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6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二物理《声》一章教学探讨
1
作者 文久明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6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声》 能力培养 初二 探究式学习 学习过程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声无哀乐论》的内涵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联
2
作者 孙思冰 姜楠 《学理论》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哲学史、美学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认为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表达或情绪的激发,而在于音乐本身的纯粹性和美学上的追求。嵇康主张音乐应该超越情感和功利,追求自由、和谐和纯粹的美。《声无哀乐论》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其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体自由”“中和”等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仍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嵇康
下载PDF
视觉、情感与认同:视听综艺节目的文化认同建构路径——以《声生不息》为例
3
作者 王童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5期70-73,共4页
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视觉修辞理论、叙事理论等,以《声生不息》为研究对象,探究视听综艺节目的文化认同建构路径。研究认为:《声生不息》通过海报元素、舞台元素等视觉表现营造怀旧体验,建构中华文化情境;通过音乐叙事,唤醒共通的意义空... 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视觉修辞理论、叙事理论等,以《声生不息》为研究对象,探究视听综艺节目的文化认同建构路径。研究认为:《声生不息》通过海报元素、舞台元素等视觉表现营造怀旧体验,建构中华文化情境;通过音乐叙事,唤醒共通的意义空间;在技术加持下的视听体验中加强观众的情感联系,激起同根同源中华情,强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从“情境建构”“记忆唤起”“情感共振”“媒介仪式”四个维度,实现观众与中华文化“情感连接—情感羁绊—情感共振—情感记忆”的情感演变,达成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和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声生不息》 视觉修辞 叙事 文化认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探究——以《声入人心》《国乐大典》为例
4
作者 郑佳瑶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5期134-138,共5页
近年来,音乐综艺节目蓬勃发展,随着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日渐丰富,受众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这不仅促使节目从单纯的娱乐消遣转向更具艺术审美价值的领域,还逐步消除了大众与严肃音乐... 近年来,音乐综艺节目蓬勃发展,随着垂直类音乐综艺节目日渐丰富,受众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这不仅促使节目从单纯的娱乐消遣转向更具艺术审美价值的领域,还逐步消除了大众与严肃音乐之间的陌生感,使严肃音乐更加贴近大众生活。音乐综艺节目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塑造和音乐文化的反哺发展,无疑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大众通过音乐综艺节目接触并了解严肃音乐,有利于促进审美能力提升。文章以《声入人心》《国乐大典》为例,深入剖析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的创新性,同时审视这些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融合发展路径:提升节目质量,确保音乐综艺文化深度不被消解,发挥教育功能;推进传播载体全媒体联动,持续探索创新路径,为受众呈现兼具娱乐性与文化性的视听盛宴,推动艺术文化繁荣发展。文章旨在为严肃音乐与电视综艺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肃音乐 电视综艺 《声入人心》 《国乐大典》 音乐综艺
下载PDF
媒介景观视域下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情动机制建构——以《声生不息》和《时光音乐会》为例
5
作者 杨诗溢 《视听》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视听是综艺节目中传达信息和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以视听为中介的媒介景观为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多样化呈现带来更多可能。《声生不息》与《时光音乐会》作为两档皆已播出三季的音乐类综艺节目,通过同中有异... 视听是综艺节目中传达信息和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以视听为中介的媒介景观为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多样化呈现带来更多可能。《声生不息》与《时光音乐会》作为两档皆已播出三季的音乐类综艺节目,通过同中有异的节目设置、虚实共构的景观呈现、穿梭时空的情感共鸣,联结处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国人共通的情感,激发观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情动机制的建构彰显特有的文化自信,给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发展带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情动机制 综艺 《声生不息》 《时光音乐会》
下载PDF
智媒时代音乐综艺节目的策划创新路径探究——以《声生不息》系列节目为例
6
作者 杨海心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1期96-98,共3页
