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与恶是人性中的天使和魔鬼——读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 被引量:1
1
作者 庄桂成 岳凯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李佩甫 长篇小说 《城的灯》 人性 意象
下载PDF
简论李佩甫创作思想的嬗变——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涵华 《殷都学刊》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 本文以《金屋》和《城的灯》为例,着重从城乡两元对立中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对罪恶之源的思考与追索、对人类精神救赎之路的探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河南作家李佩甫近几年创作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指出这一演变对作家自身和推进中原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金屋》 《城的灯》
下载PDF
试论李佩甫《城的灯》中的恶魔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荆爱珍 孙荣秀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4-107,140,共5页
恶魔性因素在中西方文学传统中具有普遍意义,栩栩如生的恶魔性人物形象始终具有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恶魔性因素的内涵是对某种正常秩序的破坏,对正常意义上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反叛,其核心要素是反抗,其生命是叛逆,其实质是战斗。原始的... 恶魔性因素在中西方文学传统中具有普遍意义,栩栩如生的恶魔性人物形象始终具有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恶魔性因素的内涵是对某种正常秩序的破坏,对正常意义上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反叛,其核心要素是反抗,其生命是叛逆,其实质是战斗。原始的生命冲动和颇具创造性的智慧是其性格中共有特点。李佩甫小说《城的灯》中的冯家昌这一人物性格中,就具有较强的恶魔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魔性因素 《城的灯》 复仇和功利 李佩甫
下载PDF
男性的“圣母”想象——论李佩甫小说《城的灯》女性叙事的谬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娟 马臣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女性叙事的特点,男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圣母"化来作为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工具。这种"女性叙事"反映了当代男性作者及其...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女性叙事的特点,男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圣母"化来作为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工具。这种"女性叙事"反映了当代男性作者及其代表的社会主流话语所持有的女性观念依然打上了深刻的男权烙印和男性中心意识。这种女性观念是男性对女性自以为是的"圣母"想象,是女性叙事的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女性叙事 女性形象 女性观念
下载PDF
论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情感表现——以《城的灯》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军 吴平一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雷蒙·威廉斯看来,情感结构是特定时代地域的"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时期的文化。情感结构被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时代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而广泛的感受,这种感受饱含那个时代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在文学作品... 在雷蒙·威廉斯看来,情感结构是特定时代地域的"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时期的文化。情感结构被用来描述某一特定时代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而广泛的感受,这种感受饱含那个时代共享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借用威廉斯界定的"情感结构"可以探析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中主人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和改造了中原人民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生存智慧,通过"吃苦"、"忍耐"、"交心"、"磨脸"、"发狠"、"算计"等一系列策略在城市求生存。通过解析李佩甫对于乡村和城市之关系的文化想象,从而把握其长篇小说的情感意蕴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三部曲 情感结构 乡关系 《城的灯》
下载PDF
家政治:城乡冲突中的生态符号——以李佩甫《城的灯》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绪义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3期98-100,共3页
如果说性与政治的完整结合,形成以性为中心的性政治是一种文化在成长中的生态符号的话,①那么以家族为中心的家政治则显然是这一文化的另一个生态符号.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中,尽管城市一天天地不断塑造着新人,但这一文化的"家"... 如果说性与政治的完整结合,形成以性为中心的性政治是一种文化在成长中的生态符号的话,①那么以家族为中心的家政治则显然是这一文化的另一个生态符号.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中,尽管城市一天天地不断塑造着新人,但这一文化的"家"却始终是指向乡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冲突 李佩甫 《城的灯》 中国 长篇小说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评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树东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5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城的灯》 李佩甫 人文精神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困境中的探寻——解读《城的灯》中的“乡下人进城”
