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漱玉古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浅谈古词新唱 被引量:1
1
作者 曹芳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北宋才女李清照写作的一首忆昔词,现代著名作曲家张宏光依据这首诗词谱曲,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了这首作品,其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堪称为古词新唱这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北宋才女李清照写作的一首忆昔词,现代著名作曲家张宏光依据这首诗词谱曲,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了这首作品,其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堪称为古词新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杰作,通过对这首作品音乐创作和演唱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为古诗词谱曲以及把握其演唱特色,以更加完善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梦令· 古词新唱 创作 演唱
下载PDF
漱玉古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浅谈古词新唱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文 《求知导刊》 2015年第13期65-65,共1页
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忆昔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经过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张宏光谱曲后,成为了优美动听的古词新唱艺术杰作。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分析古词新唱的艺术形式,以提出美... 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忆昔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经过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张宏光谱曲后,成为了优美动听的古词新唱艺术杰作。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分析古词新唱的艺术形式,以提出美感教学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梦令· 诗词意境 古词新唱
下载PDF
易安词的非自传体解读--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玲 《语文教学通讯》 2022年第18期56-57,共2页
易安词富有内在和持久的魅力,其特质与男性词人的作品截然不同。词人的女性身份常导致一种惯常读法——读者通常会把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等同于词人本人。这种自传体解读方式轻看了女性作者的创造力及其作品的复杂性。解读时,应破除自传体... 易安词富有内在和持久的魅力,其特质与男性词人的作品截然不同。词人的女性身份常导致一种惯常读法——读者通常会把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等同于词人本人。这种自传体解读方式轻看了女性作者的创造力及其作品的复杂性。解读时,应破除自传体解读易安词的思维定势,不再将词中女子形象与历史上的李清照——对应,更有利于读出作品中丰富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自传体解读 《如梦令()》
下载PDF
歌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内在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杨文宇 《当代音乐》 2021年第4期168-170,共3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词作之一,当代作曲家王超将它谱成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当前,对于该声乐作品的分析多为两类:第一类是把该作品与李清照其他几首诗词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演唱分析;第二类是对于该作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词作之一,当代作曲家王超将它谱成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当前,对于该声乐作品的分析多为两类:第一类是把该作品与李清照其他几首诗词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演唱分析;第二类是对于该作品的演唱研究,对该作品情感风格涉猎较少,大多只用“表达诗人对游玩景色的喜爱之情”来概括。本文笔者通过对诗人生平了解以及词曲内涵分析,探析该作品的内在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感伤
下载PDF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5
作者 李清照 《小学生故事与作文》 2010年第1期83-84,共2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如梦令·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的一次“争渡”——苏教版六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实录及评析
6
作者 殷郡伟 成尚荣 《江苏教育》 2019年第41期52-55,共4页
【设计理念】著名教学论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莉诺·达克沃斯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诗词教学不应是简单地吟诵与记忆、粗略地勾勒与描述、一味地情感附和与知识叠加,而应... 【设计理念】著名教学论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莉诺·达克沃斯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诗词教学不应是简单地吟诵与记忆、粗略地勾勒与描述、一味地情感附和与知识叠加,而应在一种跨时空、跨情境的“相遇”中,以“对话”来唤醒学生的感知,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并以此点亮他们与生俱来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运用的灵性。在这一场跨越式的“对话”中,与古人形成一种精神上的精彩共鸣,感受语言本身的感召与魅力,传承与延续中华文化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教学 《如梦令· 语言文化
下载PDF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
作者 李清照 龚景浩(译) 《疯狂英语(新读写)》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富有一种自然之美,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梦令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寥寥数语 自然之美 美的享受 惜墨如金 《如梦令·
下载PDF
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衔接——以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谈
8
作者 李刚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18期51-52,共2页
做好中小学古诗词衔接教学,能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地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与意蕴。以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指出“推一把”和“拉一把”是实施中小学古诗词衔接教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其中... 做好中小学古诗词衔接教学,能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地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与意蕴。以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指出“推一把”和“拉一把”是实施中小学古诗词衔接教学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其中,简单画图法是最有效的策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还可以借助作画使学生从对诗词作品的整体理解走向对诗词作品重点字词的赏析,进而理解整个诗词作品,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教学 古诗词教学 想象 《如梦令·
下载PDF
瓷画《常记溪亭日暮》之文化涵蕴
9
作者 张小萍 《山东陶瓷》 CAS 2020年第2期30-31,共2页
粉彩瓷板画《常记溪亭日暮》,系景德镇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作品。作者将仕女人物装饰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在精致构图中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前期生活的欢愉,准确地传达出李清照此首酒词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关键词 瓷版画 戴荣华 李清照 仕女摘
下载PDF
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论古词新唱
10
作者 邓琤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1期84-85,共2页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为李清照的一首忆昔词,被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其演唱的旋...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为李清照的一首忆昔词,被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其演唱的旋律优美动听,可以堪称为古词新唱的佳作。本文就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来探讨如何为古词进行谱曲,更加完善其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如梦令· 古词新唱 创作
原文传递
花间荡舟惊鹭梦,唯愿酣酒伴香眠——赏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1
作者 侯杰 《娘子关》 2020年第1期78-79,共2页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往事,会反复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引起你心心念念的怀想与思恋。当时的情节和气氛,会在眼前重现,画面使人无限眷念;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新鲜。让我们静静聆听词人李清照的一曲"如梦"...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往事,会反复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引起你心心念念的怀想与思恋。当时的情节和气氛,会在眼前重现,画面使人无限眷念;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新鲜。让我们静静聆听词人李清照的一曲"如梦"记忆,缓缓步入独属于她的曲港荷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梦 李清照 《如梦令· 怀想
原文传递
穿越千年的美丽
12
作者 黄雪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第22期17-18,共2页
初闻佳人,源于一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时,总是憧憬这般"冒失局促"却又潇洒肆意的忘情意境。知晓此佳句出自芳龄少女笔下时,细细品味,便似乎能感受那般青春年少时的满满... 初闻佳人,源于一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时,总是憧憬这般"冒失局促"却又潇洒肆意的忘情意境。知晓此佳句出自芳龄少女笔下时,细细品味,便似乎能感受那般青春年少时的满满娇憨之味和怡然自得之情。不禁在心中默念三声:"妙!妙!妙!"再续前缘,应该是她在《宋词》中的多篇词中了。我惊讶她如何在与我年龄相仿时,便能有如此惊艳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声 争渡 《如梦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