,新旧文化之别主导着有关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认为提出新文化、新文学的老师影响了学生,从而形成新文化运动,继而促使了五四运动的发生。然而从看似“旧文化旧文学”的代表却又实际领导和发动了五四的《国民》和国民杂志社出发,我们看到了一幅不一样的“运动”图景。“国民运动”才是这一运动的本质,之后的继续向外“国民运动”和回归校园的“学术文化”和“文化运动”才是后续“运动”的分歧所在,“动”和“静”是焦点所在。“新文化运动”并非“新文化”扩展而来的运动,而是针对向内回归校园和学术的“文化运动”所提,是新的文化运动之意。上海国民党人正是基于此最早提出和使用“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陈独秀和《新青年》脱离北大,加入上海“同志诸君”阵营,才使得他和《新青年》汇入新文化运动的滚滚洪流。作为国民运动的“五四”和走向国民革命的“新文化运动”是运动的逻辑所在,亦是我们理解后续国民革命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国民》杂志
国民运动
五四
新文化运动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