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声音史》对“现代性焦虑”的审美观照 |
赵新月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宏复调”织体形态及其结构功能——何训田《声音的图案》之三音乐分析 |
钱仁平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3
|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现象学诠释与解构问题导论 |
倪梁康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4 |
10
|
|
4
|
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 |
吴建广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5
|
论罗伟章的小说创作——从《声音史》到《寂静史》 |
张学昕
于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6
|
赵谦《声音文字通》卷数及性质考辨 |
丁治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7
|
一部恢宏的文艺交响乐——颜歌《声音乐团》简论 |
李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8
|
《声音文字通》声类考 |
张明明
丁治民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1
|
|
9
|
走向“纯声学”:评米歇尔·希翁《声音》 |
何一杰
|
《符号与传媒》
|
2014 |
1
|
|
10
|
赵谦及其《声音文字通》 |
张明明
丁治民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看吧,“我们”的这个世界——伯恩哈德《声音模仿者》与墨白《癫狂艺术家》比较研究 |
杨文臣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2
|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和评析 |
顾长明
张晓静
|
《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17 |
0 |
|
13
|
论《声音从何处来?》中的空间与男性气质 |
刘智欢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4
|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
王家友
顾健
|
《小学科学》
|
2013 |
0 |
|
15
|
儿童在场:“以美育人”的音乐课堂样态--以《声音的要素》一课的教学为例 |
尹润萍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2 |
0 |
|
16
|
科学探究材料选用三原则——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 |
王世力
|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
2015 |
0 |
|
17
|
十二卷本的《声音文字通》 |
文映霞
Man Ying Ha
|
《语言科学》
|
2007 |
2
|
|
18
|
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 |
姜超迁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9
|
用声音记录历史,让广播传递思想——从《声音档案》看口述历史类广播节目 |
金亚
|
《中国广播》
|
2012 |
4
|
|
20
|
《声音的产生》教学三步评析 |
曹卫栋
杨娟
|
《小学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