智媒时代背景下,在国内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面临同质化困境时,《声生不息》系列音乐综艺节目以文化为主题、以传承为主线,大胆创新,深入挖掘经典歌曲的价值魅力,打造出“华夏音乐三部曲”,发挥了音乐凝心聚力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 智媒时代背景下,在国内音乐综艺节目的发展面临同质化困境时,《声生不息》系列音乐综艺节目以文化为主题、以传承为主线,大胆创新,深入挖掘经典歌曲的价值魅力,打造出“华夏音乐三部曲”,发挥了音乐凝心聚力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从节目的栏目策划、内容创新及营销传播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声生不息》对经典歌曲的深度挖掘、创新的节目设计和整合营销策略,通过系统分析节目成功的因素,以及节目制作团队和参与的艺术家访谈的一手资料,揭示其在文化传承、节目制作和观众互动方面的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声生不息》不仅在主题上立意高远,在文化传承和节目制作上展现出新意,而且通过再现集体记忆的场景,成功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建构起广泛的文化认同,凝聚了思想共识。然而,本研究也指出节目在吸引年轻观众群体时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音乐综艺节目要在保持文化深度的同时,探索更多吸引年轻观众的策略。《声生不息》系列节目为音乐综艺节目在智媒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容与探索创新传播方式,音乐综艺节目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综艺节目 《声生不息》 栏目策划 内容创新 营销传播
下载PDF
民俗题材纪录片媒介景观与文化内涵的构建——以《声命》为例
7
作者 彭晴 陈亚如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21期37-40,共4页
纪录片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当下,民俗题材纪录片借助技术手段,以创新性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民俗事象,增强观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民俗题材纪录片采取多维叙事和情景再现手法,深情讲述民俗文化的璀璨历史,... 纪录片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当下,民俗题材纪录片借助技术手段,以创新性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民俗事象,增强观众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民俗题材纪录片采取多维叙事和情景再现手法,深情讲述民俗文化的璀璨历史,展示土地、百姓和民俗间的紧密关系,从历史、空间、情感、现实等方面呈现民俗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现代嬗变,构建了独特的媒介景观,实现了民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题材纪录片 《声命》 媒介景观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积极意义
8
作者 林仰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其独树一帜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嵇康的性格特质及思想底蕴,结合魏晋时期社会背景,探讨了《声论》音乐美学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嵇康《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其独树一帜的音乐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嵇康的性格特质及思想底蕴,结合魏晋时期社会背景,探讨了《声论》音乐美学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深化了对音乐审美独特性的理解,肯定了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更展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批判精神。通过与近代西方音乐美学观点的对话与比较,进一步发现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跨越时空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崭新的里程碑,更为现代音乐艺术及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 积极意义
下载PDF
主流媒体践行新文化使命的实践研究——以《声生不息·家年华》为例
9
作者 于超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154-156,166,共4页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湖南卫视创制的音乐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家年华》,探讨湖南卫视作为主流媒体践行新文化使命的实践,以期为主流媒体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路径。方法:采用个案分析、内容分析等研...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湖南卫视创制的音乐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家年华》,探讨湖南卫视作为主流媒体践行新文化使命的实践,以期为主流媒体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拓展新思路,寻找新路径。方法:采用个案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声生不息·家年华》在建构集体记忆、拓宽叙事空间以及聚焦文化传承和节目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结果:《声生不息·家年华》以“家”为核心,以“年”为记忆,以“华”为卷轴,用歌声重温当年情,记录当下事。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唤醒并重塑观众的集体记忆。其以音乐为媒介,采用叙事的跨媒介表达,打开叙事空间。节目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实践导向下,聚焦文化传承,强化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推动节目设计形式创新和内容革新。结论:研究发现,《声生不息·家年华》这档由主流媒体精心打造的音乐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不仅为践行新文化使命提供了宝贵思路,而且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创新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湖南卫视《声生不息·家年华》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履行新文化使命,还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更强大的主流媒体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生不息·家年华》 新文化使命 集体记忆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浅析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
