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奉俄协定》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传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06年第6期74-76,共3页
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奉俄协定》是一个不为多数学者关注的对象。但它的签订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即奉苏、中苏关系再起波澜,奉日、中日关系走到尽头,苏日关系的调整与“合作”。
关键词
中东铁路
《奉俄协定》
东北亚国际关系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奉俄协定》是日本向苏联妥协的产物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传勇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签订的《奉俄协定》是苏联为落实《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关于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再保险条约”。苏联能够比较顺利地签订《奉俄协定》与日本的妥协退让有着密...
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签订的《奉俄协定》是苏联为落实《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关于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再保险条约”。苏联能够比较顺利地签订《奉俄协定》与日本的妥协退让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俄协定》
日本
苏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奉俄协定》是苏联重新控制中东铁路的“再保险条约”
被引量:
1
3
作者
彭传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东铁路的控制,但它从来没有忘记再度操纵中东铁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中,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张作霖地方当局签订《奉俄协定》,恢复了苏联对中东铁路的大部分控制权。这不仅使苏联重返东北亚的政治舞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俄协定》
苏联
中东铁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24年奉俄协定及其评价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军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6期39-43,83,共6页
苏政联府与中国奉系军阀于1924年9月签订的《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省政府与苏维埃社会联邦政府之协定》(简称《奉俄协定》)是中苏外交史上的一例异常现象,是当时中苏两国复杂外交的特殊产物。鉴于历史的淡薄和以往不尽公允的结论,有...
苏政联府与中国奉系军阀于1924年9月签订的《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省政府与苏维埃社会联邦政府之协定》(简称《奉俄协定》)是中苏外交史上的一例异常现象,是当时中苏两国复杂外交的特殊产物。鉴于历史的淡薄和以往不尽公允的结论,有必要弄清奉俄协定的历史真相,予以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俄协定》
重新评价
历史真相
异常现象
联邦政府
中华民国
奉
系军阀
外交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29,张学良与斯大林的意外交锋
5
作者
金满楼
《各界》
2016年第8期36-37,共2页
清末时期,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一条长约2500公里的铁路,史称中东铁路(也称中东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利益,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尚不明朗,北洋政府对此未予回应。直到1924年,苏...
清末时期,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一条长约2500公里的铁路,史称中东铁路(也称中东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利益,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尚不明朗,北洋政府对此未予回应。直到1924年,苏联政府与张作霖签订《奉俄协定》,中东铁路改为中苏合营,实际上仍由苏方把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张学良
中东铁路
外交
《奉俄协定》
十月革命后
清末时期
苏
俄
政府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奉俄协定》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传勇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伯利亚研究》
2006年第6期74-76,共3页
文摘
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奉俄协定》是一个不为多数学者关注的对象。但它的签订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即奉苏、中苏关系再起波澜,奉日、中日关系走到尽头,苏日关系的调整与“合作”。
关键词
中东铁路
《奉俄协定》
东北亚国际关系
影响
分类号
D851.26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奉俄协定》是日本向苏联妥协的产物
被引量:
1
2
作者
彭传勇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文摘
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签订的《奉俄协定》是苏联为落实《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中俄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关于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再保险条约”。苏联能够比较顺利地签订《奉俄协定》与日本的妥协退让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奉俄协定》
日本
苏联
分类号
K0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奉俄协定》是苏联重新控制中东铁路的“再保险条约”
被引量:
1
3
作者
彭传勇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文摘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东铁路的控制,但它从来没有忘记再度操纵中东铁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中,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张作霖地方当局签订《奉俄协定》,恢复了苏联对中东铁路的大部分控制权。这不仅使苏联重返东北亚的政治舞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奉俄协定》
苏联
中东铁路
分类号
K512.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24年奉俄协定及其评价
被引量:
3
4
作者
林军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6期39-43,83,共6页
文摘
苏政联府与中国奉系军阀于1924年9月签订的《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省政府与苏维埃社会联邦政府之协定》(简称《奉俄协定》)是中苏外交史上的一例异常现象,是当时中苏两国复杂外交的特殊产物。鉴于历史的淡薄和以往不尽公允的结论,有必要弄清奉俄协定的历史真相,予以重新评价。
关键词
《奉俄协定》
重新评价
历史真相
异常现象
联邦政府
中华民国
奉
系军阀
外交史
分类号
D851.26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29,张学良与斯大林的意外交锋
5
作者
金满楼
出处
《各界》
2016年第8期36-37,共2页
文摘
清末时期,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一条长约2500公里的铁路,史称中东铁路(也称中东路)。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利益,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尚不明朗,北洋政府对此未予回应。直到1924年,苏联政府与张作霖签订《奉俄协定》,中东铁路改为中苏合营,实际上仍由苏方把持。
关键词
斯大林
张学良
中东铁路
外交
《奉俄协定》
十月革命后
清末时期
苏
俄
政府
分类号
K835.1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奉俄协定》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彭传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奉俄协定》是日本向苏联妥协的产物
彭传勇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奉俄协定》是苏联重新控制中东铁路的“再保险条约”
彭传勇
《西伯利亚研究》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24年奉俄协定及其评价
林军
《北方论丛》
CSSCI
199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929,张学良与斯大林的意外交锋
金满楼
《各界》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