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园之旷——李渔《奈何天》的文化解读
1
作者 徐爱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要真正了解李渔戏曲,全面了解李渔其人,就必须“知人论世,”通过李渔生活来把握其戏曲。深知李渔创作之旨的胡山评李渔的喜剧是“其旷漆园也”。也就是说李渔的喜剧创作就是要传达他的“漆园之旷,”像庄子一样旷达、超脱的思想。实际上... 要真正了解李渔戏曲,全面了解李渔其人,就必须“知人论世,”通过李渔生活来把握其戏曲。深知李渔创作之旨的胡山评李渔的喜剧是“其旷漆园也”。也就是说李渔的喜剧创作就是要传达他的“漆园之旷,”像庄子一样旷达、超脱的思想。实际上,“漆园之旷,”既是李渔生活中享乐主义的根源,又是他喜剧创作的灵魂。当然,作为一部人间喜剧,《奈何天》所传达的“漆园之旷”与《庄子》所表达的旷达超脱毕竟还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漆园之旷 《奈何天》
下载PDF
女人支撑起来的世界——李春平长篇小说《奈何天》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
作者 邸玲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0-22,共3页
《奈何天》是李春平的一部反映官场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矛盾混合型,这类女性形象是作为男性主人公的对照而存在的;第二类是"贤"妻良母型,这类女性形象是隐蔽在男性主人公背后的;第三类是单纯... 《奈何天》是李春平的一部反映官场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矛盾混合型,这类女性形象是作为男性主人公的对照而存在的;第二类是"贤"妻良母型,这类女性形象是隐蔽在男性主人公背后的;第三类是单纯无知型,这类女性形象具有悲剧性成分。通过对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春平的官场小说在展示男性主人公官场沉浮的同时,也试图揭示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春平 《奈何天》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下载PDF
从《奈何天》看李渔戏曲创作因果报应观的是与非
3
作者 骆兵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尚善心理,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审美教育和娱乐接受的需要。从《奈何天》可见一斑。《奈何天》强调“家和”,不...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之一是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尚善心理,在艺术形式上满足了人们审美教育和娱乐接受的需要。从《奈何天》可见一斑。《奈何天》强调“家和”,不乏一定的普遍而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阙里侯捐钱助边,正面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奈何天》宣扬一夫多妻、达到“家和”的方式和手段等则不足为训:而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定意义上确实包含了惩恶扬善的积极伦理企图。李渔戏曲创作成功的经验不啻带给人们发展与繁荣当代戏曲事业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创作《奈何天》 传统文化 因果报应观
下载PDF
《奈何天》:从小说到传奇
4
作者 黄瑛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何天》 李渔 传奇 小说
下载PDF
官场文学的情感新视角与原生态的创作手法——浅议李春平长篇新作《奈何天》
5
作者 张虹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李春平 长篇小说 《奈何天》 官场文学 人性精神
下载PDF
雅中带俗 活处寓板——谈李渔的喜剧理论与实践
6
作者 郭玉坤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9-50,共2页
李渔对正面人物的喜剧创作理论从原则与方法上做了深刻阐发 ,超越了前代戏剧理论家 。
关键词 李渔 喜剧理论 戏剧 《风筝误》 《奈何天》 《惊丑》 戏剧效果
下载PDF
“闹剧”精神与李渔戏曲——对李渔戏曲的一种新阐释
7
作者 卢寿荣 牛竞凡 《古籍研究》 2003年第2期83-87,共5页
在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史上,李渔无疑是一值得注意的人物,他的《闲情偶寄》被公认为是古代曲论的精华,他的作品也早已流播海外,使他成为最受西方研究者青睐的中国作家之一。但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李渔戏曲的评价却毁多于誉。人们虽然对... 在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史上,李渔无疑是一值得注意的人物,他的《闲情偶寄》被公认为是古代曲论的精华,他的作品也早已流播海外,使他成为最受西方研究者青睐的中国作家之一。但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李渔戏曲的评价却毁多于誉。人们虽然对李渔在戏曲技巧方面的才能表示敬佩,但又常常站在正统道德的立场上,批评其戏典格调卑下,语言俚俗,不登大雅之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剧”精神 李渔 戏曲 创作风格 喜剧才能 叙述形式 《奈何天》《风筝误》
原文传递
丑到极处足风流的阙里侯
8
作者 胡元翎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2,共7页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丑角担当戏剧主角的有我们熟悉的徐九经类的七品芝麻官,呼唤的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烤白薯”的清官,虽丑却不丑,因为在卑微。
关键词 丑角 戏曲 《奈何天》 人物形象 阙里候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李春平官场小说的情爱关系——以《玫瑰花苑》为例
9
作者 邸玲 《才智》 2019年第6期195-196,共2页
陕西籍小说家李春平,凭借着丰厚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官场小说这一题材在小说界中独树一帜,在文坛确立了自己的稳固地位。他的官场小说以《步步高》、《玫瑰花苑》、《奈何天》等为代表,小说中借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和... 陕西籍小说家李春平,凭借着丰厚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官场小说这一题材在小说界中独树一帜,在文坛确立了自己的稳固地位。他的官场小说以《步步高》、《玫瑰花苑》、《奈何天》等为代表,小说中借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反映了现今官场的现状,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以及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角度出发,以李春平的官场小说《玫瑰花苑》中的情爱关系为代表,对李春平官场小说系列中的情爱关系的心理意识前提及表现形式、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苑》 《奈何天》 情爱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 动机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