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让”与“革命”的纠结——《大唐创业起居注》所建构的隋唐易代观
1
作者 杨永康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9,共14页
为了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李渊试图调和“禅让”与“革命”两种模式,建构李唐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他一方面标榜自己为隋尽忠,匡扶隋室,大体遵循魏晋故事实现隋唐禅代;另一方面,他对魏晋以来的禅让模式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魏晋禅让的... 为了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李渊试图调和“禅让”与“革命”两种模式,建构李唐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他一方面标榜自己为隋尽忠,匡扶隋室,大体遵循魏晋故事实现隋唐禅代;另一方面,他对魏晋以来的禅让模式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魏晋禅让的实质是欺天窃命、假诏自媒的不义行为,他试图引入“汤武革命”模式阐释隋唐易代,将太原起义与武王伐纣、刘邦“诛暴秦”相比拟,以“诛暴隋”来建构李唐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由于“禅让”模式与“革命”模式的内在矛盾,李渊最终无法调和两者之间的冲突,自圆其说。隋唐易代到底是“禅让”还是“革命”,李渊内心颇为纠结,这一心态贯穿于《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历史叙事之中。正因如此,《大唐创业起居注》所建构的“革命+禅让”的隋唐易代观被《隋书》和实录所重新建构的隋唐禅让历史观取代,武德时期浓厚的隋唐革命意识被官方有意隐没。李渊所主导的“革命+禅让”的隋唐易代观虽然被李世民弃而不用,但他对魏晋禅让模式的批评依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渊 禅让 革命 《大唐创业起居注》 隋唐易代观
下载PDF
都江堰灵岩寺出土《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经版整理初探
2
作者 董华锋 邓宗任 何江涛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都江堰灵岩寺出土经版中有两件《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残块。这一内容的经版首次在四川地区发现。经整理,可以大体复原这两件经版残块的原始面貌。结合敦煌、吐鲁番等地的写本,本文认为:这两件经版原本很可能题作《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 都江堰灵岩寺出土经版中有两件《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残块。这一内容的经版首次在四川地区发现。经整理,可以大体复原这两件经版残块的原始面貌。结合敦煌、吐鲁番等地的写本,本文认为:这两件经版原本很可能题作《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是在唐蕃之战的大背景下伴随《金光明最胜王经》传入四川的,其满行16字的占行格式在灵岩寺出土的《金光明最胜王经》经版中也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寺 《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 经版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下载PDF
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艺术形态与文化现象
3
作者 梁利玲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地理空间为线索,讲述了大唐法师西天取经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体现了人物塑造、故事设计、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元素,十分吸睛。本文从艺术形态、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多方探究,探讨该文本表现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地理空间为线索,讲述了大唐法师西天取经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体现了人物塑造、故事设计、语言使用的艺术性元素,十分吸睛。本文从艺术形态、文化现象、文化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多方探究,探讨该文本表现出的神话传说、宗教文化、等级文化等现象,以期为现代学术交流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艺术形态 文化现象
下载PDF
对外传播视角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体流变研究
4
作者 梁利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6,87,共5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用“诗话”二字作为书名,与“诗”“话”相关著作的文本体制有关,其借鉴说部的文体特征,在标题、记事与语言风格上都展现出了独有的艺术文本魅力。同时,从文本传播视角下分析发现,其语言文本戏曲韵味明显、元代基...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用“诗话”二字作为书名,与“诗”“话”相关著作的文本体制有关,其借鉴说部的文体特征,在标题、记事与语言风格上都展现出了独有的艺术文本魅力。同时,从文本传播视角下分析发现,其语言文本戏曲韵味明显、元代基础方言深厚、图文匹配的解说形式,给当时的变文发展带来了极大艺术突破。关于其文体流变特点和表现形式,历来学者从小说、故事、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多方探索,文章深入查找了相关文本资料,着重从对外传播视角分析该文本的文体流变现象,为揭示此类文学文本的历史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提供多层次观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文体流变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的序文
5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228,共5页
目前已知的《大唐西域记》序文有三种。第一种是敬播序,可能写于永徽年间。第二篇是于志宁序。高宗显庆元年高宗向于志宁等人下敕曰:“玄奘所翻经、论,既新翻译,文义须精……时为看阅,有不稳便处,即随事润色。”此“玄奘所翻经、论”中... 目前已知的《大唐西域记》序文有三种。第一种是敬播序,可能写于永徽年间。第二篇是于志宁序。高宗显庆元年高宗向于志宁等人下敕曰:“玄奘所翻经、论,既新翻译,文义须精……时为看阅,有不稳便处,即随事润色。”此“玄奘所翻经、论”中亦包括《西域记》。目前日本古写本等古老的文本均继承此时的修订文本,但于志宁序在唐代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只有敬播序流传下来。日本古写本、敦煌遗书和唐五代时期传世文献都证实了这一点。于志宁作序的《西域记》远流南方,并被福州版藏经采用,与后来的刊本藏经一起流传至今。另据了解,在唐代,玄奘本人的序文(现收录于《西域记》卷1正文中)曾与敬播的序文一起作为独立的序文冠于卷首,但很早就被纳入卷1正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敦煌文献 日本古写本 敬播 于志宁
下载PDF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上作人頭”考
6
作者 譚代龍 郝靜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90-95,233,共7页
唐義淨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一書中,提到“上作人頭”一語,一直未得到確解。論文考察相關材料,提出“人頭”應爲“平頭”的觀點。“平頭”指齊平的屋頂。論文分析了“平頭”誤寫爲“人頭”的原因。
