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楚中篇小说的双线叙事——以《大象》为例
1
作者 王久衔 李晓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张楚的中篇小说擅长用双线叙事,融汇多重写作技巧,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大象》作为作家写作转型期的关键文本,充分调用双线叙事的可能,借助单线与双线之间的铺垫交错,编织出层次递进的精致结构,将情节叙事线延伸入诗学本体层面的辩证... 张楚的中篇小说擅长用双线叙事,融汇多重写作技巧,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大象》作为作家写作转型期的关键文本,充分调用双线叙事的可能,借助单线与双线之间的铺垫交错,编织出层次递进的精致结构,将情节叙事线延伸入诗学本体层面的辩证中,在人物背后融入理性与感性、城市与乡镇等多重对立,并由此向人性与时代提出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楚 中篇小说 双线叙事 《大象
下载PDF
《周易》卦及卦爻辞的诠释方法——《大象》对《周易》解读的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52,共11页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 《周易》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要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特征,必须研究《周易》。历代学者都为《周易》作注释、解读,"五四"后特别是近年注译和硏究著作形成热潮。除算卦和应用、演绎之类以外,这些著作都属注译类,力求还原《周易》原貌,讲出其真思想、真精神。但要进一步推进《周易》的研究,需要对注译类的范型做一剖析、检讨,评论其得失,并提出新的研究和注译方法。《周易》许多卦是有主旨或中心的,必须把握卦的主旨和义理,才能对卦、爻辞有恰当的了解;而在揭示卦的主旨和精神方面,《大象》是最值得重视的。研究和注释《周易》,应以《大象》为启示,将卦、爻辞的义理意象注解出来,既扬弃王弼的方法,也扬弃高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彖》 诠释方法 王弼 高亨
下载PDF
行走的含义:《大象》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大象 导演 格斯·范·桑特 美国 影片欣赏 故事情节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对悲凉存在的深刻诘问——存在主义观照下的《大象席地而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发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导演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深刻触及了当下人类生存的真实图景,激烈碰撞着观影人的心灵。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照视域,可以发现影片充盈着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诘问、思考、探寻及敞开,呈现了"他人即地狱"的伦理(人际)关系,揭示... 导演胡波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深刻触及了当下人类生存的真实图景,激烈碰撞着观影人的心灵。基于存在主义的观照视域,可以发现影片充盈着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诘问、思考、探寻及敞开,呈现了"他人即地狱"的伦理(人际)关系,揭示了孤独、舍弃、绝望和别无选择的悲凉存在状态,并以"席地而坐的大象"的意象,对虚妄的生存本质进行了有意味的揭示,在严肃而充满意义的审视、批判中带给我们长久的思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存在主义 “他人即地狱” 悲凉 虚妄
下载PDF
电影《大象的眼泪》的生态批评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文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美国著名电影《大象的眼泪》是根据美国当红女作家莎拉·格鲁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有关该电影及小说生态批评的研究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以生态批评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该电影既批判了以奥古斯特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虐待动物... 美国著名电影《大象的眼泪》是根据美国当红女作家莎拉·格鲁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有关该电影及小说生态批评的研究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以生态批评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该电影既批判了以奥古斯特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虐待动物、控制自然的丑恶行径,又讴歌了以雅格为代表的生态整体主义者关爱动物、敬畏自然的美德,其最终目的是呼吁人类热爱动物,亲近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的眼泪》 生态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主义
下载PDF
浅析电影《大象》的颠覆性叙事语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0-132,共3页
美国电影《大象》是为数不多的在同一届戛纳电影节摘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桂冠的影片,两项大奖的获得,引发了来自西方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大象》的成功,很大的原因是导演格斯·范·桑特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导演颠覆了传统... 美国电影《大象》是为数不多的在同一届戛纳电影节摘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桂冠的影片,两项大奖的获得,引发了来自西方各界的强烈反响。而《大象》的成功,很大的原因是导演格斯·范·桑特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导演颠覆了传统的电影语法,运用了外聚焦的叙事模式,平静地讲述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校园暴力枪击事件。外聚焦的叙事客观地描述了影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但不分析人物的心理动机,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聚焦 叙事语法 聚焦式 电影《大象
下载PDF
外聚焦和情调模式——浅析电影《大象》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扬 万燕燕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4期47-51,共5页
