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体积的另一种求法
1
作者 王永忠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 2005年第4期18-19,32,共3页
通过圆柱体积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圆柱=S底h。其实,除了这一计算公式外,圆柱的体积还有另一种求法。
关键词 圆柱体 小学 数学 中高年级 计算公式
下载PDF
用两个教具配合教圆柱的侧面积
2
作者 华占和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1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侧面 计算公式 教具 接力棒 空心圆柱体 实心圆柱 侧面展开 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长方形
下载PDF
圆柱体积计算一点通
3
作者 刘仁贝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3年第1期60-60,共1页
同学们知道,按照下图的转化,我们可以推导出圆柱体积等于底乘高,即V=Sh。 计算圆柱的体积,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学习 学习方法 圆柱体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
作者 王秀珍 《陕西教育科研》 2005年第2期51-52,共2页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4,练习八的第1~2题。
关键词 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小学 数学教学
原文传递
“圆锥体积”教学片断
5
作者 赵秀珍 《山东教育》 1994年第Z1期66-66,共1页
在学生学会圆柱体积的计算以后,接着转入圆锥体积的教学。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圆锥体的形状,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就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而圆柱体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通过... 在学生学会圆柱体积的计算以后,接着转入圆锥体积的教学。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圆锥体的形状,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就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而圆柱体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通过这样复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圆锥体的认识。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体 教学片断 柱体 底面 底面直径 圆锥的体 教学思路 计算 侧面展开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教师应珍视学生的“创新闪念”
6
作者 王祥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 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片段
下载PDF
解题策略(十)
7
作者 陈双九 李月胜 《数学小灵通(启蒙版)(学龄前)》 2008年第12期36-38,共3页
等积变形在课本上,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是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研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是将圆柱体转化成体积相等的近似的长方体。
关键词 三角形 圆柱体 相等 变形 长方体 计算 计算 解题策略 阴影 钢锤
下载PDF
演示实验失败之后……
8
作者 黄岩 谢启明 《教育科学论坛》 1996年第2期3-3,共1页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子圆柱,三个圆锥倒了后,圆柱里还留下好多沙子。实验结果两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书上结论表示疑惑,教师就照书上下了结论。依我之见,教师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指着圆柱说:“如果圆柱容器里装的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实验 圆柱容器 圆锥体公式 圆柱体 圆锥容器 计算 沙子 教师教学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下载PDF
知识快乐城堡 六年级数学
9
作者 张海南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圆柱体 数学 圆锥体 圆柱形容器 柱体 底面 侧面展开 表面 侧面 周长
原文传递
一次探究活动及反思——兼与缪建平老师商榷
10
作者 刘德美 《小学数学教师》 2003年第12期27-32,共6页
关键词 教学片段 小学 数学教学 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圆柱体 几何计算 解法
原文传递
引导动手操作 突出关键特征
11
作者 蒋新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0年第10期46-46,共1页
任何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1/3吗?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判断时,经常有部分学生会作出肯定的回答。他们对此问题判断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的比较”这一大前提模糊不清而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对上述问题(包括一些... 任何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1/3吗?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判断时,经常有部分学生会作出肯定的回答。他们对此问题判断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的比较”这一大前提模糊不清而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对上述问题(包括一些变式题)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我在教学中加强圆柱体与圆锥体相互关系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突出“等底等高”这一关键特征,使学生切实掌握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V=(1/3)sh。在新授课时,我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都给定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圆柱、圆锥和砂子,然后提出问题:“把圆锥里装满砂往圆柱里装,直至装满为止,你们能发现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手操作 关键特征 圆柱体 圆锥体 引导学生 相互关系 计算公式 判断错误 变式题 实验器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