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去的不仅仅是亲情——评电影《失孤》
1
作者 张文诺 武春梅 《艺苑》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电影《失孤》揭示了"打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反映了儿童拐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失孤》立意高远,采用一种开放式结局,它没有为人们增加无意义的希望,而是给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以心灵的抚慰。
关键词 《失孤》 寻子 亲情
下载PDF
影片《亲爱的》与《失孤》创作异同比较
2
作者 陈鸿秀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同属寻子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和《失孤》创作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起用大牌明星,均注重细节处理,外部叙事结构都采用两段式;同时两部影片在组材与主题诉求、审美形态风格以及内在结构的人物关系处理上又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亲爱的》 《失孤》 相似 差异
下载PDF
品评《失孤》的电影写实美学 被引量:3
3
作者 关月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1-93,共3页
以艺术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是电影艺术的一项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是电影艺术众多类型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拐卖儿童"是长久以来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但以此为故事基础的影视作品却十分鲜见。电影... 以艺术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是电影艺术的一项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是电影艺术众多类型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拐卖儿童"是长久以来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但以此为故事基础的影视作品却十分鲜见。电影《失孤》一改往常反映社会问题电影的严肃和激进,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写实手法展现了农民雷泽宽的漫漫寻子路。真实事件的故事基础、真实人物的描摹塑造、镜头画面的写实展现,共同构成了《失孤》的电影写实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失孤》 电影美学 写实美学
下载PDF
《亲爱的》和《失孤》暖心剧解析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89,共3页
电影《亲爱的》和《失孤》属于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打拐类型电影。两部电影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带给人们风格迥异的心灵震撼和视觉感受,观影后能留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和对道德的拷问。本文从两部电影的导演、叙事线索、主角分析和对体制... 电影《亲爱的》和《失孤》属于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打拐类型电影。两部电影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带给人们风格迥异的心灵震撼和视觉感受,观影后能留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和对道德的拷问。本文从两部电影的导演、叙事线索、主角分析和对体制人物的刻画四个方面来进行解析,试图感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电影深层次的启示,以期给予未来同类题材的电影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唤起家庭和社会关于被拐和打拐事件的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爱的》 《失孤》 打拐 解析 思考
下载PDF
电影《亲爱的》《失孤》媒介心理学视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晓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媒介心理学将媒介视为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研究媒介信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与彭三顺导演的《失孤》两部影片主题相似,并且都加入了公益理念,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影片《亲爱的》更加... 媒介心理学将媒介视为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研究媒介信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与彭三顺导演的《失孤》两部影片主题相似,并且都加入了公益理念,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影片《亲爱的》更加强调在认知和情绪层面上对受众进行引导和感染,而《失孤》则更加注重在行为上的影响。因此不能单纯从票房成绩上评判影片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媒介心理学分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为电影中公益理念的宣传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爱的》 《失孤》 认知 情绪情感 行为
下载PDF
论电影《失孤》中的父亲形象
6
作者 陈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3-105,共3页
