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仰之海”彻底崩塌——互文性视角下《多佛女郎》对《多佛海滩》的反讽式戏仿研究
1
作者 刘茜彤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5期16-18,共3页
《多佛海滩》是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鼎盛时期的著名诗歌,《多佛女郎》是20世纪中叶美国战火不断时期的诗歌。《多佛女郎》取自《多佛海滩》,是对其的反讽式戏仿,作者安东尼·赫克特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嘲讽了《多佛海滩》中马修&#... 《多佛海滩》是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鼎盛时期的著名诗歌,《多佛女郎》是20世纪中叶美国战火不断时期的诗歌。《多佛女郎》取自《多佛海滩》,是对其的反讽式戏仿,作者安东尼·赫克特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嘲讽了《多佛海滩》中马修·阿诺德面对“信仰之海”崩溃时的忐忑不安,展示了百年后“信仰之海”彻底崩塌后的“人类精神荒原”。本文以琳达·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理论支撑,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分析互文性视角下《多佛女郎》对《多佛海滩》的反讽式戏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佛海滩》 《多佛女郎》 互文性 反讽式戏仿
下载PDF
“信仰之海”潮退的哀歌——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 被引量:6
2
作者 吕佩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9-91,128,共4页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 文章从对马修·阿诺德创作《多佛海滩》的时代背景进行脉络梳理着手,深入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阿诺德情感波折的个人阅历及其对于诗歌创作和评判的独特理念,由此进一步分析理解《多佛海滩》中作者对“信仰之海”潮退及“人类苦难”哀叹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并指出《多佛海滩》为阿诺德后来的道德重建和“文化批评”确定了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信仰之海”
下载PDF
《多佛海滩》传播与研究30年
3
作者 袁晓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98-199,共2页
在阿诺德诗歌作品中,《多佛海滩》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它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前,该诗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是被收入英美诗歌欣赏类书籍中;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阿诺德在该诗中体... 在阿诺德诗歌作品中,《多佛海滩》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它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前,该诗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是被收入英美诗歌欣赏类书籍中;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阿诺德在该诗中体现的悲情倾泻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文版《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的问世,阿诺德逐渐得到读者和学界的认可。该诗不仅为越来越多的诗歌类书籍所收录,他的诗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思路也由原先的悲情倾泻拓展到对该诗的文化命题研究。《多佛海滩》在这一时期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学界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 《多佛海滩》 悲情倾泻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传播
下载PDF
从阿诺德的“文化与文明”传统看《多佛海滩》的两种译本
4
作者 郜丽娜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选取马修·阿诺德的诗篇《多佛海滩》的两个中译版本,以"文化与文明"传统为研究视角,比较中译本的差异,分析阿诺德对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独特解读视角及其思想在诗句中的体现,意在唤起读者对当时及现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关注。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文化与文明”传统 《多佛海滩》
下载PDF
大海的诗意——意象在《多佛海滩》创作中的运用
5
作者 刘敏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在马修·阿诺德(1822-1888)写的这篇《多佛海滩》中,作者利用对海巧妙的比喻以及感情上的投射描写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和人们渐渐缺失的真诚信仰。通过大海不同场景意象的使用,结合象征手法深刻揭示特定时代英国社会人们的精神濒... 在马修·阿诺德(1822-1888)写的这篇《多佛海滩》中,作者利用对海巧妙的比喻以及感情上的投射描写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和人们渐渐缺失的真诚信仰。通过大海不同场景意象的使用,结合象征手法深刻揭示特定时代英国社会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现象,将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指出人们又回到从前那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彼此没有真爱,只有恐惧,争斗,内心极其矛盾的一面。在诗的末尾,即使世间已经如此冷漠无情,作者仍然向往能和爱人坚定信心、真心相爱,在这个混浊的世界里坚守一丝和平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意向
下载PDF
忠诚耶? 背叛耶?——《多佛海滩》与《多佛女郎》的互文性文化解读
6
作者 尹波 《云梦学刊》 2010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多佛海滩》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佳作。《多佛女郎——对人生的批判》是对《多佛海滩》的扭曲模仿,诗人用反讽的手法,嘲弄的语调,解构了原诗,消解了生活中的信仰和爱情,是一首杰出的讽刺诗。