8
作者 丛坤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在《城的灯》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为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陈城市的污浊肮脏,另一方面他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生命意义,又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对城乡文明的双重认同与质疑中,他既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 在《城的灯》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为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陈城市的污浊肮脏,另一方面他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生命意义,又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对城乡文明的双重认同与质疑中,他既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表现出对理想的迷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交融 探寻
下载PDF
雷达专栏:长篇小说笔记之十七——李佩甫《城的灯》 李科烈《山外还是山》 被引量:16
9
作者 雷达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共4页
李佩甫《城的灯》 《城的灯》所表达的意蕴不算新鲜,但却是重大,深遂,带有贯穿性的,是传统与现代化冲突中的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长篇小说 李科烈 《山还是山》
下载PDF
广播小说让作家和听众的激情对接——解析广播小说《城的灯》的作品研究、编辑思路和包装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权巍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69,共2页
任何文学创作对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宣泄激情的过程,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但要说到听众收听电台节目也会满含激情,恐怕有人要说我夸大其词。因为作家之于他的创作是主动者,他可以操纵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人物的命运,甚至是将自己的理... 任何文学创作对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宣泄激情的过程,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但要说到听众收听电台节目也会满含激情,恐怕有人要说我夸大其词。因为作家之于他的创作是主动者,他可以操纵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人物的命运,甚至是将自己的理想、经历、想象融入其中,满含激情当然可以理解,而听众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小说 《城的灯》 激情 作品研究 听众 作家 包装设计 编辑思路
下载PDF
乡村个体的群体突围——以《城的灯》中的冯家昌为例
11
作者 尚亚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中的冯家昌代表了一个序列的文学形象:艰难进城的乡下人。作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乡村个体,冯家昌富有极大的阐释空间和研究价值。沿着冯家昌对"他者"的追逐这一情节线索,依据作品对道德的超越、文本对象... 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中的冯家昌代表了一个序列的文学形象:艰难进城的乡下人。作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乡村个体,冯家昌富有极大的阐释空间和研究价值。沿着冯家昌对"他者"的追逐这一情节线索,依据作品对道德的超越、文本对象征修辞的使用、作者对故事结构的时空安排,以及读者对文本进行的形态各异的解读,可以重新认识这部作品、这个人物,以及冯家昌背后的整个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冯家昌 个体 群体
下载PDF
物质之城与精神之城:突围中的挣扎——论《城的灯》中人物形象塑造
12
作者 马珂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5-57,共3页
《城的灯》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力作,小说中两个主人公冯家昌、刘汉香的形象让无数读者争论回味。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物质之城和精神之城中挣扎,在对贫瘠和平庸的突围中挣扎。他们的挣扎也代表了两个农村群体的挣扎,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 《城的灯》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力作,小说中两个主人公冯家昌、刘汉香的形象让无数读者争论回味。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物质之城和精神之城中挣扎,在对贫瘠和平庸的突围中挣扎。他们的挣扎也代表了两个农村群体的挣扎,同时,也代表了作者对整个农村突围的挣扎和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灯》 突围 冯家昌 刘汉香
下载PDF
守望乡土与精神救赎——李佩甫《城的灯》中刘汉香形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静波 《文化产业》 2020年第24期48-51,共4页
李佩甫作为首位获茅盾文学奖的河南籍本土作家,他的代表作《城的灯》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原大地、颖水河畔的一曲爱情悲歌。女主人公刘汉香致力于寻求城乡融合,救赎人心,为在城市中游荡的乡村人提供心灵的慰藉。这一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了李... 李佩甫作为首位获茅盾文学奖的河南籍本土作家,他的代表作《城的灯》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原大地、颖水河畔的一曲爱情悲歌。女主人公刘汉香致力于寻求城乡融合,救赎人心,为在城市中游荡的乡村人提供心灵的慰藉。这一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了李佩甫对中原大地的执着守望与依恋。本文通过对刘汉香的形象进行解读,旨在说明在点亮城的灯的同时不要熄灭心灵之灯,为处于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灯》 刘汉香 乡土 救赎
下载PDF
印象点击(040-049)--《城的灯》(长篇小说)
14
作者 贺绍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8-149,共2页