《失孤》是由香港影星刘德华主演的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此片上映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一个寻子的父亲,一个找家的孩子,他们偶遇并相识后,彼此填补着心中... 《失孤》是由香港影星刘德华主演的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此片上映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一个寻子的父亲,一个找家的孩子,他们偶遇并相识后,彼此填补着心中最缺失的亲情。《失孤》的成功不仅在于题材新颖,而且还在于它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痛苦而冷静、倔强而善良、尽职尽责的农民父亲形象,给社会和观众带来了反思和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打拐 父亲形象
下载PDF
浅谈电影《亲爱的》和《失孤》
7
作者 王斌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4期124-125,共2页
电影《亲爱的》和《失孤》都是以"拐卖儿童"及真实的新闻案例进行改编的。本文将从主题情节、视点符号等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 《亲爱的》 《失孤》 主题情节 视点符号
下载PDF
《失孤》:一个后现代文化商品
8
作者 金灿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1期117-117,共1页
《失孤》以其平面化的审美范式、拼贴化的意象破碎的叙事和对个人感受的强调,成为了一部以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文化商品。
关键词 《失孤》 后现代 文化商品
下载PDF
《失孤》:传播学视阈下艺术加工与创作原型的关系考索
9
作者 胡卡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0,共4页
《失孤》(彭三源)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之时,因直击社会痛点的寻子题材,以及刘德华、井柏然等偶像明星的加持而备受关注。时隔多年,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度吸引了不少流量,这是因为剧中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终于寻子成功。艺... 《失孤》(彭三源)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上映之时,因直击社会痛点的寻子题材,以及刘德华、井柏然等偶像明星的加持而备受关注。时隔多年,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再度吸引了不少流量,这是因为剧中主人公原型郭刚堂终于寻子成功。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巧妙叠加,不免让人生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叹,影片因此有一个更具戏剧性的“续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刘德华 艺术创作 戏如人生 偶像明星 现实生活 传播学视阈 人生如戏
下载PDF
论电影叙事结构的意义场域——以影片《亲爱的》和《失孤》为例
10
作者 叶燕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7期135-135,共1页
电影叙事结构是故事内容演进的线索,从本质上来说,是编剧讲述故事的一种方法。不过,电影叙事结构背后潜藏着编剧叙述故事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情感的姿态。这表明电影叙事结构不仅是一种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叙事技巧,其自身已然生成了新的意义... 电影叙事结构是故事内容演进的线索,从本质上来说,是编剧讲述故事的一种方法。不过,电影叙事结构背后潜藏着编剧叙述故事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情感的姿态。这表明电影叙事结构不仅是一种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叙事技巧,其自身已然生成了新的意义场域,这为我们打开了电影文本分析的新视域。影片《亲爱的》和《失孤》都是以"失子"这一社会性事件为题材的佳作,前者采用交织式对照结构,后者采用三线并置式结构,不同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前者的意义场域更立体化、深化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叙事结构 意义场域 《亲爱的》 《失孤》
下载PDF
在找寻路上的存在感——《失孤》情感叙事分析
11
作者 朱正山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8期218-218,共1页
电影《失孤》的情感叙事是该影片一大亮点,这种情感叙事手法是很多影视批评界关注的焦点。拐卖儿童行为是被人唾弃的,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影片《失孤》从情感角度出发,将失孤数年的父亲和缺乏父母关爱的孤儿联系在一起,用情感诠释找寻路... 电影《失孤》的情感叙事是该影片一大亮点,这种情感叙事手法是很多影视批评界关注的焦点。拐卖儿童行为是被人唾弃的,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影片《失孤》从情感角度出发,将失孤数年的父亲和缺乏父母关爱的孤儿联系在一起,用情感诠释找寻路上的存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打拐 父爱 情感叙事
下载PDF
论《失孤》电影的主题艺术
12
作者 鞠梅 《电影新作》 2016年第1期122-124,共3页
近两年来,寻子题材出现在电影作品中,并且取得较大的影响。《失孤》电影中围绕失孤、寻孤、遇孤、成孤进行了主题表达: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成为生活的重心;对于寻子的家庭以及对于被拐的孩子,他们永远都在寻找的路上;他们在寻找自... 近两年来,寻子题材出现在电影作品中,并且取得较大的影响。《失孤》电影中围绕失孤、寻孤、遇孤、成孤进行了主题表达: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成为生活的重心;对于寻子的家庭以及对于被拐的孩子,他们永远都在寻找的路上;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孩子,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已经找不回自己失落的精神家园,无法真正回归原本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寻找 在路上
