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有效沟通视域下《奧利安娜》中的交流困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良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49-52,81,共4页
交流困境是美国当代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代表作《奥利安娜》的重要主题。多数评论家都认为剧中交流困境形成的原因在于性骚扰、政治正确和学术精英主义等。运用哈贝马斯关于有效沟通前提的论述详细分析了剧中人的沟通状况,认为该... 交流困境是美国当代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代表作《奥利安娜》的重要主题。多数评论家都认为剧中交流困境形成的原因在于性骚扰、政治正确和学术精英主义等。运用哈贝马斯关于有效沟通前提的论述详细分析了剧中人的沟通状况,认为该剧交流困境形成的原因在于有效沟通前提的缺乏或不足。剧中人虽有强烈的达成理解的意愿,但由于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或缺的或大打折扣的,沟通注定会以失败告终。走出交流困境的途径在于换位思考和互相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安娜》 交流困境 哈贝马斯 有效沟通前提
下载PDF
《奥利安娜》的诱惑
2
作者 梁超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3,171,共8页
生产话语的霸权让我们产生许多认知误区,造成了我们的意识矛盾和分裂。既有研究都不自觉地局限在生产之镜中解读马梅特的戏剧《奥利安娜》,形成逃避性解读。基于诱惑的合法性,可以在波德里亚意义上的生产与诱惑的张力中解读这部戏剧,详... 生产话语的霸权让我们产生许多认知误区,造成了我们的意识矛盾和分裂。既有研究都不自觉地局限在生产之镜中解读马梅特的戏剧《奥利安娜》,形成逃避性解读。基于诱惑的合法性,可以在波德里亚意义上的生产与诱惑的张力中解读这部戏剧,详解剧中的诱惑表演,为戏中的被告与戏外的被告(剧作家)辩护脱罪。《奥利安娜》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它对女性主义的表面攻击,而在于它启示我们打破生产之镜对我们意识的垄断性控制,直面自己的(可)诱惑性,诱导我们重建诱惑之镜与生产之镜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安娜》 马梅特 戏剧 诱惑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看《奥利安娜》中的自我意识
3
作者 李缘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69-69,共1页
《奥利安娜》是戴维&#183;马梅特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剧作。本文重读《奥利安娜》,介入存在主义思想中荒诞世界中自我困境,自我与他人关系,以及自由选择与责任三个角度,分析戏剧中主人公自我意识寻找的过程,揭露冷漠孤独世界下,... 《奥利安娜》是戴维&#183;马梅特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剧作。本文重读《奥利安娜》,介入存在主义思想中荒诞世界中自我困境,自我与他人关系,以及自由选择与责任三个角度,分析戏剧中主人公自我意识寻找的过程,揭露冷漠孤独世界下,人的自我意识的寻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自我意识 《奥利安娜》
下载PDF
反向歧视:大卫·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吾文泉 徐文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共7页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后看似进入了"后种族"和多元文化时代,事实上造成了"反向歧视"的现象。著名戏剧家马麦特抓住这一敏感主题,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麦特《奥利安娜》... 美国实施"肯定性行动"计划后看似进入了"后种族"和多元文化时代,事实上造成了"反向歧视"的现象。著名戏剧家马麦特抓住这一敏感主题,揭示美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马麦特《奥利安娜》和《种族》中性骚扰和黑人女性被强暴等事件,以及两剧不确定性戏剧构架和模糊性语言,旨在揭示剧作对传统思维的颠覆和剧中隐含的"反向歧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种族时代 反向歧视 马麦特 《奥利安娜》 《种族》
原文传递
话语场中的权力之争——《奥利安娜》主题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力勇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戴维.马梅特是当代美国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但有关他的戏剧创作研究在中国迄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奥利安娜》是他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剧作,对其主题的解读应该建立在作者构建的语境基础之上,而不应只着眼于其表层意义。本文认为该剧... 戴维.马梅特是当代美国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但有关他的戏剧创作研究在中国迄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奥利安娜》是他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剧作,对其主题的解读应该建立在作者构建的语境基础之上,而不应只着眼于其表层意义。本文认为该剧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交流的困境:一方面双方渴望理解,另一方面语言被误用和滥用,随时体现出彼此争夺话语权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安娜》 话语交流 权力
原文传递
马梅特剧作《奥利安娜》的三重游戏空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人类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质,尤以戏剧最为典型。戏剧这一文类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仪式演变而来,也是进入"此在"的重要方式。在由对话构成的戏剧文本中,剧作家将其创作意图符码化为语言标记和表征策略;在剧院上演该剧... 人类的许多文化活动都具有游戏的特质,尤以戏剧最为典型。戏剧这一文类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仪式演变而来,也是进入"此在"的重要方式。在由对话构成的戏剧文本中,剧作家将其创作意图符码化为语言标记和表征策略;在剧院上演该剧时,导演和演员则在戏剧空间与观众的互动中完成意义的传递。阅读和观赏是重要的阐释行为,也是决定文本最终意义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读者/观众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前见"介入到了文本意义的重构,以"同戏"的方式与文本形成"共在",致使同一作品引发出不同的阐释维度。美国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三幕剧《奥利安娜》在主要人物的言语行为、戏剧文本的多重阐释以及演出过程中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构建了前文勾勒的游戏空间,传达出意图与意义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梅特 《奥利安娜》 游戏 意图 意义
原文传递
对话失败引发的“性骚扰”指控——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阈下的《奥利安娜》
7
作者 王羽青 陈爱敏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奥利安娜》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剧作。女生卡罗尔在和教授交流后,指控教授企图对她进行"性骚扰"。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视角看,剧中的"性骚扰"指控其实是教授约翰与卡罗尔对话失败所致:在对话过程中... 《奥利安娜》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剧作。女生卡罗尔在和教授交流后,指控教授企图对她进行"性骚扰"。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视角看,剧中的"性骚扰"指控其实是教授约翰与卡罗尔对话失败所致:在对话过程中,双方背离了对话的平等原则,同时也忽略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话的具体语境。在巴赫金看来,语言的生命在于具体使用,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者地位的平等、对话情绪及对话语境。由于影响言语解码的重要因素在教授约翰和女生卡罗尔对话时都被忽视或误植,二人的对话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奥利安娜》 对话 平等 情绪 语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