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夺发记》对古典英雄史诗的“戏仿”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蒲柏的仿英雄体史诗《夺发记》以"戏仿"古典英雄诗史的体裁,来描写当时伦敦上流社会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达到反讽的效果,从而使诗歌达到了愉悦与说教的双重目的。《夺发记》在对英雄史诗的显著特征进行全面"戏仿... 蒲柏的仿英雄体史诗《夺发记》以"戏仿"古典英雄诗史的体裁,来描写当时伦敦上流社会发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达到反讽的效果,从而使诗歌达到了愉悦与说教的双重目的。《夺发记》在对英雄史诗的显著特征进行全面"戏仿"的同时,结合了作者对道德的联想与思考。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圆熟、机敏与高超的诗歌技艺,而且还揭露了复杂社会关系中,尤其是男女之间种种退化了的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戏仿”道德 古典英雄史诗 中国
下载PDF
重读蒲柏的英雄滑稽诗《夺发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生茂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5-77,共3页
亚历山大.蒲柏是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作为英国启蒙时代的代表,推崇理性主义。十九世纪,他的名声一度跌落;20世纪以来,他因其诗歌的高度艺术性重振声名。尤其是《夺发记》,成为戏仿史诗的经典,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解史诗和传统诗歌的上乘... 亚历山大.蒲柏是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作为英国启蒙时代的代表,推崇理性主义。十九世纪,他的名声一度跌落;20世纪以来,他因其诗歌的高度艺术性重振声名。尤其是《夺发记》,成为戏仿史诗的经典,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解史诗和传统诗歌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蒲柏 《夺发记》 英雄滑稽诗 戏仿
下载PDF
从消费主义视角探析《夺发记》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小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X期57-58,共2页
《夺发记》是18世纪英国诗人蒲柏的一首著名的仿英雄体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他采用经典史诗的体裁,用宏达叙事的手法,描写了发生在英国上流社会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取得夸张、滑稽的效果。在这首叙事诗中,蒲柏将他的社会道德观... 《夺发记》是18世纪英国诗人蒲柏的一首著名的仿英雄体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他采用经典史诗的体裁,用宏达叙事的手法,描写了发生在英国上流社会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以取得夸张、滑稽的效果。在这首叙事诗中,蒲柏将他的社会道德观都体现出来,他以当时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为基础,提倡在生活中要以诚实、节制、理智为基础,对当时上流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缺陷和颠倒的价值观提出批评,阐明了自己的道德观点,那就是要用理智来维护诚实和节制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蒲柏 贝琳达
下载PDF
论蒲伯《夺发记》的道德主题
4
作者 马弦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89,共5页
《夺发记》是18世纪初诗人蒲伯的一首著名仿英雄体叙事诗。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一套被批评家们称为“机关”的手法,建构了一个由精灵、仙子、鬼怪等构成的超自然的虚拟世界。作者主要借助于两类具有极端特征的精灵——“气精”与“地精”,... 《夺发记》是18世纪初诗人蒲伯的一首著名仿英雄体叙事诗。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一套被批评家们称为“机关”的手法,建构了一个由精灵、仙子、鬼怪等构成的超自然的虚拟世界。作者主要借助于两类具有极端特征的精灵——“气精”与“地精”,展开丰富而惊人的想象,叙述他们分别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并通过他们的观察视角以及他们自身的种种象征性行为,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贝林达以及她所属的上流社会人们的精神面貌与道德实质,完成了作者对于诗歌的道德主题的揭示,即社会交往中人们对于诚实规则与节制规则的遵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伯 《夺发记》 道德主题
下载PDF
论《夺发记》中的消费主义
5
作者 胡小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6-80,共5页
亚力山大·蒲柏的《夺发记》创作于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时期。在诗中,蒲柏对贝琳达的梳妆台、气精、扑克大战以及"Cave of Spleen"等情节作了详细的描述,而这些描写无疑让《夺发记》全诗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追逐时尚之风,体... 亚力山大·蒲柏的《夺发记》创作于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时期。在诗中,蒲柏对贝琳达的梳妆台、气精、扑克大战以及"Cave of Spleen"等情节作了详细的描述,而这些描写无疑让《夺发记》全诗弥漫着一股浓厚的追逐时尚之风,体现了英国当时以商品崇拜为特征的消费主义。贝琳达晨起时的梳妆打扮透露出她对他人的视觉享受的重视,她在追求美丽的同时已经沦为一件商品。男爵为了她的那一缕头发更是兴师动众,祈求神灵。精灵们也为保护贝琳达的那缕头发而精心计划与安排。由此可见,在这种盲目且疯狂的消费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狂热崇拜,最终也沦为了商品的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蒲柏 商品崇拜 消费主义
下载PDF
“头发”、“精灵”与“情人”——论《夺发记》的诗性语言及教诲意义
6
作者 马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2,共10页
