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述、意合与列锦——《天净沙·秋思》新解
1
作者 周日安 杨慕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直空今古”。“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句,功能上,半显半隐,静中生动,属诗意的动态陈述;句法上,运用意合组句,实虚相生,景语其后,更含所托,通过隐喻,发出了“得志不易”的永恒之叹;修辞上,凭借...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直空今古”。“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句,功能上,半显半隐,静中生动,属诗意的动态陈述;句法上,运用意合组句,实虚相生,景语其后,更含所托,通过隐喻,发出了“得志不易”的永恒之叹;修辞上,凭借骈偶这种特殊的语法手段,铺排名词,列锦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陈述 意合 列锦
下载PDF
意象图式视角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本研究
2
作者 李蕊红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将其引入于古代元曲翻译,能为元曲翻译研究开辟研究新视角。本文将以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本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来分析探索其中的意象图式构建,以期证明意象图式在元曲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将其引入于古代元曲翻译,能为元曲翻译研究开辟研究新视角。本文将以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本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来分析探索其中的意象图式构建,以期证明意象图式在元曲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天净沙秋思》 意象翻译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中愁绪的本质
3
作者 赵永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有关《天净沙·秋思》主题的探讨和争议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聚焦于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加以解读,教师的授课大致也是如此。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在文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鲜明的情感,这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但只要联系诗... 有关《天净沙·秋思》主题的探讨和争议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聚焦于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加以解读,教师的授课大致也是如此。个人性、日常性的愁绪在文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鲜明的情感,这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但只要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相关的创作,就不难发现,《天净沙·秋思》的愁绪的本质是具有时代性的,是一个时代无法逃脱的宏大的愁绪,它不仅是个人性的,也是一个时代的不可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愁绪 本质 个人性 时代性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域下古诗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天净沙·秋思》教学为例
4
作者 陈友喜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4期23-25,共3页
深度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阶思维的发展,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根植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理论,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通过深度学习进一步了解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天净沙... 深度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阶思维的发展,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根植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理论,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通过深度学习进一步了解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研究深度学习视域下,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发挥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初中语文 古诗文 思维 《天净沙·秋思》
下载PDF
多重主题 意境深远——《天净沙·秋思》审美意蕴解读
5
作者 谢海峰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32期77-79,共3页
在古诗词教学中,探究作品的多重意蕴,是师生对文学审美的永恒追求。教师可以作品主题和意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探究古诗词的审美意蕴与艺术特征,以此达到启智润心、培养审美素养的教育目的。基于此,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天净沙·... 在古诗词教学中,探究作品的多重意蕴,是师生对文学审美的永恒追求。教师可以作品主题和意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探究古诗词的审美意蕴与艺术特征,以此达到启智润心、培养审美素养的教育目的。基于此,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天净沙·秋思》为例,从时间主题、思归主题、情感主题、艺术主题四个角度出发,探究从多元主题出发鉴赏诗词意蕴特征的有效策略,旨在以诗词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主题 意境 审美意蕴解读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中的“语言生成”艺术探赜
6
作者 徐娜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7期87-89,共3页
《天净沙·秋思》在表达上巧妙地避免了直接使用秋天的词汇,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渗透构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在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天净沙·秋思》中的“语言生成”进行探讨,为古诗词的教学提供... 《天净沙·秋思》在表达上巧妙地避免了直接使用秋天的词汇,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渗透构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在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天净沙·秋思》中的“语言生成”进行探讨,为古诗词的教学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语言生成 古诗词艺术
下载PDF
孤旅漂泊者编织的时光——《天净沙·秋思》时间运动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红建 张正耀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们往往从空间、场景、事物、人物等方面把握诗意,体会情感。其实,这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和支配,正是时间概念的一再出现和时间的不断运动,构成了叙述、描写与抒情的节奏,使作品犹如音乐一样随着时间的变...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们往往从空间、场景、事物、人物等方面把握诗意,体会情感。其实,这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和支配,正是时间概念的一再出现和时间的不断运动,构成了叙述、描写与抒情的节奏,使作品犹如音乐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了激荡人心、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运动 美学意义 《天净沙·秋思》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域下《天净沙•秋思》及其三种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赵孟娟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7期2921-2927,共7页
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运用及物性系统对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及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和鉴赏,以客观的视角分析诗歌及其英译本,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天净沙•秋思》的及物系统在原诗及其三种英... 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运用及物性系统对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及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和鉴赏,以客观的视角分析诗歌及其英译本,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 《天净沙•秋思》的及物系统在原诗及其三种英译本中是如何分布的?2) 《天净沙•秋思》的及物系统在原诗及其英三种译本中是如何实现的?以此探索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诗歌英译中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系统 《天净沙秋思》及其英译本