关键词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人頭 平頭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
7
作者 王长华 王李洁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释字义、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标语料中死亡类词汇的基本面貌和后世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研究佛教观念影响下的唐代人之“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大唐西域记》 死亡类词 生死观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分布特点及语体的相关性考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晓蓉 徐天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 通过对《大唐西域记》中"已"表示完结和完成两种动相补语的数量特点进行统计,总结《大唐西域记》的篇章结构方式及动相补语"已1""已2"的频次分布特点,分析《大唐西域记》动相补语"已"的篇章分布特点形成原因:不同的篇章结构方式与语体表达具有密切联系;语体对动相补语"已"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动相补语“已” 叙事语体 说明语体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 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春春 王洪祥 《今传媒》 2009年第4期54-55,共2页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纪实性的《西游记》,它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影响更是深远。有人说它是佛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地理学著作,有人说它是旅行家著作,这些...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纪实性的《西游记》,它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影响更是深远。有人说它是佛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地理学著作,有人说它是旅行家著作,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经认真研究后认为《大唐西域记》还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新闻作品集 国际 世界 《西游记》 亲身经历 纪实性 著作
下载PDF
从词汇史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语言年代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洪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2,共6页
文章以《汉语大词典》和三部断代语言词典《唐五代语言词典》《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为参照,从词汇史的角度分析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复音词,认为该书所反映的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语言年代 词汇史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形象变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萍 李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形象趋向世俗化和神异化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受佛教世俗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民间文学性质及诗话体文学诙谐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法师形象 变异 唐僧 佛教 话本
下载PDF
论《大唐西域记》所载之佛本生窣堵波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尚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8-78,共11页
《大唐西域记》所载与佛本生故事相关的窣堵波,凡十七处,文中选择了其中的五处,通过与相关佛教经典及印度文献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些遗迹都是某一佛本生故事的最初上演之地,亦皆反映了相关经典的戏剧表演背景。六群比丘表演佛本生戏剧的事... 《大唐西域记》所载与佛本生故事相关的窣堵波,凡十七处,文中选择了其中的五处,通过与相关佛教经典及印度文献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些遗迹都是某一佛本生故事的最初上演之地,亦皆反映了相关经典的戏剧表演背景。六群比丘表演佛本生戏剧的事实,说明本生经可能都是在相关戏剧表演的基础上形成文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率堵波 戏剧背景
下载PDF
《大唐西游记》之美学意蕴略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雪梅 骆志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2-75,共4页
《大唐西游记》的创作者抛弃传统历史纪录片照本宣科的讲述方式,拨开历史的迷雾,独家解读玄奘传奇的一生当中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13岁的少年玄奘为什么能够破格剃度?西行路上,玄奘为什么在唐朝西部边关凉州城逗留了一个多月?纪录片创... 《大唐西游记》的创作者抛弃传统历史纪录片照本宣科的讲述方式,拨开历史的迷雾,独家解读玄奘传奇的一生当中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13岁的少年玄奘为什么能够破格剃度?西行路上,玄奘为什么在唐朝西部边关凉州城逗留了一个多月?纪录片创作者在讲述传奇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停下脚步,以历史探索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故事当中的种种细节。对于具有争议的历史谜团,纪录片创作者或出其不意地链接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或多方举证古今中外的专家观点,或从史书的点滴记载里寻找新的论据,一部具有独特美学意蕴的历史纪录片由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游记》 美学意蕴 诗意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古写本述略稿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欣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4,共15页
《大唐西域记》,无疑是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史、佛教史、民族史、历史地理学以及丝绸之路考古学最重要的资料①。成书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并被收入历代藏经,因而流传甚广。然而,写本时代《西域记》诸古本的综合研究,尤其是日本所... 《大唐西域记》,无疑是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史、佛教史、民族史、历史地理学以及丝绸之路考古学最重要的资料①。成书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并被收入历代藏经,因而流传甚广。然而,写本时代《西域记》诸古本的综合研究,尤其是日本所藏奈良、平安、镰仓时期抄本与敦煌、吐鲁番所出残卷的综合比较研究.仍未受到廊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写本 述略 中西交通史 历史地理学 中古时代 丝绸之路 佛教史