10
作者 赵珮宏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73-75,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持续动荡与不安定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则如同翻涌的潮水,复杂多变,随着儒家权威地位的松动,文化艺术领域及其审美观念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这样一种思想解放的浓郁氛围,为嵇康、阮籍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持续动荡与不安定的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则如同翻涌的潮水,复杂多变,随着儒家权威地位的松动,文化艺术领域及其审美观念在思想解放的氛围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这样一种思想解放的浓郁氛围,为嵇康、阮籍等文人提供了独特的思考空间,艺术不再是政治和宗教的附属,他们深入探索音乐韵律、艺术真谛乃至人生哲理。他们得以挣脱束缚,畅所欲言,畅谈各自对音乐、艺术及人生的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环境 思想解放 《声无哀乐论》 人生哲理 艺术真谛 文化艺术领域 思考空间 嵇康
下载PDF
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的《声无哀乐论》之“音”“声”语词研究
11
作者 周颖丽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7期108-111,共4页
本文旨在借助互文视域,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提供更多视角和深度。文章从文本语词的互文性显现、历时及共时性互文的维度,分析《声论》“音”“声”语词的历史语境,回答《声论》中的“音”“声”语词与诸多哲学命题和争议发生的密切连结,... 本文旨在借助互文视域,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提供更多视角和深度。文章从文本语词的互文性显现、历时及共时性互文的维度,分析《声论》“音”“声”语词的历史语境,回答《声论》中的“音”“声”语词与诸多哲学命题和争议发生的密切连结,经由这些连结,文本语词也得以放置在更为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理解,最终揭示出其语词中潜藏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声无哀乐论》
下载PDF
音乐综艺类节目及主持人的创新性发展——以《声生不息》系列节目为例
12
作者 张涵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3期90-92,共3页
2022年献礼香港回归25周年的音综节目《声生不息 ?港乐季》播出以来获得一致好评,该节目从历史出发,用音乐讲述香港与内地的故事,拉近了香港地区和内地受众之间的距离。本档节目以现实背景为主,用音乐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本文将从主持... 2022年献礼香港回归25周年的音综节目《声生不息 ?港乐季》播出以来获得一致好评,该节目从历史出发,用音乐讲述香港与内地的故事,拉近了香港地区和内地受众之间的距离。本档节目以现实背景为主,用音乐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本文将从主持人角度出发,从内容以及主持人的作用、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等角度来叙述节目和主持人等在社会中的价值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综艺 价值传播 创新发展 《声生不息》
下载PDF
探析综艺节目对音乐剧市场营销的作用——以《声入人心》为例
13
作者 刘姝池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近年来,我国音乐剧类综艺节目发展势头稳步上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音乐剧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以音乐类综艺《声入人心》为例分析了综艺节目对于音乐剧市场营销与推广的作用,提出如重视音乐剧人才培养、注重媒体宣传与粉丝效应等优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音乐剧类综艺节目发展势头稳步上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音乐剧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以音乐类综艺《声入人心》为例分析了综艺节目对于音乐剧市场营销与推广的作用,提出如重视音乐剧人才培养、注重媒体宣传与粉丝效应等优化策略,为促进音乐剧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入人心》 音乐剧 市场营销 综艺节目
下载PDF
追忆与想象:集体记忆在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中的实践研究
14
作者 高文慧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1期67-69,共3页
2022年,由湖南卫视和香港TVB联合推出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掀起一股怀旧浪潮,唤醒不同代际受众对港乐的集体记忆,实现了港乐的时代新表达。文章以“传播的仪式观”为研究视角,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关于“港乐”... 2022年,由湖南卫视和香港TVB联合推出的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掀起一股怀旧浪潮,唤醒不同代际受众对港乐的集体记忆,实现了港乐的时代新表达。文章以“传播的仪式观”为研究视角,以该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关于“港乐”的集体记忆在节目中的建构途径,以及节目中关于“港乐”的集体记忆建构引发的怀旧现象。研究发现,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通过节目形态、舞台场景和内容选择等途径实现了对于“港乐”集体记忆的建构。节目建构出的关于“港乐”的文本,成为观众进行追忆与想象的重要介质,由此形成两种类型的怀旧,即亲历者们倾向的修复型怀旧与非亲历者们倾向的反思型怀旧,同时怀旧情感也是审视当下文化,不断进行创新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文化仪式 怀旧 《声生不息·港乐季》
下载PDF