李佩甫是一位非常熟悉中国农村的作家,《城的灯》表现出他对这块土地的执著,他深深地懂得,这块土地至今对中国作家来说仍是不可放弃的沃土。他通过冯家昌为自己及兄弟们走进城市所作的艰难拼搏和所付出的代价,也通过对诗意背后的农... 李佩甫是一位非常熟悉中国农村的作家,《城的灯》表现出他对这块土地的执著,他深深地懂得,这块土地至今对中国作家来说仍是不可放弃的沃土。他通过冯家昌为自己及兄弟们走进城市所作的艰难拼搏和所付出的代价,也通过对诗意背后的农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灯》 长篇小说 李佩甫 农村题材 艺术风格 人性 象征意义
下载PDF
《城的灯》:女性形象塑造与现代性的迷思
15
作者 张素丽 《枣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13,共6页
在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中,《城的灯》这部小说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最具典范性。作为城乡精神的象征体,刘汉香和李冬冬这两个女性形象并非男主人公冯家昌的简单陪衬,她们是作者构建城乡叙事结构的重要依托。李佩甫着意于通过传统女性... 在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中,《城的灯》这部小说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最具典范性。作为城乡精神的象征体,刘汉香和李冬冬这两个女性形象并非男主人公冯家昌的简单陪衬,她们是作者构建城乡叙事结构的重要依托。李佩甫着意于通过传统女性的现代转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代新女性”,但受限于作者的城市偏见及其男权中心意识统御下的性别观念,这部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存在一定的刻板化、虚妄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女性 乡精神 现代性
下载PDF
李佩甫的“文学启蒙”追求及其方法——兼论《城的灯》的意义和问题
16
作者 孔会侠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对于中国当代作家来讲,鲁迅是师承之“源”,也是中国百年文学发展的背景,影响深远。用类比法,来考证李佩甫文学追求和创作方法的特征,溯源这特征的成因;并以《城的灯》为例,来审思这特征与他的创作经验相结合后,所造成的文本效果。
关键词 李佩甫 “文学启蒙” 《城的灯》 类比法 典型性
下载PDF
李佩甫小说中的“凤凰男”——以《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为例
17
作者 朱永富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作为一个符号,"凤凰男"是社会阶层差异和阶层流动的产物。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阶层差异是城乡差异。城乡二元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内化成了李佩甫的小说意义结构。在书写城乡二元结构时,"凤凰男"成了他一个重要的... 作为一个符号,"凤凰男"是社会阶层差异和阶层流动的产物。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阶层差异是城乡差异。城乡二元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内化成了李佩甫的小说意义结构。在书写城乡二元结构时,"凤凰男"成了他一个重要的叙事符号。正是通过"凤凰男"的阶层流动,李佩甫小说映照出了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李佩甫小说中"凤凰男"往往是在农村吃"百家饭"长大的,进入城市之后,往往对乡亲们有着很强的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阶层流动 《生命册》 乡二元结构 叙事符号 《城的灯》 乡差异 凤凰男
下载PDF
探究李佩甫《城的灯》中的冲突叙事
18
作者 宋玉博 《品位·经典》 2020年第9期11-13,共3页
在《城的灯》中,李佩甫采用冲突叙述的方式描绘了冯家昌在离开农村、挺进城市过程中所面对的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传统道德和现代欲望以及传统审美和现代丑恶的激烈冲突,展现当代进城农民、打工一族、农村学子群体的心理和生存境况。
关键词 李佩甫 《城的灯》 冲突叙事
下载PDF
此城到彼城——《城的灯》中冯家昌形象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称意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农村青年冯家昌为了能够成为“城里人”,压抑人性,失去自我,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在权力的迷阵中突围,最终完成了他以及整个家族“进入”城市的工程。在冯家昌的身上,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隐忍与机智、能干与无奈、聪明与狡猾,复杂的性格特... 农村青年冯家昌为了能够成为“城里人”,压抑人性,失去自我,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在权力的迷阵中突围,最终完成了他以及整个家族“进入”城市的工程。在冯家昌的身上,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隐忍与机智、能干与无奈、聪明与狡猾,复杂的性格特征造就了冯家昌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冯家昌“背叛”农村的艰难历程,也正反映了社会现状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呼唤着新的时代变革的早日到来,呼唤着健康人格的重新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灯》 冯家昌 人物形象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城的灯》对《人生》的深化与超越
20
作者 曹志远 《郑州师范教育》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李佩甫的《城的灯》可以说是又一种写法的《人生》,但他并没有完全在"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框架内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在这个原型故事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思考与阐发,流露出对生命苦难的大胆正视与文化主题的苦苦追问。... 李佩甫的《城的灯》可以说是又一种写法的《人生》,但他并没有完全在"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框架内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在这个原型故事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思考与阐发,流露出对生命苦难的大胆正视与文化主题的苦苦追问。《城的灯》在正视与追问中实现对路遥《人生》的深化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的灯》 《人生》 生命 文化 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