下载PDF
略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文体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洪波 崔常俊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43-47,共5页
《取经诗话》似与谈诗论诗之作了不相涉,叙述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借以宣传佛教之威严,并非诗论家之诗话。其实,《取经诗话》之体制与文人之诗话大有相关之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诗话"为名,与《本事诗》及《六一诗话》等... 《取经诗话》似与谈诗论诗之作了不相涉,叙述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借以宣传佛教之威严,并非诗论家之诗话。其实,《取经诗话》之体制与文人之诗话大有相关之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诗话"为名,与《本事诗》及《六一诗话》等"诗话"著作的体制有关,它借鉴说部的文体特征,汲取变文的体制因素,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以空间转换来叙事,具有独特的文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文体 诗话 变文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与唐五代小说的创作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红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9-43,共5页
唐代,佛教已进入鼎盛发展阶段,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大唐》)广为流传,其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而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大唐》中梳理出... 唐代,佛教已进入鼎盛发展阶段,高僧玄奘所著录的《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大唐》)广为流传,其中所记载的异域的奇异故事亦随之传播于民间。而当时小说创作中有大量题材取材于民间,两者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大唐》中梳理出部分题材,以大量实证材料证明《大唐》对当时"征奇话异"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唐五代 小说 题材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中救赎主题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光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7,117,共6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 救赎主题 发展与演变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校注》订补 被引量:2
18
作者 辛睿龙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66-374,共9页
《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西域记》)是一部古代重要文献,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由季羡林注、范祥雍校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其材料丰富、论证严谨、注释精审而著称学界,是《西域记》较好的校注本。然而由于条件所... 《大唐西域记》(以下简称《西域记》)是一部古代重要文献,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由季羡林注、范祥雍校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以其材料丰富、论证严谨、注释精审而著称学界,是《西域记》较好的校注本。然而由于条件所限,《校注》仍存在不少漏校、误校等问题。文章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思溪藏本《西域记》这一新材料,同时参考高丽新藏本等几种古本《西域记》,结合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慧琳《一切经音义》等佛经音义书材料,试对《校注》存在的疏误的地方进行订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校注》 《可洪音义》 订补
下载PDF
英国东方学视域中的《大唐西域记》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红满 《国际汉学》 CSSCI 2021年第4期21-27,198,共8页
本文主要采用文化翻译和历史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英国东方学界的翻译与研究史进行简略的追溯与回顾,重点考察英国学者毕尔和瓦特斯的《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对古代西域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比... 本文主要采用文化翻译和历史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英国东方学界的翻译与研究史进行简略的追溯与回顾,重点考察英国学者毕尔和瓦特斯的《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对古代西域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比较分析《大唐西域记》这两部重要的英译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策略和特征,最后探讨英国基于《大唐西域记》英译本对古代印度等进行的相关研究及其影响。通过这一研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积极推动和促进中西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毕尔 瓦特斯 英国东方学 翻译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从行政区划与香山观音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创作年代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正学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6,136,共6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述及"陕西"、"河中府"、"京东路"的行政区划,同时还写到"香山"、"香山寺"、"千手千眼菩萨"的香山观音。从前者的角度考察,它只可能创作于北宋至道三...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述及"陕西"、"河中府"、"京东路"的行政区划,同时还写到"香山"、"香山寺"、"千手千眼菩萨"的香山观音。从前者的角度考察,它只可能创作于北宋至道三年至熙宁四年、元丰四年至七年及政和间共86年之间;从后者的角度考察,它只可能创作于北宋元符三年之后。而同时从这两个角度考察,则它只可能创作于北宋末年政和的8年间,而且即使我们再考虑到人们在使用作为行政区划的"陕西"一词时的习惯,它的创作时间也不出北宋后期元符三年以降的2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行政区划 香山观音 诗话 创作 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