《声生不息·港乐季》:以音乐建构集体记忆,促进文化认同
15
作者 刘双双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5期56-59,共4页
《声生不息·港乐季》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推出的一档音乐综艺节目。该节目从致敬港乐经典出发,唤起了观众对港乐的记忆,掀起了全民唱港乐、庆回归的浪潮。以该节目为主要研究案例,在集体记忆理论视域下,从记忆的唤起、建构、定位... 《声生不息·港乐季》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推出的一档音乐综艺节目。该节目从致敬港乐经典出发,唤起了观众对港乐的记忆,掀起了全民唱港乐、庆回归的浪潮。以该节目为主要研究案例,在集体记忆理论视域下,从记忆的唤起、建构、定位等角度探讨其对内地与香港地区人民开启文化交流新模式、建立深层文化认同,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粤港澳大湾区 《声生不息·港乐季》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16
作者 杨起帆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 嵇康关于音乐这门艺术的认知及其美学思想源自自然论,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人心,是因为音乐的本质为“自然之和”。简单来说,音乐的美是自然而然呈现的,与道德教化的影响无关,但却能够影响人心、发挥移风易俗的职能。嵇康将自己的见解记录在了论著《声无哀乐论》之中,且在《琴赋》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提及,区别于传统儒家音乐思想,他认为音乐应当是独立的一门艺术,而并非道德礼教的附属品,嵇康进行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索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并非一般性的学术活动。从《声无哀乐论》这一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嵇康的抗争精神、救世情怀,尤其是命题“声无哀乐”及其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被后世称作了平定社会动荡的治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下载PDF
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的故事化特征解读
17
作者 刘肖琦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相比其他电视节目,综艺节目的故事化呈现易被忽略。《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以中国台湾的时代金曲为载体,开启两岸的音乐文化交流,该节目的呈现存在故事化的特征。本文将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看作是一个叙述文本,... 相比其他电视节目,综艺节目的故事化呈现易被忽略。《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以中国台湾的时代金曲为载体,开启两岸的音乐文化交流,该节目的呈现存在故事化的特征。本文将音乐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看作是一个叙述文本,从故事结构、故事人物、故事呈现与故事话语四个方面对其故事化特征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生不息》 综艺节目 故事化
下载PDF
从媒介经营视角看《声生不息·宝岛季》如何破圈
18
作者 张梓依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5期0117-0119,共3页
当前,音乐竞演类综艺层出不穷,《声生不息·宝岛季》作为湖南卫视原创类音乐节目在众多音综类节目前脱颖而出。本文从媒介经营视角出发,分析该节目的破圈之道,希望能为音乐类综艺节目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 媒介经营 《声生不息·宝岛季》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征引《四声篇海》指瑕
19
作者 魏娜 张青松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71-76,F0002,共7页
作为一部重要的现代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在征引《四声篇海》时存在一些疏误,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错误、断句不妥、改变表述方式、节引不当。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能对《四声篇海》的整理有所裨益,而且能为《汉语大字... 作为一部重要的现代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在征引《四声篇海》时存在一些疏误,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字错误、断句不妥、改变表述方式、节引不当。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能对《四声篇海》的整理有所裨益,而且能为《汉语大字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篇海》 《汉语大字典》 征引 疏误
下载PDF
晋陕蒙交界地区晋方言咸山宕江摄舒声字口元音化现象
20
作者 刘洋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29-34,共6页
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晋方言中,咸山宕江摄舒声字鼻韵尾弱化或脱落,部分字与果摄三等、假摄开口三等、蟹摄开口二等字合流。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的演变承西北方音一脉,咸山宕江摄阳声韵尾的弱化,在唐末宋初已初现端倪,其演变时间应早于北... 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晋方言中,咸山宕江摄舒声字鼻韵尾弱化或脱落,部分字与果摄三等、假摄开口三等、蟹摄开口二等字合流。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的演变承西北方音一脉,咸山宕江摄阳声韵尾的弱化,在唐末宋初已初现端倪,其演变时间应早于北方共同语。从语音演变内因的角度来说,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尾的弱化,首先是受到低元音韵母的同化作用,其次是由于鼻韵尾自身的原因。同时,音变链移促使主要元音高化,推动韵腹整体向前移动;而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语言接触,也对这一合流现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方言 咸山摄 宕江摄 韵尾 口元音化 晋陕蒙交界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