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思与哲理的结晶——评《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 |
李德辉
王友胜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
|
女性角色演变与中国妇女解放——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透视 |
刘光宇
冬玲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20
|
|
3
|
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与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男性情爱心理 |
李彤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4
|
“二拍”情爱女性的社会文化内涵 |
郑秀真
刘宏英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5
|
知识分子爱欲心理的文化透视——评邢小利小说集《捕风的网》 |
赵德利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6
|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与悲剧意识 |
吴锡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7
|
深度的文化心理透视——我观杨泥的《激情月光》 |
黄同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8
|
从女性主义视角透视云南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妇女的生育健康 |
赵捷
张团仙
|
《云南学术探索》
|
1998 |
0 |
|
9
|
论“张爱玲体”的文化心理意义 |
刘志军
罗广荣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0
|
女性文学路在何方 |
王粤钦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1
|
贾宝玉的女性化心理及其性格 |
朱迪光
|
《嘉应大学学报》
|
2001 |
0 |
|
12
|
时代弃女的精神失落和心理变态——论凌叔华、张爱玲的“闺秀文学” |
陈宏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2 |
9
|
|
13
|
学校心理卫生随谈之三——“课桌文学” |
王跃廷
谭平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88 |
0 |
|
14
|
从认知平衡理论略观中国女性文学 |
董虹霞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 |
0 |
|
15
|
传统文化中的妇女人格模式与当代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关系 |
张浩文
陈海燕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6
|
追寻爱的和谐——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性爱意识流变的片断思考 |
刘蕾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7
|
夏娃还未觉醒——我看贾平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
张芸
|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
0 |
|
18
|
“性别视角与文学文化研究”学术论坛综述 |
徐寅
|
《文学与文化》
|
2013 |
0 |
|
19
|
试论“花间词”女性化特征之成因 |
谭广旭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2 |
2
|
|
20
|
成长·性别·父权制——兼论女性成长小说 |
翟永明
|
《理论与创作》
|
2007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