美国影片《大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外聚焦和情调模式是两个重要方面。外聚焦的客观叙事只提供片中人物的外部言行而不解释心理动机,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情调模式则刻意地淡化情节,模糊人物和时间,营... 美国影片《大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外聚焦和情调模式是两个重要方面。外聚焦的客观叙事只提供片中人物的外部言行而不解释心理动机,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情调模式则刻意地淡化情节,模糊人物和时间,营造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境和特定的氛围,重在使观众捕捉到一种独特的情绪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叙事策略外聚焦 情调模式
下载PDF
谈电影《大象》的后现代影像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宗历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5-127,共3页
当代美国独立电影以其不同于主流好莱坞模式的风格,在国际电影节屡获大奖,其艺术水准达到相当的高度。《大象》在2003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取得巨大成功。本文通过对影片影像特征的剖析,寻找其获得成... 当代美国独立电影以其不同于主流好莱坞模式的风格,在国际电影节屡获大奖,其艺术水准达到相当的高度。《大象》在2003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取得巨大成功。本文通过对影片影像特征的剖析,寻找其获得成功的后现代叙事风格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后现代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在解构中重塑——电影《大象》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9
作者 李大千 李珩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0期54-55,共2页
《大象》是具有后现代美学特征的经典作品,在对传统叙事、传统结构的破坏和颠覆下,在无序的极致中重新建构出了新的秩序,呈现了独树一帜的视觉效果,反映了全面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大象 后现代 解构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期伊藤仁斋《大象解》探析
10
作者 史少博 《阅江学刊》 2015年第3期124-130,共7页
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伊藤仁斋肇始了日本古学易学。《大象解》中虽然继承了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的某些思想,但也对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对《周易·象》的解释进行了超越,故而伊藤仁斋的... 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伊藤仁斋肇始了日本古学易学。《大象解》中虽然继承了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的某些思想,但也对程颐《程氏易传》以及朱熹《周易本义》对《周易·象》的解释进行了超越,故而伊藤仁斋的《大象解》显示了日本儒学界对《周易》的热衷,也显现了日本学者对《周易》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仁斋 《大象解》 《周易》
下载PDF
多管齐下巧识字--《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11
作者 姜玉芹 葛玲玲 《小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34期95-96,共2页
《大象的耳朵》是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这一课,教师要多管齐下,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关键词 《大象的耳朵》 多管齐下 巧识字
下载PDF
新时期柯尔克孜文学与艾特玛托夫——从艾斯别克《大象的眼泪》谈起
12
作者 张海燕 沙依甫别克.阿里 《喀什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76-79,共4页
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深刻影响了新时期柯尔克孜文学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柯尔克孜民族文学题材及表现方法的成熟。其中的启示意义对于今天的柯尔克孜文学仍有宝贵价值。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新时期柯尔克孜文学 《大象的眼泪》 影响
下载PDF
人与动物相知相依——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大象的眼泪》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晴 宝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
生态批评是一个开放的、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新的批评方法。用这一全新的视角解读风靡全球的小说《大象的眼泪》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小说中体现出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和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 生态批评是一个开放的、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新的批评方法。用这一全新的视角解读风靡全球的小说《大象的眼泪》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小说中体现出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和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的眼泪》 生态批评 人与动物
下载PDF
《大象席地而坐》中底层情感的镜像表达
14
作者 刘琪 孙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36,共3页
2018年,胡波执导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影片关注了学生、老年人、混混等一些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胡波在影片中采用减法法则,景深镜头减少不必要的分切镜头,自然光线弱化五彩斑斓的世界,简化的人物避免复杂的情节设置,影... 2018年,胡波执导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影片关注了学生、老年人、混混等一些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胡波在影片中采用减法法则,景深镜头减少不必要的分切镜头,自然光线弱化五彩斑斓的世界,简化的人物避免复杂的情节设置,影片呈现出来的是压抑的、无望的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本文将从底层空间的镜像表达角度出发对《大象席地而坐》如何构建底层人物的生存镜像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小人物 底层空间 镜像表达
