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山不在意一根草
1
作者 宋述欣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6,共1页
近来看妻子忙于十字绣,她绣的是《旭日东升》。
关键词 《大山不在意一根草》 散文 文学 宋述欣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超 刘汉羽 +2 位作者 郝俊 赵丽丽 程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01-3107,共7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为例,对2013年、2009年、2007年、2005年和2002年种植香根草的煤矸石山基质中的Cu,Zn,Cd,Pb,As共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香根草种植...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为例,对2013年、2009年、2007年、2005年和2002年种植香根草的煤矸石山基质中的Cu,Zn,Cd,Pb,As共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基质中Cu,Zn,Cd,Pb,As五种重金属含量减小的趋势各不相同,Cu,Zn,Cd含量在煤矸石山剖面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Pb和As含量表现为30-50 cm〉10-30 cm〉0-10 cm。Zn和As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减小的趋势较为明显,Cu和Cd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增加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Pb含量在香根草种植6 a后急剧减小,之后变化不显著。试验结果可以为煤矸石基质的生态恢复和治理以及土壤再利用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和较为准确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重金属 煤矸石
下载PDF
香根草对煤矸石山砷富集作用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廖芳芳 葛皓 +1 位作者 王海霞 谢新太 《福建热作科技》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排放年份煤矸石山土壤中的砷含量和矸石山上香根草的叶和根中砷的含量,分析其内在关系,并探讨香根草对重金属砷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香根草植物对煤矸石山砷有富集作用。
关键词 煤矸石 砷富集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在煤矸石山中的形态觅食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汉羽 郝俊 +2 位作者 陈超 汪瑞 程巍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在煤矸石山中的形态觅食行为,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2年种植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生长期香根草的生物量、根长、株高、分蘖数、分蘖距离和基茎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在煤矸石山中的形态觅食行为,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2002年、2007年、2009年和2012年种植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生长期香根草的生物量、根长、株高、分蘖数、分蘖距离和基茎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分蘖距离和基茎粗在4个生长期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种植8年(2007年种植)时达到最大。而分蘖数、株高和根长在4个生长期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香根草的形态可塑性受种植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而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影响较小。从形态觅食的角度而言,利用香根草对煤矸石山进行生态治理时,其最佳修复年限为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觅食行为 不同种植年限 煤矸石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圆圆 郝俊 +3 位作者 龙水义 许钟丹 盛美群 程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象,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对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茎、叶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种植年限为5 a时最大,15 a时最小。(2)茎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15 a时最大(37.3%),叶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5 a时最大(36.1%),根生物量分配比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基本保持在30%左右。(3)种植年限为4、5、8 a时,地上部总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种植年限为5 a时,叶面积与根、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与茎生物量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种植年限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虽然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物量分配的特点,且显示了其特别的生长方式和资源分配策略,为今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种植年限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上不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各部位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汉羽 程巍 +2 位作者 郝俊 陈超 汪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3,108,共7页
为了探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Nash]在尾矿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3、6、8和13 a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返青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对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 为了探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Nash]在尾矿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3、6、8和13 a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返青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对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种植3、6、8和13 a,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均在快速生长期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生长期。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返青期全株的全氮含量均逐渐升高;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种植8 a最高。在种植6、8和13 a,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而快速生长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最高。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而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逐渐降低;在种植8 a,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或较低,而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高。在相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茎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明显低于根和叶;总体来看,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高于叶,而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却低于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和生长期推移,香根草能够合理分配氮素资源,使其在煤矸石山立足,据此认为,香根草可用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但种植年限不宜超过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种植年限 生长期 部位 氮利用
下载PDF
香根草种植年限对煤矸石山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汪瑞 程巍 +3 位作者 刘汉羽 盛美群 龙水义 陈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49,15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煤矸石山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种植香根草3、4、6、9、14 a的煤矸石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根草不同修复年限下煤矸石地0~50 cm土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随...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煤矸石山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种植香根草3、4、6、9、14 a的煤矸石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根草不同修复年限下煤矸石地0~50 cm土层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得到显著改善.各土层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0~50 cm土层,种植香根草14 a煤矸石山基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种植3 a香根草煤矸石山基质增加9%、43%、26%、55%,且0~10 cm土层各理化指标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提高.【结论】种植香根草有助于改善煤矸石山基质的理化性质,改善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煤矸石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3 位作者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3,共6页
