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验与记忆:《在群山之间》与非虚构写作的情感逻辑
- 1
-
-
作者
赵坤
-
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203,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ZDA273。
-
文摘
作为“合为事而作”的自发写作,陈涛的《在群山之间》既以独特的生命机缘,呼应了非虚构的类型写作命题;又以方物志略式的文化写作,参与了文体内部的转换更新,可视为广义的非虚构文本。其中,经验与记忆是该作的两条叙述线。在经验主体与叙述主体的多重情感视角下,认识世界、理解自我的经验,与作为本体和形式存在的记忆,经历抵抗遗忘、进入生命层次、完成主体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认同后,形成了向总体性敞开、又不回避个体特征的共同体情感。
-
关键词
《在群山之间》
经验
记忆
非虚构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群山之间》:作为扶贫文化记忆的可能性
- 2
-
-
作者
巫小黎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百家评论》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鲁迅的文化选择对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9ZDA267)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群山之间》的亲历性与纪实性,见证了当代中国"扶贫运动"的艰难与复杂。时空人事的真实具体与体验的鲜活感,构成本书的重要特质。与其说这是"扶贫文学"的一部力作,不如说这是21世纪中国的"新乡土文学"。100年前经典乡土文学的主要基调是展示偏远地区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底层民众的愚昧、无知,暴露封闭的乡土社会的陈规陋俗,以及源于教育落后、迷信盛行而酿造的种种反人性、非人道的悲剧与罪孽。作为"新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品《在群山之间》,其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它给当代中国扶贫运动贡献了一份以文字符号为呈现载体的文化记忆。
-
关键词
《在群山之间》
新乡土文学
扶贫运动
文化记忆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