下载PDF
于绝望之中寻找希望——论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的生命意识主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娟娟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11-117,共7页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立足现代社会现实,聚焦四个底层人物的现实生存状态,呈现小人物在平凡岁月中的生存困境;同时,该片采用独特的视听艺术,着力表现四个主人公的精神焦虑。最终,导演通过深入挖掘主体生命在绝望之中苦苦挣扎,以及其艰...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立足现代社会现实,聚焦四个底层人物的现实生存状态,呈现小人物在平凡岁月中的生存困境;同时,该片采用独特的视听艺术,着力表现四个主人公的精神焦虑。最终,导演通过深入挖掘主体生命在绝望之中苦苦挣扎,以及其艰难地探索微弱的希望与不断实践,进而折射出主体生命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总之,该片蕴涵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彰显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底层 生存困境 精神焦虑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以美国电影《大象》为例谈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
16
作者 韦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56-56,61,共2页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一些文艺现象,它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极端的反传统倾向,它不仅反现代主义艺术传统,甚至还反艺术本身,极尽破坏人们公认的思维方式、经验方式和审美惯性之能事,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美国电影《大象》就是一部典型的...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一些文艺现象,它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极端的反传统倾向,它不仅反现代主义艺术传统,甚至还反艺术本身,极尽破坏人们公认的思维方式、经验方式和审美惯性之能事,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美国电影《大象》就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真相是什么——评电影《大象》与《科伦拜恩的保龄》
17
作者 吴南希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37-38,共2页
《大象》在镜头语言上是客观,但是它本身就是主观的想象。一句话来说是:主观的内容,客观的形式。而对于《科伦拜恩的保龄》,它的资料,它的内容是真实发生,只是它的方式,包括组接,包括它的人为介入发生都是主观的,那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大象》在镜头语言上是客观,但是它本身就是主观的想象。一句话来说是:主观的内容,客观的形式。而对于《科伦拜恩的保龄》,它的资料,它的内容是真实发生,只是它的方式,包括组接,包括它的人为介入发生都是主观的,那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客观的内容,主观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科伦拜恩的保龄》 结构 风格 客观性
下载PDF
《大象》——难以把握的真相
18
作者 曹倩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0期55-56,59,共3页
《大象》是作者格斯·范·桑特不断对电影语言和形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部获奖作品。"奇怪"的故事叙述结构,没有中心主人公,超长的镜头等等反传统的拍摄方式,极大地敲击了笔者对电影"刻板"的印象。生活的... 《大象》是作者格斯·范·桑特不断对电影语言和形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部获奖作品。"奇怪"的故事叙述结构,没有中心主人公,超长的镜头等等反传统的拍摄方式,极大地敲击了笔者对电影"刻板"的印象。生活的真相仿佛是碎片般地被每一个人掌握,可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握完整,正如影片中"盲人摸象"的暗喻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碎片 长镜头 去好莱坞化
下载PDF
《大象席地而坐》:对灰暗人生的一声叹息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金平 《艺苑》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大象席地而坐》在一天的时间里展开多条情节线索,这些线索之间又有人物关系甚至情节之间的关联,使影片在自然主义的生活场景呈现中又体现了缜密的因果关系。但是,影片一方面过度渲染人物的颓废、厌世,甚至刻意为人物涂抹上苦情的色彩... 《大象席地而坐》在一天的时间里展开多条情节线索,这些线索之间又有人物关系甚至情节之间的关联,使影片在自然主义的生活场景呈现中又体现了缜密的因果关系。但是,影片一方面过度渲染人物的颓废、厌世,甚至刻意为人物涂抹上苦情的色彩,另一方面又将人物突围的路径用想当然的方式加以处理,这使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都带有矫情的意味,削弱了影片的情感力量和启示意义。而且,影片没有很好地缝合纪实性影像与人物对白对于文艺化、故作感伤和深沉之间的裂痕,使影片弥漫着浓重的创作者自我宣泄的意味,却未能更好地体现倾向性流露的克制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人物困境 突围方式 成就与缺陷
下载PDF
在爱与绝望中挣扎——读解《大象席地而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依凡 《艺苑》 2019年第2期38-40,共3页
胡波导演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斩获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本文试图从影片的人物关系、叙事结构、空间隐喻、景深构图和现实主题中剖析《大象席地而坐》在爱与绝望中的彷... 胡波导演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斩获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本文试图从影片的人物关系、叙事结构、空间隐喻、景深构图和现实主题中剖析《大象席地而坐》在爱与绝望中的彷徨与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