【目的】为探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的养分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及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15年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叶的氮(N)、磷... 【目的】为探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的养分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及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15年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叶的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根、茎、叶中N和K含量变化不显著,茎、叶中P含量逐渐减少;②4个种植年限的香根草不同器官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根部较少,茎、叶部分较多;③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根、茎、叶中N∶P值均小于14,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叶中N∶K呈小幅度升高趋势,茎、叶中P∶K呈降低趋势;④根、茎、叶中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基本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过程中主要受N限制;为了适应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将自身的养分调节、限制在最低养分需求水平并维持动态平衡;地上部分养分含量分配较多,以此保证其能在煤矸石山上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种植年限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
下载PDF
煤矸石山香根草不同器官营养分配的动态变化及异速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3 位作者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999-2007,共9页
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8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对香根草生育期内(5–10月)根、茎、叶中营养元素(N、P、K)分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香根草不同器官之间养分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 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8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对香根草生育期内(5–10月)根、茎、叶中营养元素(N、P、K)分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香根草不同器官之间养分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异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年均值来看,香根草各器官中N、P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K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根、茎中N和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N、P、K含量基本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根中P含量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根中N和K、茎中P和K及N和K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0.590和0.692,叶中N、P、K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899和0.849;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的异速关系分析表明,根中N、P、K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而茎、叶中N、P、K含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本研究从营养分配角度探讨香根草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不同生长阶段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存的养分利用规律及养分贫瘠生境中的调控机制,为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营养分配 养分利用 异速关系
下载PDF
香根草在煤矿矸石山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继文 刘继余 《能源环境保护》 2006年第4期53-54,62,共3页
我国煤矿矸石的堆放长期以来主要是以露天堆放为主,当遇到雨季,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香根草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生物防治技术,利用香根草良好的固土护坡特性,解决矸石堆放的二次污染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矸石 污染防治 探索
下载PDF
种植香根草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依妮 张明均 +2 位作者 吴静 杨学东 陈秀华 《农技服务》 2019年第7期16-18,20,共4页
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在煤矸石山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水城县煤矸石山为对象,对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种植的香根草草地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植物分布区类型为温带分... 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在煤矸石山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水城县煤矸石山为对象,对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种植的香根草草地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植物分布区类型为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分布型;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出现的植物种类越多;4个不同年限种植的香根草草地共有种仅为香根草1种。2013年种植香根草的平均高度比2007年、2010年和2002年分别高34.1厘米、6.9厘米和12.4厘米;2002年种植香根草的密度比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分别高7.7株/平方米、12.3株/平方米和7.6株/平方米;香根草草地群落盖度为2007年>2010年>2013年>2002年。2007年、2010年种植香根草草地的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2002年和2013年,2002年的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2013年。2013年种植的香根草草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2002年、2007年和2010年。种植香根草对煤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利用香根草进行尾矿植被恢复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国发 姜旭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在分析了南京幕府山采矿尾渣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 ,研究了香根草在不同矿渣上的适应性 ,及其对尾矿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 ,香根草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碳质页岩和白云石矿渣上均正常生长 ,干物产量高 ,能够有效改变尾矿的地表生态环... 在分析了南京幕府山采矿尾渣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 ,研究了香根草在不同矿渣上的适应性 ,及其对尾矿植被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 ,香根草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碳质页岩和白云石矿渣上均正常生长 ,干物产量高 ,能够有效改变尾矿的地表生态环境 ,加速植被恢复 ,是修复、治理采石尾矿的优良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适应性 产量高 利用 生长 幕府 尾矿 白云石矿 采矿
下载PDF
贵州煤矸石山香根草根系及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的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化秋 程巍 +4 位作者 郝俊 毛圆圆 卢绮 古天岳 李栋恒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4-530,共17页
以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17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香根草根系及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季节动态。并利用Spearman、NMDS、RDA和Mantel-test等统计学方法... 以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17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香根草根系及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的季节动态。并利用Spearman、NMDS、RDA和Mantel-tes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AMF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土壤理化性质、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AMF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均表现为夏季显著高于春秋两季。(2)3个季节根系中共得到127个OTUs,根际土中共得到258个OTUs,根和根际土中共享96个OTUs,共分离鉴定4科7属AMF,球囊霉属Glomus是该煤矸石山的优势属。(3)根系中AMF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随季节变化先降后升;根际土中AMF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变化先降后升,但丰富度指数随季节变化呈递减趋势;春季根际土香农、Chaol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根系,夏季根际土Chaol指数显著高于根系。(4)NMDS分析表明,夏季根系AMF群落分布与其他季节差异显著。Spearman分析表明,根系全钾含量与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丰富度指数显著负相关。RDA分析表明,AMF群落组成在根系春季和夏季、根际土夏季和秋季与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磷正相关,与有机质负相关。Mantel-test分析表明,pH、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采样季节极显著影响菌根侵染率,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孢子密度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丰富度 AMF群落 季节动态 煤矸石
原文传递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alpine grasslands along a mountain elevational gradient 被引量:5
14