蒲柏的《夺发记》不仅是一部仿英雄体讽刺史诗,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教诲意义的叙事诗。本文通过对诗歌中的三种象征性"话语"——"头发"、"精灵"以及"情人"展开论述,认为:"头发"的隐喻... 蒲柏的《夺发记》不仅是一部仿英雄体讽刺史诗,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教诲意义的叙事诗。本文通过对诗歌中的三种象征性"话语"——"头发"、"精灵"以及"情人"展开论述,认为:"头发"的隐喻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蕴,喻指当时英国上流社会颠倒和堕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精灵"影射女主人公贝林达轻浮、做作和虚伪的道德本质以及傲慢、过度和放纵的道德缺陷;而诗歌中的"情人"则暗中讽刺贝林达以及所属上流社会人们爱情观和价值观的混淆和退化。《夺发记》的作者借助于诗性语言的创造性能量,将审美与教诲的双重目的植入"陌生化"的语言中,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认同诗歌中所隐含的秩序观念以及对理性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诗性语言 秩序观念 理性 教诲
原文传递
论《夺发记》中的“引喻”
7
作者 马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4,共7页
蒲柏的长篇叙事诗《夺发记》从整体构思上对古典英雄史诗进行了全面"戏仿",展露了作家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高超的诗艺。其中,"引喻"作为一门极为精湛而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歌中戏仿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对&... 蒲柏的长篇叙事诗《夺发记》从整体构思上对古典英雄史诗进行了全面"戏仿",展露了作家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高超的诗艺。其中,"引喻"作为一门极为精湛而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歌中戏仿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对"引喻"的巧妙运用,不但使作品在语言表达上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加大了讽刺的力度,而且有效地深化了作品主题和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了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蒲柏 “引喻” 道德
原文传递
《夺发记》中的“中国风”
8
作者 吴颖 《作家天地》 2020年第4期17-18,共2页
蒲柏在《夺发记》中对贵族小姐贝琳达梳妆台进行了细致描写。通过解读梳妆台上摆放的各式物品和它的女主人,不难发现17到18世纪欧洲"中国风"艺术的盛行。蒲柏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用他的作品记录这一历史潮流。
关键词 蒲柏 《夺发记》 中国风
原文传递
《夺发记》中的独白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大明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70,共7页
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包含多种文类,亚历山大·蒲柏的《夺发记》便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尝试从《夺发记》中筛选出三段独白来进行研究。将其与经典史诗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夺发记》对传统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文类形式上的变体是对当... 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包含多种文类,亚历山大·蒲柏的《夺发记》便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尝试从《夺发记》中筛选出三段独白来进行研究。将其与经典史诗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夺发记》对传统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文类形式上的变体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或是对戏仿效果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发记》 亚历山大·蒲柏 主题 史诗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比亚兹莱晚期艺术创作特点——以《夺发记》插画为例
10
作者 胡书涵 唐泓 《艺术教育》 2023年第8期221-224,共4页
比亚兹莱是19世纪末期英国伟大的插画艺术家之一,在近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比亚兹莱的画风虽然受到诸多风格的影响,但是同时又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比亚兹莱的插画创作主要经历了由繁复到简单再到繁复的三个时期,《夺发... 比亚兹莱是19世纪末期英国伟大的插画艺术家之一,在近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比亚兹莱的画风虽然受到诸多风格的影响,但是同时又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比亚兹莱的插画创作主要经历了由繁复到简单再到繁复的三个时期,《夺发记》是其第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文章以《夺发记》插画为例,从艺术形象、点线面形式表现、画面布局处理等方面对比亚兹莱晚期的插画作品进行分析,以此呈现比亚兹莱晚期艺术创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亚兹莱 《夺发记》 艺术风格 形式表现
原文传递
文化焦虑与《夺发记》中的两个祭坛(英文)
11
作者 朴宰永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40,共11页
在许多批评家看来,蒲柏的《夺发记》反映了蒲柏时代的英国文化,但他们多关注诗歌中的"次要因素",而本文则试图揭示,英国 18 世纪对于奢靡消费主义的文化忧虑并非出于对铺张奢侈的生活方式的忧虑,而是与当时英国两种普遍的观... 在许多批评家看来,蒲柏的《夺发记》反映了蒲柏时代的英国文化,但他们多关注诗歌中的"次要因素",而本文则试图揭示,英国 18 世纪对于奢靡消费主义的文化忧虑并非出于对铺张奢侈的生活方式的忧虑,而是与当时英国两种普遍的观念密切相关,即英国受制于法国文化、英法之间贸易不平等。本文通过聚焦于作品中男爵和贝琳达各自的祭坛,重点分析了两个祭坛分别代表法、英两国的象征意义,认为蒲柏运用这两个祭坛讽刺性地反映了 18 世纪初期英法之间的文化对峙和英国的文化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蒲柏 《夺发记》 文化焦虑文化殖民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