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与色彩的碰撞:丁尼生《女郎夏洛特》中的“艺格符换”
1
作者 黄春兰 郑荣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24-31,共8页
著名的中世纪传奇故事亚瑟王传说是西方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丁尼生诗作《女郎夏洛特》正是以其为蓝本所书写的。有关该诗作的批评研究并不多,且集中在女性主义、互文性和伦理观等,在探讨其跨艺术价值上还留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从跨... 著名的中世纪传奇故事亚瑟王传说是西方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丁尼生诗作《女郎夏洛特》正是以其为蓝本所书写的。有关该诗作的批评研究并不多,且集中在女性主义、互文性和伦理观等,在探讨其跨艺术价值上还留有很大的空间。本文从跨艺术诗学的视角着手,运用美学中关于悲剧和色彩的知识研究诗作和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之间的往来与互动,剖析不同艺术媒介间的“艺格符换”给予读者/观者多层次解读与多重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女郎夏洛特》 跨艺术诗学 “艺格符换”
下载PDF
家庭天使还是堕落女郎:丁尼生与亨特的《女郎夏洛特》之争
2
作者 张静波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0-73,共14页
维多利亚时期的桂冠诗人丁尼生爵士根据中世纪神话创作的诗歌《女郎夏洛特》因其韵律优美、爱情凄婉,以及对维多利亚女性典范“女郎夏洛特”的刻画,在维多利亚文坛乃至艺术界深受赞誉且广为流传。诗中的丰富意象,如塔楼、织机、镜子和孤... 维多利亚时期的桂冠诗人丁尼生爵士根据中世纪神话创作的诗歌《女郎夏洛特》因其韵律优美、爱情凄婉,以及对维多利亚女性典范“女郎夏洛特”的刻画,在维多利亚文坛乃至艺术界深受赞誉且广为流传。诗中的丰富意象,如塔楼、织机、镜子和孤舟,后来被理解为维多利亚女性被禁闭的象征。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威廉·亨特为丁尼生诗集绘制的“女郎夏洛特”插图,因大胆叛逆的肉欲形象,与诗歌中的“家庭天使”大相径庭,遭到丁尼生的斥责。两位艺术家对维多利亚典范女性的不同刻画,有其个人对女性理解不同的深层原因。通过文学和绘画的相互结合,维多利亚艺术家们展现出对女性的微妙的同情立场,其作品呈现出维多利亚时期进步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郎夏洛特》 丁尼生爵士 威廉·霍尔曼·亨特 维多利亚禁闭女性
原文传递
从小说《唯余收割者》的互文性看爱丽丝·门罗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
3
作者 王岚 黄川 《外语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38-41,共4页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唯余收割者》的突出特点是对长诗《女郎夏洛特》的引用、模仿和改写。通过与前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这种互文性造成了小说标题"Save the Reaper"的多重含义。小说展现了年轻女...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唯余收割者》的突出特点是对长诗《女郎夏洛特》的引用、模仿和改写。通过与前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这种互文性造成了小说标题"Save the Reaper"的多重含义。小说展现了年轻女性的自由放纵、中年女性的谨小慎微以及老年女性的老无所依,而其标题的内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中既有作者的讥讽与批判,也有其同情和怜悯,蕴含了门罗对老、中、青三代女性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反映了门罗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普遍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郎夏洛特》 《唯余收割者》 互文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