下载PDF
揭秘意象,探源“妙境”——《天净沙·秋思》解读
9
作者 张建军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的代表作。王国维曾高度评价其“虽为小令,近似天籁,有唐绝句之骨”,“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揭秘意象,探源其“妙境”:意象组合铺排,造就留白之境;意象宛转有致,形成起承转合;意象“瞬...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的代表作。王国维曾高度评价其“虽为小令,近似天籁,有唐绝句之骨”,“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揭秘意象,探源其“妙境”:意象组合铺排,造就留白之境;意象宛转有致,形成起承转合;意象“瞬间截取”,产生动人力量;意象寄寓深情,生成多元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天净沙·秋思》 意象 “妙境”
下载PDF
初中课文经典文法的读写结合教学--以《天净沙·秋思》所用列锦法为例
10
作者 石艺 李敏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18期73-76,共4页
以《天净沙·秋思》所用列锦法为例,在详细阐述其文法关窍的基础上,设计有序易行的读写结合练习,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让经典文法在读写结合中焕发新的意趣。具体方法是在讲透何谓“锦”、如何“列”与“法”何用的基础上... 以《天净沙·秋思》所用列锦法为例,在详细阐述其文法关窍的基础上,设计有序易行的读写结合练习,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让经典文法在读写结合中焕发新的意趣。具体方法是在讲透何谓“锦”、如何“列”与“法”何用的基础上,基于场景设置与步骤分解,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迁移训练,使学生想写、懂写、能写,由浅入深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发挥经典文法的奇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锦法 经典文法 读写结合 《天净沙·秋思》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作者及流传新说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圣争 鹏宇 黄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壁画和相关存世文献,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大致在白朴活动年代至1309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壁画 作者 流传
下载PDF
论古诗英译的审美取向——以《天净沙 秋思》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将《天净沙秋思》三个英译本从译者视角、意境、风格三个角度加以比较分析,旨在剖析古诗英译中译者的审美取向,以利于发现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实现合一,更好地传达出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译者视角 意境 风格 审美取向
下载PDF
模糊语言学视域下的《天净沙·秋思》赏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金树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模糊美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词选择"枯、老、昏、小、古、西、瘦"等形容词...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模糊美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词选择"枯、老、昏、小、古、西、瘦"等形容词语言变量使其内涵较之明晰,语言更具开放性、蕴含性、妥贴性和简洁性;从意象模糊方面来看,该词将孤立、单一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空间上看,上下左右、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从状态上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主题突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所呈现的文学模糊性又决定其题旨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赋予其主题以多元模糊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天净沙·秋思》 语义模糊 意象模糊 主题模糊
下载PDF
从“格式塔”整体性原理看古诗《天净沙·秋思》的翻译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曙光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1-63,共3页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三个译文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文学翻译中对原文格式塔整体的再现比对各个语言成分之忠实更重要。无论在原文理解、译文表达还是翻译评论上,我们都不可忽视文本的连贯性...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三个译文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文学翻译中对原文格式塔整体的再现比对各个语言成分之忠实更重要。无论在原文理解、译文表达还是翻译评论上,我们都不可忽视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 《天净沙·秋思》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三个不同教案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卫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39,37,共3页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案 教学方法 《天净沙·秋思》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的认知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渊泉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8-71,共4页
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全曲5句28字,其意象多达10种。通过意象,作者表达了他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深深的情思。本文尝试在认知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象似性、图形—背景和... 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全曲5句28字,其意象多达10种。通过意象,作者表达了他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深深的情思。本文尝试在认知符号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象似性、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理论对该曲进行认知解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探讨内在的认知理据,以期为该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似性 图形—背景 概念整合 认知符号学 《天净沙·秋思》
下载PDF
《天净沙·秋思》英译文的关联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彦会 颜静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3-107,141,共6页
运用关联翻译理论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四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的可行性,尝试在诗歌文本翻译的多元阐释中为诗词翻译评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关联翻译理论 最佳关联对等 诗词翻译
下载PDF
从《天净沙·秋思》译文谈翻译的“神入”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铖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入手讨论翻译的标准 ,以及翻译的最高标准“神入”和怎样尽可能做到翻译的“神入”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审美标准 神入 《天净沙·秋思》 汉英翻译 翻译标准
下载PDF
试从及物性角度分析对比《天净沙·秋思》几个英译版本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秀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对"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特点,指出用及物性系统来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对"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并对比,找出译文与原文在小句过程描述方面的异同,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各个译本的特点,指出用及物性系统来作为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天净沙·秋思》 过程
下载PDF
从翻译目的论看《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宁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0-91,共2页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文。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文本,文学翻译中一本多译的现象是合理的。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 翻译目的论 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