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压制视域下《在地铁站》的意象张力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方云 刘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庞德名篇《在地铁站》的意象张力乃学界关注的经典议题,但其文学语言本体上的艺术形成机理仍需深入探究。本研究以构式这一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为理论基石,发现在词汇层上《在地铁站》名词变动词的"N—V构式"通过主题词"... 庞德名篇《在地铁站》的意象张力乃学界关注的经典议题,但其文学语言本体上的艺术形成机理仍需深入探究。本研究以构式这一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为理论基石,发现在词汇层上《在地铁站》名词变动词的"N—V构式"通过主题词"幽灵"隐喻性的拓展关系压制了与之对立的"花瓣"的俗世乐园寓意,诗歌映射的人间地狱意象得以前景化;宏观结构上的语篇构式和版本考证则凸显了《在地铁站》对立统一的意象主义语篇框架意义,最终揭示了《在地铁站》形式极和语义极之间的张力机理和文明异化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在地铁站》 幽灵 花瓣 张力 构式压制
下载PDF
前景化与《在地铁站》及其四首译诗的音乐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朝杨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庞德的《在地铁站》被公认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人们对该诗的赏析常集中于意象的呈现,而常忽视其音乐性。从前景化视角赏析《在地铁站》的音乐性及四首译诗,全面掌握庞德关于意象主义诗歌音乐性的理念,反思汉语翻译英语自由诗时如何保... 庞德的《在地铁站》被公认为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人们对该诗的赏析常集中于意象的呈现,而常忽视其音乐性。从前景化视角赏析《在地铁站》的音乐性及四首译诗,全面掌握庞德关于意象主义诗歌音乐性的理念,反思汉语翻译英语自由诗时如何保留和再现原诗音乐性的问题,以期为研究者从事英语诗歌翻译和音乐性方面的研究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铁站》 自由诗 音乐性 译诗
下载PDF
意象派诗歌之“神秘”探究——以庞德的《在地铁站》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7期16-18,共3页
意象派诗歌由于"意象"的开放性和极其简洁、缺少修饰和陈述部分的特点使其看似简单,实则"神秘"难解。文章以庞德的《在地铁站》为例进行解读,试图为意象派诗歌的分析提供一个范本。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意象”解读 《在地铁站》
下载PDF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解读《在地铁站》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9-60,共2页
从认知诗学的原型理论、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概念隐喻和审美意象等几方面解读《在地铁站》,可体现诗歌语言特征对读者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关注读者对可能世界的再认识,体会诗歌的新涵义,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在地铁站》 认知诗学 原型理论 审美意象
下载PDF
庞德《在地铁站》诗歌翻译的概念整合研究
5
作者 李致远 王斌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2期239-240,共2页
对诗歌的翻译过程涉及对诗歌意象和隐含意义的概念整合及其心理空间中概念网络模式的构建。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诗歌隐含意义和诗歌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并解释了翻译中整合创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而能够为译语诗歌意义的建构和认知提供全... 对诗歌的翻译过程涉及对诗歌意象和隐含意义的概念整合及其心理空间中概念网络模式的构建。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诗歌隐含意义和诗歌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并解释了翻译中整合创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而能够为译语诗歌意义的建构和认知提供全新的分析机制。以庞德的《在地铁站》两个译本为例,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诗歌翻译 《在地铁站》
下载PDF
寻找金枝:庞德的《在地铁站》、《诗章》之《一》与古典文学传统
6
作者 王承教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6,共18页
庞德在《漩涡主义》一文中的创作说明为理解其诗作《在地铁站》提供了一把钥匙,但也限制了这首诗歌的解读方向,以至于绝大部分解释只强调诗歌中“崭新的”现代生活体验。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文献疏证,本文从古典接受学的视角将《在地... 庞德在《漩涡主义》一文中的创作说明为理解其诗作《在地铁站》提供了一把钥匙,但也限制了这首诗歌的解读方向,以至于绝大部分解释只强调诗歌中“崭新的”现代生活体验。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文献疏证,本文从古典接受学的视角将《在地铁站》里“黑树枝上花瓣数点”的意象与《奥德赛》中的“摩吕”和《埃涅阿斯纪》中的“金枝”关联起来,而诗人大体创作于同一时段的《诗章》之《一》中的证据也可以说明这种关联的可能性。庞德以《在地铁站》中“新”的现代性体验为“表”,以其背后的冥府叙事、摩吕和金枝等“旧”的古典传统为“里”,在新与旧、表与里的叠加所构成的漩涡里,向读者昭示了自己对现世生命意义的深切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铁站》 《诗章》之《一》 摩吕 金枝 古典接受学
原文传递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在地铁站内》 被引量:2
7
作者 银家钰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2期193-194,共2页
《在地铁站内》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代表作。他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地铁站内的一瞬,为读者留下了深远悠长的意境和宽广无比的阐释空间。接受美学的重点概念之一便是"期待视野",而这一概念又包括"... 《在地铁站内》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代表作。他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地铁站内的一瞬,为读者留下了深远悠长的意境和宽广无比的阐释空间。接受美学的重点概念之一便是"期待视野",而这一概念又包括"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面。其每一层次分别与该诗歌的形式、意象、场景一一对应,展现出了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回味悠长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铁站内》 埃兹拉·庞德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下载PDF
寻找金枝:庞德与古典文学传统
8
作者 王承教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在地铁站》及其创作说明《在地铁站》“是最著名的意象主义诗歌之一”。原诗及飞白先生的译文如下: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 《在地铁站》及其创作说明《在地铁站》“是最著名的意象主义诗歌之一”。原诗及飞白先生的译文如下: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迄今为止,《在地铁站》的汉译本已有近30个,国内学界以它为解读对象的单篇论文早有数十篇之多。在英美学界,它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诗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铁站》 金枝 古典文学传统 单篇论文 汉译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