关键词 《多佛海滩》 《多佛女郎》 马修.阿诺德 安东尼.黑切特 互文性
下载PDF
《多佛海滩》中的文化蕴涵
7
作者 孙晓安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8-40,共3页
《多佛海滩》是马修·阿诺德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其中的文化蕴涵丰富且深刻。诗中巧妙地安排了光明与黑暗、平静与危机、往昔与今日三组对比,这三组对比表明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状况,也体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诗中隐... 《多佛海滩》是马修·阿诺德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其中的文化蕴涵丰富且深刻。诗中巧妙地安排了光明与黑暗、平静与危机、往昔与今日三组对比,这三组对比表明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状况,也体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诗中隐含的文化意义与阿诺德的文化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佛海滩》 文化蕴涵 对比 文化观
下载PDF
夜尽了,昼将至:《多佛海滩》的文化命题 被引量:9
8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91,共12页
认定阿诺德是借《多佛海滩》倾泻悲情,可以说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我们细细揣摩《多佛海滩》的两组中心意象,即"海潮"意象和"夜战"意象并顺势挖出其背后的文化命题,就不会简单地给阿诺德贴上"绝望"... 认定阿诺德是借《多佛海滩》倾泻悲情,可以说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我们细细揣摩《多佛海滩》的两组中心意象,即"海潮"意象和"夜战"意象并顺势挖出其背后的文化命题,就不会简单地给阿诺德贴上"绝望"的标签。在潮涨潮落的节奏中,我们可以听到对如下文化命题的追问:什么是进步?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有质量的生活?诗中"夜战"意象的含义也必须放在文化批评的语境中来审视,必须结合"海潮"意象来审视,还必须结合该诗与阿诺德其他作品的互文关系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命题 阿诺德 《多佛海滩》
原文传递
张力作用下的诗意呈现——重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 被引量:1
9
作者 南健翀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年第2期12-17,共6页
马修·阿诺德的名诗《多佛海滩》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们信仰危机的准确反映。本文借助长于对文本进行"细读"的新批评理论的"戏剧化结构"、"反讽"、"歧义"等概念,通过对潜在于《多... 马修·阿诺德的名诗《多佛海滩》被认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们信仰危机的准确反映。本文借助长于对文本进行"细读"的新批评理论的"戏剧化结构"、"反讽"、"歧义"等概念,通过对潜在于《多佛海滩》诗歌文本中的"张力场城"的解读,凸显诗意自然呈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戏剧化结构 反讽 歧义 张力场
原文传递
走向完美:超越诗歌功能的文化建构——文本《多佛海滩》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秀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3,共3页
本文从分析《多佛海滩》的诗歌特点入手,介绍马修·阿诺德以完美理念创作诗歌以及超越诗歌功能,以构建完美社会为宗旨的文化建构。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批评的精神一脉相承,致力于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人性完美的推进。作者希望通过分析... 本文从分析《多佛海滩》的诗歌特点入手,介绍马修·阿诺德以完美理念创作诗歌以及超越诗歌功能,以构建完美社会为宗旨的文化建构。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化批评的精神一脉相承,致力于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人性完美的推进。作者希望通过分析,探寻话语分析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多佛海滩》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池欢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94-95,共2页
《多佛海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一首名诗。诗歌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批评蕴意: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突出了自然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 《多佛海滩》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一首名诗。诗歌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批评蕴意: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突出了自然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践行着对生存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佛海滩》 人与自然 自然的价值 “精神生态”拯救
原文传递
从“克隆论”看诗歌可译性——以《多佛海滩》为例
12
作者 陈硕 《现代英语》 2021年第23期54-56,共3页
可译性与否一直是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中西方诗歌源远流长,魅力非凡,它们不仅形式美而且音韵美,正是这种魅力吸引了读者对诗歌的向往,同时也激励着国内外学者将本国诗歌传递到全世界并将外国优秀诗歌引入国内。文章从许渊冲"克隆论&... 可译性与否一直是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中西方诗歌源远流长,魅力非凡,它们不仅形式美而且音韵美,正是这种魅力吸引了读者对诗歌的向往,同时也激励着国内外学者将本国诗歌传递到全世界并将外国优秀诗歌引入国内。文章从许渊冲"克隆论"的角度对辜正坤译本《多佛海滩》从音、形、意进行赏析从而引发笔者对诗歌可译性与否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性 不可译性 克隆论 《多佛海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