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1
作者 张朋 张瞿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报》 《妇女周刊》 妇女运动 抗日救亡
下载PDF
我编《妇女周刊》他写诗
2
《全国新书目》 2023年第7期26-27,共2页
本书是冯至夫人姚可崑在85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而又充满温情。书中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并借助冯至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记录了两人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 本书是冯至夫人姚可崑在85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而又充满温情。书中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并借助冯至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记录了两人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共同交游的朋友。1929年初,杨晦主编《华北日报副刊》,同时又利用“副刊”的篇幅办两三个周刊,其中一个是《妇女周刊》。他约我编这个周刊,我周围的同学都赞成我承担下来。一位高年级、年龄较大的学长王葆廉(字如璧)极力劝我提起精神好好干,于是我们女师大和其他院校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搞编辑工作,同时我们也是撰稿人,谈论当时大家关心的一些妇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小团体 《妇女周刊》 回忆录 副刊 交游
原文传递
媒体与民国时期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以天津《益世报·妇女周刊》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净昉 《南方论丛》 2009年第1期86-99,共14页
女性主体性,是近年来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利用近代报刊媒体来探寻女性主体性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以民国时期天津《益世报》的《妇女周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史学材料分析和后现代文本解读等方法,吸收和借... 女性主体性,是近年来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利用近代报刊媒体来探寻女性主体性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以民国时期天津《益世报》的《妇女周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史学材料分析和后现代文本解读等方法,吸收和借鉴报刊史、妇女史等研究领域中的相关理论,重点从女性社会史、社会性别等研究视角切入,对媒体与女性主体性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集中探讨。本文不仅从经验主体、思维主体、言说主体三个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性的建立,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女性如何从这三个层面确立其主体性。通过对《妇女周刊》中有关华北地区社会调查、媒体报道、口述访谈、女性书写等诸多层面的综合分析,客观揭示城市中不同阶层的女性是怎样向男权秩序抗争,在与男性的互动过程中,复杂地建立起女性主体意识的历程。而对民国时期华北社会性别史进行区域研究,一方面弥补了北方经验、立场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对社会性别史研究中南方经验的回应和比较,最终客观呈现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女性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发掘或恢复其身份认同和自觉意识,重现其主体性和自我肯定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世报》 《妇女周刊》 女性主体性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一代才女石评梅
4
作者 介子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4-80,共7页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评梅 高君宇 《晨报副刊》 《妇女周刊》
下载PDF
一代才女石评梅
5
作者 介子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评梅 高君宇 《晨报副刊》 《妇女周刊》
下载PDF
中国早期女编辑雅话
6
作者 陈静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编辑 周刊 程俊英 编辑工作 杨刚 《妇女周刊》 高君宇
原文传递
她在悲剧中体验人生——女作家石评梅的恋情及其他
7
作者 陈漱渝 《纵横》 2007年第6期26-30,共5页
北京陶然亭葫芦小岛的北坡下,矗立着一座尖锥形的石碑,碑上刻着三行题词:“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关键词 石评梅 高君宇 象牙戒指 《妇女周刊》 鲁迅日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