原文传递
论电影之画、音、情合一——以《失孤》为例
13
作者 马雯雯 《艺术教育》 2015年第9期196-196,共1页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画面、音乐、情感等诸多元素的有机结合。影片的整体故事走向、情节发展、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动作,都应在导演的创作意识中作为一整套连贯的画面而存在。电影音乐被视为现代电影的重要艺术语言,观众通过对电影...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画面、音乐、情感等诸多元素的有机结合。影片的整体故事走向、情节发展、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动作,都应在导演的创作意识中作为一整套连贯的画面而存在。电影音乐被视为现代电影的重要艺术语言,观众通过对电影画面的审美产生对于电影情感的感知,因此电影的音画语言是电影情感表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三者的相互渗透又将实现新的审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电影 画面 音乐 情感
原文传递
漫漫寻子路上的悲欢与信仰——评彭三源的电影《失孤》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婷婷 《运输经理世界》 2015年第2期96-97,共2页
饱经风霜的脸、茫然而坚定的眼神、行色匆匆的褴褛身影、摩托车后迎风招展的寻子启事、前办弯弯曲曲仿佛没有尽头的路……这就是彭三源的电影《失孤》留在人们脑海中难以抹去的天下一位父亲的印记。
关键词 彭三源 电影 《失孤》 导演
原文传递
“失孤”状态下中国编剧的求索之路——从彭三源与影片《失孤》谈起
15
作者 张一林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3-187,共5页
本文就影视界持续关注的中国编剧所处的困境,企望走出困境的"四座桥",以及因应的政策助力进行分析探讨,对编剧在影视行业中应当享有的地位和权利予以肯定,并呼吁加以引导和扶持。
关键词 编剧 ”状态 《失孤》 政策助力
原文传递
失孤——打拐应是全民运动
16
作者 宋昊燃 《大众电影》 2015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失孤》是近年来国内第二部引起广泛关注的打拐题材电影。它和此前的影片《亲爱的》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拐卖犯罪的危害和打拐工作的艰辛。有益于提高群众防拐反拐意识,营造打击拐卖、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天下无拐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电影 内容介绍 影视评论 《失孤》
原文传递
桂纶镁电影,是生活的
17
作者 哈莉鲲 《东方电影》 2020年第4期32-39,共8页
在武汉认识刘爱爱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过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在影视作品中,武汉也一直是个热门的取景地,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刘德华主演的《失孤》... 在武汉认识刘爱爱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过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在影视作品中,武汉也一直是个热门的取景地,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刘德华主演的《失孤》等电影皆在此拍摄。去年上映的,由刁亦男导演,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等主演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也是以武汉作为故事的舞台。影片是在2018年4月开机拍摄的,而桂纶镁2月就到了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德华 《失孤》 诗仙李白 胡歌 《浮城谜事》 娄烨 刁亦男 黄鹤楼
原文传递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后劲儿”
18
作者 刘成婧 《廉政瞭望》 2021年第14期50-51,共2页
近日,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失孤》在现实中迎来大结局。刘德华饰演的男主角原型郭刚堂与失散24年的儿子相认,且嫌犯已落网。《失孤》导演彭三源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电影没有对他(郭刚堂)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和改变……其实... 近日,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失孤》在现实中迎来大结局。刘德华饰演的男主角原型郭刚堂与失散24年的儿子相认,且嫌犯已落网。《失孤》导演彭三源就此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电影没有对他(郭刚堂)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和改变……其实是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在帮助这个群体。”而事实上,这部电影在2015年上映后,的确让更多人了解到郭刚堂寻亲事件,推动了社会公众对人口拐卖问题以及寻亲家庭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孤》 刘德华 男主角 真实事件改编 寻亲 郭刚 社会公众
下载PDF
《捉妖记》之后,为什么很少见到井柏然?
19
作者 妍如玉 《电影》 2019年第9期26-35,共10页
无论作品数量还是类型风格上,小井的变化,可能都源于刘德华曾向他分享的一条拍片心得:每年拍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拍一部赢得口碑的电影,再拍一部送给粉丝的电影。这也是刘天王这些年来一直惯以实施并努力实现的排片'准则'。
关键词 刘德华 商业片 文艺片 《捉妖记》 《失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