作者 CUI Hai-jun WANG Gen-xu +3 位作者 YANG Yan YANG Yang CHANG Rui-ying RAN F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013-1023,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alpine grasslands in the humid regions of the Tibet Plateau might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ng the soi... Understanding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alpine grasslands in the humid regions of the Tibet Plateau might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ng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is type of vegetatio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Using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 we investigate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3094-4131 m above sea level) on Mount Yajiageng, and w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soil chemistry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Except fo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 fungi) biomarker 18:2ω6,9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other biomarkers did not show a consistent trend with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 Microbial biomass quantified by total PLFAs did not show the elevational trend and had mean values ranging from 1.64 to 4.09 ktmol per g organic carbon (OC), which had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highest site. Bacterial PLFAs exhibited a similar trend with total PLFAs, and its mean values ranged from 0.82 to 1.81 μmol (g OC)-1. The bacterial to fungal biomass ratios had the minimum value at the highest sit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TN). The ratios of Gram-negative to Gram-positive bacteria ha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TN and had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highest site. Leguminous plant coverage and soil TN explained 58%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could achieve the same interpretation as the whole model. Other factors may influence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leguminous plant coverage and soil TN. Soil chemistry and plant functional group composition in substantial amounts explained different parts of the variation withi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had no impact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maybe beeause long-term grazing greatly reduces litter. In sum, although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long the elevation gradient, there were no clear elevational trends found in general.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and soil chemistry respectively affect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Leguminous plant coverage and soil TN had important effects in shap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grassland Elevational gradien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ant functional group Soil chemistry Variancepartitioning
下载PDF
《百里香和甜菜根》 第一章 甜菜根的种子
15
作者 连城 小河 《读友》 2016年第3期6-16,共11页
1百里香和姥姥居住的地方叫野蜂地。那是一片隐藏在山间的草甸子,草甸上长满了画眉草、飞燕草、黑燕麦、紫花苜蓿……草花开起来的时候,就有野蜂闹嗡嗡地飞。她们的财产包括一幢木房子、五桶蜂、十三只绵羊和一只名叫呆宝的牧羊犬。百... 1百里香和姥姥居住的地方叫野蜂地。那是一片隐藏在山间的草甸子,草甸上长满了画眉草、飞燕草、黑燕麦、紫花苜蓿……草花开起来的时候,就有野蜂闹嗡嗡地飞。她们的财产包括一幢木房子、五桶蜂、十三只绵羊和一只名叫呆宝的牧羊犬。百里香和姥姥一起照顾蜜蜂、绵羊,再种一点儿谷物,种一点儿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 甜菜 画眉 糖糕 飞燕 会说话 相信自己 不在意 玉米棒子 风铃
原文传递
Infectiv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Naturally Regenerating,Unmanaged and Clear-Cut Beech Forests 被引量:2
16
作者 I.CLOSA N.GOICOECHE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5-74,共10页
Clear-cutting, a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d to many beech forests in the North of Spain, modifies microclimate and, consequentl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story plant community in the disturbed areas. The objectiv... Clear-cutting, a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d to many beech forests in the North of Spain, modifies microclimate and, consequentl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nderstory plant community in the disturbed area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if changes in the understory vegetation caused by altered light microclimate after clear-cutting affect the infectiv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on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in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forests naturally regenerating from clear-cutting and to test if the use of bioassays for studying the infectivity of native AMF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clear-cut areas. Three nearby beech forests in northwest Navarra, Spain, a region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Pyrenees, were selected: an unmanaged forest, a forest clear-cut in 1996, and another forest clear-cut in 2001. High stem density in the forest clear-cut in 1996 (44 000 trees ha-1) attenuated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PAR) and impaired the growth of herbaceous species within the ecosystem. The percentage of AMF colonization of plants in bioassays performed on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forest clear-cut in 1996 was always lower than 10S. In the forest clear-cut in 2001, where soil was covered by perennial grasses, PAR was high and the infectivity of native AMF achieved minimum values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a maximum value in summer. In contrast, the infectivity of native AMF in the unmanaged forest remained similar across the seas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understory vegetation within beech forests strongly affected the infectivity of native AMF in clear-cut areas and suggested that the assessment of the infectivity of native AMF through bioassays could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 either the removal of overstory when the tree density is so high that it impairs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herbaceous species or the plantation of new seedlings when high light intensity negatively a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d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SSAYS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tree density understory vegetation
原文传递
深入大地,或走出大地
17
作者 李达伟 《边疆文学》 2013年第5期71-78,共8页
我的大地 对于大地的感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这里出现的大地,属于我,至少它的某些特性属于我.我的大地,深邃而绵密.在滇西,人与鬼神共居.从那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古老祭祀里,可以发现鬼神从未从大地上遁去.鬼神深藏在滇西的那些... 我的大地 对于大地的感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这里出现的大地,属于我,至少它的某些特性属于我.我的大地,深邃而绵密.在滇西,人与鬼神共居.从那些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古老祭祀里,可以发现鬼神从未从大地上遁去.鬼神深藏在滇西的那些村落里,鬼神漂浮在大地上日夜流淌着的江河上,鬼神暗藏在一个虚的世界里.在滇西的人们意识深处,那个世界很实在,它依旧规范大地上的伦理秩序,让人们有信仰地深入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茹鑫福的诗
18
作者 茹鑫福 《滇池》 201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绵羊 偏执狂 局部坏死 一江春水 滥情 逝者 泉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